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童年的消逝
0.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08648279
  • 作      者:
    (美)尼尔·波兹曼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20年经典畅销作品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
  成人世界的战争、暴力、混乱
  正源源不断地入侵到儿童世界
  儿童被迫提早成年
  童年正在消逝
  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
  ——尼尔·波兹曼

展开
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是继麦克卢汉之后世界最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介生态学专业。
  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因此发展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吴燕莛,译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硕士,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

展开
内容介绍

  《童年的消逝》初版于1982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与成人之间靠口语传播,彼此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所以人类并没有“童年”;印刷术普及之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人掌握着文字和知识的世界,儿童与成人之间出现了一道文化鸿沟,“童年”诞生了。
  电视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逝。
  波兹曼同时指出,在成人和儿童共同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教育等最终蜕变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逐渐枯萎。

展开
精彩书评

  ★波兹曼在媒体研究领域是一位巨人,地位仅次于马歇尔·麦克卢汉。
  ——安吉拉·佩妮,“抨击杂志”


  ★一本有才华、有力量、有分量的书。
  ——《华盛顿邮报》(TheWashingtonPost)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这本书读起来也很有趣。
  ——维克托·纳瓦斯基(VictorNavasky,美国著名学者)


  ★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尼尔·波兹曼的逝世给公共话语带来了某些寂静。一位博学的批评者,一位严谨的反对者,一位跟奔涌的发展唱反调的人,沉默了。回顾他令人惊叹的事业,你会发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核心都是一连串问题……他希望你去思考,字母表是如何改变了口语文化的,印刷媒体给宗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教育是如何创造了童年的,为何对标准的测试意味着对学校系统的激进反思。
  ——彼得·卡瓦纳,《环球邮报》


  ★尼尔·波兹曼是一位传承伟大纽约传统的不可思议的讲述者……正如他说的故事一样,尼尔·波兹曼投入了一生来让我们停下来……他是一个和蔼谦恭的人,他绝对不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但是他的确告诉过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直至肺癌让他永远消声。
  ——约翰·齐默尔曼,《纽约邮报》


  ★我时常想起萧伯纳著名的诗句,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依靠不理智的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不理智的,兰斯是不理智的,尼尔也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所有美好的事才发生了。
  ——保罗·莱文森,美国作家、福特汉姆大学教授


  ★波兹曼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在约二十本书和众多的采访和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思想和他的优雅。这些作品都值得阅读和深入思考,有意或无意间你会将你读到的说给他人听。波兹曼是看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后来他长成了擅长表达的义愤填膺的教育者和社会消费者。
  ——迈克尔·寇姆夫,《学院季刊》


  ★波兹曼的每本书都是一本小册子,一本装了封皮的随笔:《童年的消逝》讽刺美国文化的幼稚化;《娱乐至死》讽刺娱乐业,以及娱乐业对观众造成的影响……他的知识分子姿态,他在公众环境中的表现,以及他伟大的天赋——极好的幽默,实质是一个开化人类在一个野蛮世纪进行的尝试,之后成了一个开化人在电视文化中的尝试。
  ——杰伊·罗森,纽约大学教授


  ★在波兹曼的书中,隐喻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体现。我们设立“尼尔·波兹曼隐喻奖”有两个目的:奖励一位纯熟使用隐喻的有天分的作者;纪念并推广波兹曼的作品,以及印刷思想。
  ——锐透基金会


  ★审视了童年在当代美国文化中四面楚歌的状况。
  ——《出版人周刊》


  ★中国当今的现实是,不但电视文化,而且印刷文化,二者共同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因而消逝得更为彻底。
  ——周国平


  ★也许,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于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认真聆听波兹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刘擎

展开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篇童年的发明
第一章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第二章印刷术和新成人
第三章童年的摇篮期
第四章童年的旅程
第二篇童年的消逝
第五章结束的开端
第六章一览无余的媒介
第七章成人化的儿童
第八章正在消失的儿童
第九章六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