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燕园豫声
0.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34788925
  • 作      者:
    北京大学中原发展研究会《燕园豫声》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中原发展研究会(CCDRA),是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北京大学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指导和管理的地域文化类学生社团。研究会以“服务同学、服务家乡、服务社会”为宗旨,努力创建“团结、务实、创造快乐”的组织文化,为北大河南籍师生服务,有效搭建校内老乡联谊和家乡资源共享的桥梁,组织河南籍北大学子为展现河南人风采、宣传中原文化、实现校企对接、促进家乡发展努力奉献。

展开
内容介绍

  《燕园豫声》是由北京大学河南籍在校生(以2014、2015届为主)根据切身经历和体会撰写,系面向河南省内高中生及其家长,以回忆高中学习生活、分享学习经验、介绍北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类读物。旨在为高中学子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同时激励家乡学子增强信心,志存高远,冲刺名校。

展开
精彩书摘

  走在路上

  寇焜照,男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1 级本科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管理方向2016 级硕士研究生,2011 年毕业于河南省许昌市实验中学。在校期间任北京大学中原发展研究会会长、理事会秘书长,发起北京大学中原发展研究会返豫励志报告项目。现任北京大学河南招生组组长助理。

  每次放假回家,受叔叔阿姨们的嘱托,和小同学聊天,交流怎么提高成绩,分享学习方法,是跑不掉的任务。但是,若反问一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是为了上好大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还是为了学门技术、走向社会不受苦? 总之,好好学习,直接目的就是提高成绩。

  但是,这都是学习作为手段的意义,还是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学习自身意义何在? 以往只要看到我和小同学们分享提高成绩的所谓“方法”,叔叔阿姨们就很高兴。而自己的高中求学路途,让我对学习有了另一种理解。

  我从初二开始,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家做化学实验,初三起就看大学化学的教材。升高中时,许昌实验中学和郑州一中都录取了我。我得决定是守着父母读书参加高考,还是去另外一所每年保送北大、清华20 多人的高中读化学竞赛班,参加竞赛争取保送。我选择了前者,因为虽然高考是独木桥,但是参加竞赛,说不定踏踏实实走独木桥的机会都没有。当我决定留在实验中学,爸爸就告诉我:眼光不要局限在这里,你是被郑州一中录取过的学生。但是,既然化学知识和竞赛机会在我心里撒下了种子,它就会长出来一棵草,挠得我心里痒。所以,我高一仍坚持看大学化学的教材,丝毫没有因为要走高考的独木桥而放弃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尽管这样,我在高一期末全市统考中也考了市直高中的第一名。这时候,爸爸又说,许昌这个地方还是小,要把眼界放在全省去比较,那是个更大的舞台。

  高二刚开学,2009 年9 月13 日,我信心满满地怀着夺得一等奖的梦想参加竞赛,最后得了30 多分,连一等奖分数线的一半都不到。这算是我从小参加过的考试里最失败的一次。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目标。我生活中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够通过竞赛证明自己的能力,竞赛也就成了我前进的动力。然而竞赛考罢,生活的目标就驻足在了那一天,接下来的日子,也就只会为了一个过去的东西不思前进。这应该就是迷失吧。这时候,爸爸分析了我的两个选择:彻底放弃竞赛,安安心心参加高考;在郑州找竞赛教练,每周末去郑州辅导,以冲进全省前40 名、斩获一等奖为目标。高中生的家庭,一般都是民主讨论,家长做决定。爸爸托人联系上了郑大的一位教授,教授答应和我家人见一面,周末辅导的事情再商量。后来,每个周日中午坐着动车去郑州的老师家,接受三个小时辅导,再坐着动车回到许昌的生活就开始了。第一次辅导是11 月8 日,但是直到11月29 日,某个无知少年参加补课的最大目的,就是每周能够坐两回动车。无知少年也不知为人的道理,总会在火车上乃至老师家中说一些不上档次的话。11 月29 日,临别前老师无心问的几句话,让我恍然意识到:我来这里补课,竟然是为了坐动车!

