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沿途的秘密
0.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802390041
  • 作      者:
    毕飞宇著
  • 出 版 社 :
    昆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有这样一种极端,你所有的热血最后只是参与了母语,比如说,《回报者文丛(第1辑):沿途的秘密》。
展开
作者简介
  毕飞宇,现居南京。生于江苏兴化,童年与少年在乡村度过,1979年返城。1983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87年毕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毕飞宇文集》(4卷)、《飞宇作品集》(7卷);代表作有《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青衣》、《玉米》、《平原》、《推拿》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法国《世界报》文学奖。被批评界认为“最具叙述魅力”的小说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回报者文丛(第1辑):沿途的秘密》是一本创意独特、内容丰富、印制精美的书;作家毫无保留地为我们献上一首他们最动情的艺术之歌;文学自述、生活影像和最具影响力的中短篇小说融合在一起;回报读者,回报亲人,回报社会,回报文学馈赠的低语足以启发和感染任何一个对生活和文字有所感悟的人。
  《回报者文丛(第1辑):沿途的秘密》以作者生活、情感和文学感悟,融合个人从小到大的影像,以及与文学创作相关的图片,再加上作家最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形成了一个作家“名片”式特色图书,成为广大文学青年的良师益友。
展开
精彩书摘
  1958年的冬季是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季。这时的父亲早已不在楚水县城。在乡下。他和爱因斯坦一样做了右派。母亲正是在这一年怀上了我。母亲无比惊喜地告诉父亲这个秘密。这是初次怀孕的女人常规性做法。母亲把父亲拽到土灶后头,压低了声音说,她可能“有了”。父亲望着母亲,父亲的脸上顿时刮起了西北风,残荷败柳东倒西歪,呈现一片冬景。父亲沉默了好大一会儿,阴了脸说,知道了。随后开始了漫长沉默。父亲的沉默像刀片,能把你的肉一点一点割下来。父亲在几天后对母亲说,你最好回城里“做掉”。母亲说不。母亲接下来问干吗要“那样”?父亲便不开口。母亲这时随父亲来到乡下,在破庙里教孩子们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收租院的故事》。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不。面对母亲的固执,父亲的固执表现得更为内在和有力。他拉下一张瘦脸,皱纹都绷直了,终日不说一句话。父亲不肯和母亲对视,甚至不碰母亲端上来的饭碗。父亲的沉默带有巨大的侵略性,可以压断他人的神经(所谓他人其实只有母亲)。父亲的沉默在其他方面用得却极其拙劣,他用沉默进行政治斗争,结果输得一塌糊涂。他们把父亲赶到了乡下,让他面对泥土和牲口,他们让父亲和泥土与牲口比试,看看泥土、牲口和父亲谁先开口讲话。但母亲终于让步了。母亲端上碗对父亲说:“我回城去。”父亲听了母亲的话也做了让步,他接过母亲送来的麦粉粥,沿着瓷碗喝了一转。他们相互看了一眼,幸福得伤心死了。生儿育女是父亲绝对不敢正视的东西。我觉得父亲的苍凉心态已经体悟到生存极限。大悲悯与大不幸使他学会了正视家族生态。他把自己当成了我们家族史上的一块石碑,他的存在只意味着家族生命的一件事:到此为止。我认定父亲一定有过自杀的念头,他没有自杀成功只可能是技术上出了纰漏。
  母亲的手术没能如期进行。偶然因素在历史的节骨眼上再一次站起了巨大身躯。我至今能看到它的黑色阴影。母亲的手术费在码头上给人抢光了。丢钱的愤怒坚定了母亲“不要”的决心,这多少有点不可理喻。回到乡村父亲就走到大队卫生站,他找到了赤脚医生。医生说,办法是有的,就是大人受内伤。父亲没有做声。医生给了父亲一整瓶奎宁。这种由热带作物“金鸡纳霜”提炼而就的特效药,专治疟疾,同时兼备收缩子宫之功效。鉴于这一效能,奎宁一度又成了堕胎良药。它成了乡村爱情悲剧里最有力的巨灵之掌。母亲接过奎宁后镇静无比。她倒出了一把,昂头吞了下去。几十分钟后母亲的脸上开始发白。她躺下了,当晚就神志模糊。母亲喘了大气说,下来了没有?父亲没有回答。母亲说,再吃、再吃、再吃。恐怖在这个时候袭上了父亲的心头。母亲已经完全不对劲儿了。母亲大病一场,堕胎却没能成功。我在母亲的子宫里坚守自己的阵地,直至最后胜利。我的头痛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把奎宁。从记事起我的头就疼。我一直认为人应当头疼,就像长眼睛和流鼻涕一样理所当然。我看了《西游记》后才知道,即使是孙悟空也是不该头疼的。头疼完全是有人念咒。头疼是一件最头疼的事。它伴随着思想,成了我思想的前提和代价。
  母亲病愈后没有放弃她的使命。她可能已经忘记了堕胎的初衷。只留下了一种心理愤恨。她开始为堕胎而堕胎,就像不少人为吃苦而吃苦,为拍马而拍马一样。母亲挑水、登高、深蹲、下跳,母亲在炎热的日子里拼命跳绳,绳索在她的脚下头顶呼呼生风。母亲从一数到两千,母亲累倒了站起来,生命不息堕胎不止。但母亲终于失去了信心。母亲逢人就说,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怎么就是下不来?母亲说,你拿碾子碾吧,实在是下不来了。父亲动了大怒,沉默的父亲终于高声呵斥说,生,给我生,我倒要看看是个什么东西。沉默的人一开口往往就是真理与命令。母亲这时候相信了命。命就是这样。命中一丈难求八尺。
  ……
展开
目录
关于回报者文丛
为结束,为开始
自序

第一部分 创作与生活
为我的孩子而写
人在年轻的时候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未来,我们习惯于把那种心情称之为“幢憬”。
永别了,弹弓
从入学到小学毕业,陪伴我的是一把弹弓。那时候,弹弓不仅是我们的玩具,同时还是我们随身携带的武器。
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
回想起来,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既不是语言的教育,也不是文学的审美教育,而是意识形态教育。
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
我的小学就读于一所乡村学校,而我的家就安置在那所学校里头。
听老太太聊天
我的父母1958年就到乡下去了,所以我出生在乡下。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我是个乡下人。
忌讳
我的创作有不少忌讳。二十岁以前,我忌讳不抒情。
久久地望着
在《玉米》里头,我着力描绘了玉米的宽度,到了《玉秀》,我更感兴趣的是玉秀的纵深。
我们身上的鬼
我们的身上一直有一个鬼,这个鬼就叫做“人在人上”,它成了我们最基本、最日常的梦。
谈艺五则
我所渴望的短篇小说与经验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
……

第二部分 中短篇小说
为开始,为结束(代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