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包容成为一种习惯
汉高祖刘邦的手下有一个重要的谋臣叫陈平。陈平这个人,说起来还真不怎么样。他先是跟随魏王,后来又跟随项羽,最后才投奔刘邦,这是反复无常的行为;他和他的嫂子有暧昧关系,这是好色之徒的行为;他来到刘邦阵营之后就大肆收受贿赂,这是以权谋私的行为。有人根据陈平的事情写了封检举信,把他给举报了。
刘邦接到举报信后,随即就把当初推荐陈平的魏无知叫来,心想,你小子,叫你找个人才,你却给我找个好色贪财之辈,便责备他说,你怎么搞的,瞧你给我找的这个人?反复易主、贪财好色,这不是个小人吗?
魏无知一脸委屈地说:“我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不是他的德行,陈平的德行是不好,可是他有才啊。现在我们正与项羽争夺天下,最缺的是有才华和能出主意的人。那些没才华的人一抓一大把,如果都用这样的人,恐怕我们会被项羽打得一败涂地。”
刘邦看着魏无知那张苦瓜似的脸,心想,是啊,100个庸才也抵不上一个人才。那陈平到底是不是人才呢?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要是拉出来遛的是头骡子,我一定给你好看。当时,刘邦与项羽对峙,战事不利。刘邦想,难题来了,这回该不知是骡子是马的陈平上场了,就问陈平该怎么办,陈平就出了个离间计的主意。刘邦想,好,你出的主意,就交给你办好了。这年头要办成事情,不给点儿好处是行不通的。
于是,刘邦就给了陈平四万两黄金去办这个事情,而且不问出入。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管你的账,随便你怎么花,给我把事情办妥就行了,剩下的都是你的。颇具经济头脑的刘邦知道陈平肯定会“截流”的。其实,刘邦已经反复进行了成本核算,如果这场投资成功,其回报率还是相当高的。而且,他也给陈平预留了利润空间,刘邦明白,没有高额回报,哪有人会给自己卖命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重金诱惑之下,陈平使出浑身解数,项羽最重要的谋臣范增很快就被扫地出门了,当然,陈平也收获颇丰。这一场豪赌,刘邦和陈平都成了赢家。
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包容各种各样的人。项羽作为楚国的贵族,出身高贵,对于陈平这样没有品位的人看不上,不重用陈平,才导致陈平投奔刘邦。刘邦对于那些出身不高或者品位不高的人并不讨厌,因而能够与他们打成一片,最终在这场较量中,他笑到了最后。
一个人当然应该努力追求人格、知识、品德、志趣的完善与高尚,但不能因为自己的这种高尚追求而让自己的心胸变得狭隘。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但要追求更高,而且要追求更广。
我们很容易接受那些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可是有的人和我们的共同语言不多,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他们给我们的感觉并不是很舒服。我们没法避开这些人,尤其是当我们试图包容或者接受这种人时,他们不但不领情,不认可我们的好意,反而对我们很排斥、很无礼,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懂得包容的人明白出人者为高,容人者为贵。你拥有比别人更好的出身,这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幸运的人;你拥有比别人更强的能力和才干,这只能说明你是一个高人。可是,如果你能包容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拥护和尊敬,你会拥有较高的威望,得到较高的地位,这个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贵人。
懂得包容的人,可以做到一半雅为上,一半俗为下;一半容现实,一半找出路;一半藐出身,一半荣未来;一半安心忍,一半暗地搏,最终会因为包容了别人而成就了自己。
容得下事的胸襟,容得了人的智慧
包容在佛家的理论里是“空”。空就如数字中的“0”,当你把它放在1的后面,它就是10,放在100的后面,它就变成1000。空,才能够容万物,茶杯空了才能够装茶,口袋空了才能够装钱。讲包容就要有气度和涵养。有的人虽然懂得这样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到。因为包容是一种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怎么能够包容别人呢?所以人们常说要容得住事,容得下人。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同事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别人无意中做了一件对不起你的事,有人抢了你的风头……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要能够做到包容他人、谅解他人、理解他人和宽恕他人。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的是普通人,站在第三方立场上思考的是聪明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的是巨人。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绝对是一种胸怀与智慧。
曾有记者采访成名后的托马斯?爱迪生,让他谈谈对小时候打聋他耳朵的那位列车员的看法。令人意外的是,爱迪生并没有大肆地辱骂那位列车员,没有以自己的声望去压倒列车员,而是幽默、机智地回答道:“我感谢他,感谢他给了我一个听不到喧嚣的环境,使我能够专心致志地完成更多的试验、发明。”爱迪生不仅宽容地对待了那位列车员,而且从那次不幸中找到了一种正面的意义。
两辆别克商务车“狭路相逢”后,因道路狭窄,互不相让,导致都不能正常通过。车上的人互不相让,遂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发生厮打。被围观的市民劝开后,银色别克商务车司机怒气难平,挡在白色别克商务车前阻止该车离开。这时,白色别克商务车司机突然将车发动,驾车撞倒车前之人后又从其身上轧过,致使对方当场死亡,然后驾车逃逸。逃逸的肇事司机被抓获归案时表示:“堵车时本来相互礼让一下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将对方撞死真是不该,都怪自己当时太冲动。”
生活中曾发生过为争抢一个公交车座位而大打出手的闹剧,也出现过为了一个馒头而酿出血案的事情。因为不想吃馒头,员工在食堂挑起事端,和厨师挥拳相向、大打出手,结果因为一个馒头造成一人受伤,一人受刑。看看他们,再看看爱迪生,不禁让人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如果他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互相包容与体谅,就会少了很多争端,多了很多和谐。
包容,修的是心胸,炼的是气度。在交往与交流中,我们必然会遇到许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方法和态度,但是,当我们主动地去包容和接纳时,结果总会出人意料。
我们感谢赞同我们的人,也敬重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是我们的镜子和鞭子,让我们发现自己脸上的灰尘,并鞭策我们努力向前,激发我们的活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