  接下来一周,我都为这一句话而后悔。知耻近乎勇,无知少年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原来为人说话的道理甚至学习的意义,我都没弄清楚,竟然还时不时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这一周,为了反思自己两个月来的迷失,分析学习上的优势与劣势、现况与不足,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晚上三省吾身:我为什么要努力? 今天学习状态怎么样? 如何改进明天的时间安排? 这一习惯保持至今。同样在这一周,我抽出6个小时自学并总结了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后来也成了每次辅导归来的必修课。事情往往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进步也不像想象的遥不可及,只有做了才知道深浅。很快地,下一次辅导我就提了一个难倒老师的问题。那之后,是我思维最活跃、精神状态最好的一段时间。2010 年元旦,我头一次写新年展望。牛年腊月廿八,我独自一人在郑州过夜,因为老师连着安排了两天课。虎年正月初八,我一人踏上火车,由郑州转车去北京,专程参观北师大、清华、人大和北大。那时,通过学习体味到的激情、紧张、兴奋、辛酸,看到自己成长的喜悦,至今还让我心生感触。

  高二的下学期,为了提高效率,我试图控制发生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想让每件事都为学习服务,想让学习凌驾于生活之上。但一般来说,那是不可能的。我没有一刻不在念叨学习,但没有一刻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习过。到最后,反而陷入了唯分是从的泥淖。事情经过人主观的解读,总有自我实现的性质:心情好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是你的;状态不好时,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和你作对。期末考试,我比许昌高中第一名低了60 分。我很清楚,下一年高考考场里就可以见到我了,但我会考成什么样呢? 郑大? 我高中时候,每个周日的中午,都会坐在郑大的花坛上休息,总不会还得在歇脚的地方上大学吧? 总之,我不知道。

  这时候,我看到了周国平先生的《灵魂只能独行》。虽然和考学没关系,但是它真的吸引了我。我看到了一位超然尘世之外、俯察人世百态、探究人生真谛的哲人在宁静而深刻地思考着人生与社会。我以为我的困境无处化解,但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我发现我无非把眼光过分盯死在学习这一件事上罢了。至于两个月后2010 年9 月那场竞赛的结果,也不过是成长路上的一件小事,踏踏实实地走在路上,才是生活的真谛。说得简单一点,为了学习的快乐去学习,只要学到了知识和能力,尽人事,听天命,更何况我在去郑州求学的路上还收获了成长。

  高三生活,远没有想象的可怕,只是高考步步紧逼,高考倒计时,明天就又少了一天。我的经历相较于大家又有所不同。高三刚开学,得到了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一等奖,取得保送资格和高考20 分加分;随后申请参加北大、清华、中科大的保送生考试,结果分别是落榜、不准许参加考试、落榜。高三下学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免面试通过北大考核、高考降20分录取。自主招生结果公布同日,许昌市二模考试放榜,全市排第138名。如果每个学生是一只股票,我一定是倒贴钱的投机股,风险太大,更何况当时已是3 月份,为准备保送和自主招生考试,我已经错过了第一轮高考复习,没人知道我的真实能力到底如何。其实高中三年,我从不知道我的求学之路会走向何方:刚入学时,作为一个自我感觉有志向、有潜力的理科生,我就想当然地以清华为目标;跟着教授学化学竞赛知识,了解到清华是个工科大学,北大的理科才是世界一流,就把目标改成了北大;去了一趟北京,发现清华校园比北大要大,那还是清华吧。如此往复几次,仅仅因为这两所学校是中国最高学府,就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这里,却从不知道也从不敢去客观评估自己真真正正是什么水平。我高一时候是考过市直高中第一,但是即使是高考市直第一,也不一定能被这两所学校录取,更何况那还是高一。申请保送生选拔前选学校的时候,老师和家人一致正式地确定了北大和清华的目标,因为我学过一门竞赛还不偏科;参加保送考试、在全国比较才知道,原来学过两门竞赛也不偏科的同学大有人在,更何况还有不少人早已通过冬令营决赛被免试录取。后来参与北大的高考招生,看到一届届各地市状元们到底有多么优秀,我才意识到,我从一开始就把目标和志向定高了。但是,志向本就不是一定能达成的,眼界放宽、志存高远,会让人习惯优秀而不觉优秀,只觉前方有路要走。状元们凭借天生的聪颖、最好的教育资源走入了这两所最高学府;我不擅长考高分,我没有一流的教育资源,但我通过这条前无古人的道路也来到了北大。

