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西窗
0.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06839747
  • 作      者:
    李惊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nbsp;&nbsp;&nbsp;&nbsp;李惊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0年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86年调入江苏省连云港市文联,历任《连云港文学》编辑部副主任、主任、执行主编、文联秘书长;1998年调入连云港电视台,历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2007年调入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曾任公共事务系副主任、中文系主任。现任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br><br />&nbsp;&nbsp;&nbsp;&nbsp;曾在《十月》、《钟山》、《青年文学》等杂志发表过大量小说,著有长篇小说《兄弟故事》、中短篇小说集《城市的背影》和文艺论文集《作为文学表象的爱与生》等,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作协创研室各种小说选本。
展开
内容介绍
  西窗里的风景,掩映复杂人生,出乎意料之外;两窗外的风景,激起万丈红尘,却在情理之中。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书籍文学馆”并非一个场所,它是一套中国当代文学、当代小说的大型丛书。这里的每一位作者都是值得关注、值得期待的。所以“中国书籍文学馆”又真正构成了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我们不仅能鉴赏当代文学中那些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更能怀着发现的惊喜,去寻访当代文学中那相对安静的区域,那里或许是曲径幽处,或许是别有洞天,或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r>  ——李敬泽
展开
精彩书摘
  母亲在默默地准备行李,并让我们上床睡觉。我们磨磨蹭蹭地不睡,东藏西掖,开始安置那些带不走的心爱之物。床底下,墙缝里,房梁上,能想到的地方,都想了,都试了,直到母亲下达立即入睡的命令。我们躺在床上,把耳朵像兔子那样竖起来,听着母亲忙碌的声息;眼睛睁得很大,看见母亲的身影随着灯影摇晃。渐渐地,我们沉入了无边的黑暗。<br>  黑暗慢慢消退。灰蒙蒙的光线里,从大新庄赶来的李传民,已经在院里架好了独轮车。李传民是个方脸汉子,话不多;不像他蓄有唇髭的麻脸哥哥李传公那样能说会道。独轮车两侧的柳条筐里,已经垫上了柔软的稻草。两个5岁的妹妹,睡眼惺忪,分别被抱进了两侧车筐的上侧;8岁的二哥和7岁的我,则昏头涨脑地爬人车筐下侧。车杠上,安放了母亲打好的两只包袱。李传民架起车子,试了试分量,回头对母亲说,老周,你“脚轧车”(即自行车)快,我先走了。<br>  独轮车出了院子,很快到了村口。我们看见,天还是青灰色,西天上还有几颗大星,东边则透出一些橘红色。村边,有个早起的扛着铁锨的村民,神情疑惑地望着我们。母亲从后面跟上来了。她的自行车后座上,坐着11岁的大哥;前梁上,坐着10岁的姐姐;车把上,则分别挂了两只提包,印着武汉长江大桥和飞机图案的那种。我们在村口会合了。母亲回头看了看家所在的那条街,又向村西望了望,神情坚定地说,走吧,传民。<br>  这是1967年初冬的某个清晨。35岁的母亲,带着她的六个孩子,在李传民协助下,从江苏省赣榆县城附近我们居住的移民村出发,踏上了长达三年的漫漫流亡路。原因是她的丈夫,我们的父亲,被县里一个叫“革联”的造反派组织,假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的某条济南军区的“支左”新闻,宣布为“反革命”。在全家流亡前,我们的父亲已经被母亲先期护送出县境,潜行到北京“讨说法”去了。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母亲可能也快要被那个造反派组织宣布为“反革命”家属,受到揪斗和关押。母亲找到父亲的同道李传公,请他协助我们全家逃亡;李传公让本分木讷的弟弟李传民出了脚力。当然,那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原因和背景。<br>  蜿蜒的土路在独轮车和自行车下延伸。起伏不定的远山近水,在路边树木的缝隙间一寸寸、一尺尺地移动着。天渐渐亮了。太阳也升起来了,而且越升越高。我们听见大人气喘吁吁的对话——<br>  墩尚过了吧,传民?骑着自行车的母亲问。<br>  过了,嫂子,就要到沙河了。李传民说,再朝前,就是黄川了。<br>  看来,一行人离开家已经十几公里了。我们忽然想起来,头天夜里收拾好的东西,匆忙间并未带走,全落在了家里。你怨我、我怨你开始了,我们嘟嘟囔囔,希望大人停下来,返回去,以便取回那些宝贝。但是大人沉默着。我们耳畔传来的是车轮滚过土路匀称而又呆板的沙沙声。眼见返回无望,让人更加忧虑的“胡里”、“芦花”、鹅们和大狗,又开始在我们脑海里闪现。它们该睡醒了吧。我们都走了,它们饿了怎么办?谁来喂?….<br>  黄川已经退到身后,前面就是青湖,快要走出江苏省界了。我们避难的目的地,是父亲的故乡,我们的老家,山东省郯城县高峰头公社蒲汪村。<br>  上岭,下坡,过桥,涉水。在母亲和李传民默默的骑行与步行中,迎接我们兄弟姊妹的鲁南大地,用颠簸的方式,让我们正在发育中的身体感受它的沟沟坎坎。晌午时分,母亲让李传民停下来,一行人在路边卖炸油条的草棚里吃煎饼;之后,又拐上了307公路。因为我和二哥的身体是朝下斜躺着的,在独轮车平稳的疾行中,缓缓移动的天空,仿佛倾斜着悠悠地朝后退去。我感到自己的身体一点点地麻木起来。<br>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nbsp;厚土<br>生命中那时光<br>北窗<br>借宿<br>我们的棉花,我们的棉衣<br>年夜饭<br>青红丝月饼<br>面疙瘩汤<br>桃酥<br>童年哥<br>乡音<br>血缘亲情有密码<br>母亲的勇敢<br>聆听<br>青山<br><br>第二辑&nbsp;阳光<br>歌神下嫁给朋友<br>本夫的预言<br>多年朋友成兄弟<br>梅干菜与野花椒<br>在深夜行走<br>想起了“郁州书屋”<br>那年那月那些人<br>炉火<br>春天的故事<br>带刀斧的女人<br>诺贝尔情结<br>已列入史册<br>西窗<br>以前和以后<br>……<br>第三辑&nbsp;河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