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两位女主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可以说是南辕北辙,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伴随着她们在看待问题时各持己见的“博弈”,极具生活质感又不乏哲理性。其较深入地剖析了当代社会环境中人们对待爱情、婚姻、生活甚至人生的种种态度,重点探讨了女性在其中所处的状态。作者只在全知视角客观描述,对于当代女性来说,当下的都市生活有时候会犹如陷入黑夜的迷阵般难寻出口,哪种人生更能与之契合,就交由读者自己去评判、去选择。
《若夜迷阵》:
若有此生在 1 女孩李若迷出生于一九八一年三月的上海,一个月光清凉、春风微寒的夜晚。就在她出生的那一天,她的父亲出了工伤,被工厂的车床截掉了右手的两根手指头。于是,李若迷来到这世上的头一刻,是被一双裹着纱布的残缺的手抱住的。
若迷原先的名字叫若男。李若男,这是祖父起的名字。
若迷的父亲也懂得这名字不妥,但他不敢得罪老父,只好在妻子面前兜兜转转、支支吾吾,一副难为情的模样。
若迷的母亲不给丈夫留情面,笑着说:“你爹娘想要孙子?跟政府去讲呀。”若迷的父亲不吭声了。
当时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出台,生二胎要被罚款、撤公职、取消津贴,一般人家承担不起。
母亲一出月子就去把女儿的名字给改了,改成了李若迷。为此她撬公婆的抽屉,偷户口簿,还跟派出所的户籍警求了老半天。
当她终于拿回改好名字、盖了公章的户口簿之后,她对着襁褓里的婴儿微笑了,“哼,还若男呢,什么狗屁名字。若迷啊,咱这辈子就我行我素,做谜一样的女子,照样不输给男人。” 谁也未料到,母亲这句带些负气的呓语,竟成了若迷此后一生的写照。
回到那个洒满月光的初春之夜,在这座城市的另一家妇产医院,女孩童伟慧也呱呱坠地。
同年同月同日,两个女孩几乎同时出生。冥冥之中,她们的一生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
这两个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女孩,她们的家也在同一社区,分别位于一条街的两头。
然而,这仅仅数百米的距离,隔开的却是两番截然不同的天地。
若迷的家,是老式里弄房子。一条狭窄的弄堂两旁是密集的旧平房。平房里的居民们用着木制马桶,烧着煤球炉子,几户人家合用一间卫生状况堪虞的简陋厨房。一代又一代的蟑螂老鼠在这些厨房的碗柜、夹板、下水道里又吃又住。各家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废旧物品成年累月地堆满公共走廊。各户的起居空间逼仄紧密,仅一墙之隔或一帘之隔,两口子吵个架斗个嘴马上整条弄堂都知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这里的住户被分批迁至郊区。平房拆了,原地盖了高耸入云的商品房和大型购物广场。
而伟慧的家,在一栋红砖白墙的老公寓楼里。公寓楼共有十层,建于一九二八年,由俄商协隆洋行设计,为简约英式公寓楼。楼内装饰极其西化,钢窗、钢门、柳安地板、壁炉、水汀、煤卫齐全,有回旋楼梯,有外国造的电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栋楼曾是沪西地区的至高点;如今,则是市政府重点保护的历史建筑。在九十年代末的拆迁潮中,整条街几乎被夷为平地。只有它,依旧耸立,毫发无损。再后来,它的周围建起了一座高过一座的摩登大厦,它便由至高点沦为了至低点,但那份经典的历史韵味使其保有了自身的优雅。 . 伟慧的家位于大楼的第五层,是一套独立的三居室公寓,装修简练,却十分精致,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两个朝南的大阳台。房子是伟慧的祖父祖母留下的,祖父祖母都曾是沪上有名的大学教授。事实上,伟慧的父亲母亲也都是大学教师。伟慧出自书香门第。
与之相比,若迷的家境就普通得多。若迷出身市井弄堂。她的父母都是工厂的基层职工,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又先后失业,生活略为艰辛。但数年后,若迷的父母离异,若迷母亲改嫁并下海经商,赚了大钱,那又都是后话了。
那是一九八一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个年头。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城市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在多年之后被人们称为“八零后”。
“八零后”,是中国第一次以法限制生育后出生的第一代人,即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是被时代打上烙印的一代人,是被贴上无数标签的一代人,也是亲历并见证改革开放后几十年中国巨变的一代人。
……
1.世俗中人大都觉得,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地”结上婚是人生顶重要的事情,完成这项任务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女人)才能算得上是正常、幸福,乃至意气风发。若不然,一切都没有意义。
2.