  教育的价值在于学生把教授的内容统统遗忘之后教育留给他的东西。高中毕业两年,上学期间的诸多细节已回忆不清,走在学习路上的那些经历和感悟,倒因时间的冲洗而越发珍贵。我想,学习不只是学习,而是事业;事业也不只是事业,而是生活。学习和生活本为一个整体,通过学习,学会生活。大家总爱讨论学习方法,不过我想,针对特定问题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确定。但是,树立高远的志向,订立明确的目标,冷静地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本质,陷入迷茫时广泛涉猎、征求别人意见,从更高的角度反省当前的困境,这套思路无论用在学习或其他事业上都是相通的。学习路上,每一次挫折都是历练。上学时候,或许克服困难是为了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而曾经遭遇波折时的回忆和感悟被看作副产。在人生路上,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是为了经历波折,经历波折的目的是寻求生活的本真。

  我一直认为,学习是和人生价值一致的事业。学习的意义,是收获成长。走在学习的路上,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学会如何为人生奋发拼搏。

  预祝家乡的学子金榜题名,青春无悔!

  ……

展开
目录

走在路上/ 寇焜照  

让努力配得上梦想/ 徐梓岚  

成长,就是将生活谱成歌/ 蔺  芳  

致仰望的人:请不惧孤独,不要叹息/ 朱彦臻  

未名絮语/ 曹林菁  

韶华梦旅/ 陈德里  

致我们终将怀念的高三/ 承书颖  

竞赛教会我的那些事/ 丁雪浩  

北大,只愿与你此生共相依/ 董  言  

我的时代/ 杜思佳  

高三学习方法谈/ 梁义钦  

我的高中时光/ 齐华瑞  

刻在生命中的三年/ 齐思涵  

我的高中学习心得/ 王苏欣  

致你们,致自己/ 郑  琪  

静水流深/ 苏  涵  

永远在路上/ 师浩然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 高  恺  

朝花夕拾———祝福奋斗,行胜于言/ 李婉玉  

人生有味是清欢/ 卢梦婕

每一刻都在成长/ 王演习  

我的青春,竞赛相伴/ 朱辉宇  

尽志无悔/ 赵奕清  

天道酬勤,但问耕耘/ 陈得春  

回首高中路/ 程  焜  

梦在北大/ 杜  青  

吾坐而论道,君起而行之/ 方立阳  

地平线/ 郭笑遥  

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与压力的面对/ 韩嘉琪  

寂静时光里的成长/ 李  文  

我的高中学习方法/ 李一博  

愿青春无悔/ 李昀臻  

岁月缝花/ 李照清  

梦·人·思·法/ 李志杰  

我的北大路/ 卢亚敏  

高中六大锦囊/ 孟浩瀚  

记忆深处是花香/ 潘良智  

等你在北大/ 祁柏寒  

涵容博大,守正日新/ 孙若铭  

寻找迷失的自我/ 王嘉宇

回望过往,不负青春/ 徐  亮  

天道酬勤者,学思皆关情/ 徐银槚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问心无愧,载誉而归/ 杨程旭  

理科学习经验谈/ 袁  博  

回首高考路/ 张博雅  

依依旧事,助明朝风华/ 赵莹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