容于社会规范的关系与情感,容易让人获得顺理成章的生活,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更大程度地实现社会价值。因此成功男人大多早婚早育,并用理性节制无法获得价值回报的能量付出。游戏于婚外情的男人,大多会回归家庭;而女人,趋向追求单纯的情感之美,哪怕知道最终只是长夜孤灯,也会飞蛾扑火。
3.
我不再相信表达,因为表达其实只对自己有意义。例如,你对他说“我爱你”,或者“我恨你”,感受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就好像,删掉一个人的社交账户,并不是因为你不喜欢他了,而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再惦记他是否会发来信息,这也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杜绝自我表达,是一种自处的进化,与他人无关。
4.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没有不好的时光,没有不好的人。我们生命里遇见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功课。我们要感谢它 们的出现。正是它们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感受。正是它们,教会了我们何为爱。
5.
“其实,一直以来,你就是要自己做到无情、寡欲,这样才能够保护自己,对吗?”
若迷轻轻叹气,“人对他人的需求越少,就活得越自由安详。”
“是,自由安详。你就是自由安详的典范。”伟慧说:“可你若真想获得自由安详,真对他人没有任何需求,你隐入深山就行了,又何必在这红尘中四处留情,却又无情呢?”
6.
伟慧自己也曾思考,婚姻究竟给女人带来什么?传统的说法告诉女人:婚姻的回报是男人的爱。但婚后女人往往发现,男人最效忠的不是妻子,而是他的职业、 他的原生家庭、父母兄弟,以及其他男人,如同事、哥们、球友等。 女人被整个文化传统要求做到善解人意、顾全大局,不要在感情上太过依赖自己的丈夫,甚至不要期待丈夫来照顾自己。那么这种意识形态是否一直在否定甚至污名化女性的正常情感需求? 当然,伟慧自己是相信婚姻的,相信婚姻是爱情的最终果实。但经过这两年婚姻生活的打磨,她自己也有些迷茫。她无法忽视自己的感觉,即:婚后生活没有恋爱的时候快乐,以及家行对她的关怀与照顾比恋爱的时候大幅减少。
7.
一个男人,在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中,也许比在婚姻中更有权力。他怎样诱惑一个女人、征服她,然后轻松地甩掉她,都不必接受舆论的评审。他可以将关系私密化,神秘地消失或挑衅地提出分手。他不必负责,不必解释。他可以做一个秘密的暴君。
8.
“女人的道德是什么?是待字闺中——等待和被禁闭;是贞洁——对自己的身体没有控制权和处置权;是贤妻良母——为丈夫和子女而活;是正派女人——压抑内心,放弃选择,放弃快乐。”
“女人注定是不道德的。因为一旦她们开始思考、梦想、远行、挑战、自由地呼吸、追逐快乐、为自己而活,她们就偏离了社会要求她们的角色,也偏离了男性对她们的理想。”
9.
做女人真难。二十一二岁前,你会感受到舆论要求你必须是处女的压力。不少家长要求女儿在学校里不许谈恋爱。可到二十五六岁之后,你又会感受到舆论鄙视你还是处女的压力。什么剩女、老姑婆、老处女的帽子满天飞。最可笑的是,往往正是那些反对女儿在校园里谈恋爱的家长,却在你大学毕业的那一刻或毕业才不久的时候,就希望你有个好对象早早完成终身大事。
10.
伟慧怔愣了一会儿,转到现实话题上来,说:“没有婚姻保障,甚至连稳定的恋爱关系都没有,万一怀孕怎么办?”
“生下来啊。”若迷毫不犹豫。
“都不娶你的男人,你还为他生孩子?”
“谁说我为他生?我为我自己生啊。我爱他,就生一个他的孩子。我的孩子长大会变成他的样子。”
11.
若迷说:“在这世上,谁又真正永远开心呢?都是一阵一阵的。”
她又说:“在我看来,价值观无分好坏贵贱,人各有志罢了。就看你要什么,是融入世俗生活与人打成一片,还是坚持内心那片空间但难免被孤立。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也需自己承担代价。”
伟慧明白,若迷选的是后者。而她自己,注定只能选前者。
12.
“真的啊。哦,对了,那么生孩子也该AA制,每人怀胎五个月可好?每人哺乳一年可好?哦,对了,男人是无法怀胎哺乳的,那就只好各管各了。男人花钱找代孕、买子宫,生个自己的孩子。女人则到精子银行找一枚优秀精子,生个自己的孩子。这样经济上分得清清楚楚,谁也不吃亏,岂不皆大欢喜?”
伟慧听到这里才明白若迷是在反讽,忍不住笑出声来。
若迷又说:“其实啊,那种AA制夫妻,既然什么都要分清楚,干脆别结婚了,注册一个公司,明确好股权比例,年底分红,这样既公平又喜庆,多好,还费什么周章结什么婚。”
13.
所以整个社会机器会神秘地、不知不觉地,让女人比男人更不容易赚到钱,会鼓吹女人柔弱才是美、无才便是德,甚至会妖魔化女博士、女强人,丑化她们的形象。隐藏其后的是一场生育权的争夺。女性毫无能力、一无所有、无依无靠,才会拿出自己的生育资源去跟男性换取生存资源,或者,换取感情依托,换取爱情。
14.
家行说:“是,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都在外头忙着抗议男女厕所比例不公,号召女人们占领男厕所。”
若迷说:“对,还忙着咬文嚼字,说‘农民伯伯’和‘警察叔叔’这类词汇涉嫌性别歧视,无视了广大女农民和女警察。”
家行和伟慧听了都笑起来。
若迷又说:“我倒觉得,那些在网上打嘴仗的所谓女权者应该去提倡文字改革。比如太阳这个词,太字下面一点指的是男性生殖器,阳字在古代本就指代雄性,用太阳二字来命名一颗恒星,简直就是赤裸裸的男权文化。她们应该去修改词典,把太阳改成‘大阴’。”
15.
女人赚钱比男人多,这很可怕吗?哦,是的,因为有钱的女人无法被收买,不再是生殖资源或者性资源,不再是妻子、情妇、小蜜、二奶、第三者……对男人来说,她们毫无用处。所以,人们尊重男人在事业上的努力,却不尊重女人在事业上的努力。舆论总暗示女人放弃个人事业,去扶持别人、伺候别人,去牺牲自己的人生来成全别人的人生。甚至我们的女性长辈在向后生女性传输价值观时,也是如此。
16.
他知道若迷的住处,开着跑车来等她,就是那辆保时捷911,软顶敞篷、军绿外壳、深红内饰,特别招摇。
若迷笑他,“开这样的跑车,是在演偶像剧里的公子哥吗?”
欧阳锐说:“谁演了?我是真心喜欢你,不是在泡你。”
若迷笑出声来,“谁说你在泡我了?真是此地无银。”
欧阳锐露出困惑的表情,“那你到底为什么不高兴?是不喜欢跑车吗?那以后换大车来接你,我就是不想有司机在。”
到第二天,他真不开跑车了,叫司机开了劳斯莱斯来接她。
17.
我只想要一个单纯的爱人。男人,你不嫁给他,他才是一个单纯的爱人。你做了他的女人,冠以他的姓氏,得到他的财产,他便对你有了威信,一种建立在经济和社会制度上的等级地位。这也许无关对错,无关善恶,只是一种传统,或是一种生存法则。你可以说我是个遁世的人,也可以说我是个冒险的人。但我的确已经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单纯的爱人、孩子、事业,以及我所期待的人生。这些都让我获得了快乐与满足,我不想再要更多其他的了。
18.
伟慧怔怔,问若迷:“爱究竟是什么?”
若迷反问:“你觉得爱是什么?”
伟慧思索着,说:“在我看来,爱是相伴到老,是承担责任。《圣经》里说,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无止境。但也许你会说,爱是舍得,是给予对方自由。”
若迷微笑,“这些都对。但在我心中,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你们关注对方,而我关注自己。任何忽略自身的爱,都会削弱彼此的力量,也无法带给对方有益的气象。”
19.
“是是是,物极必反。最世俗,便也最超然。最平凡,也就最不凡。反之亦然。”
若迷微笑,“就像,大隐隐于市。”
伟慧说:“那我问你,你这辈子最爱的男人,是哪个?”
若迷说:“都爱。”
“每一个都爱?”
“每一个都爱。”
序 1
若有此生在 1
夜夜心自还 37
迷风起红霞 87
阵阵婆娑来 162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