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十花记:中国古代雅士圈的花事
0.00     定价 ¥ 58.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224133271
  • 作      者:
    晏藜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晏藜,90后,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时作深山远水行,岁时风物观,也曾泛览山河,独上江楼,渡口问桃源,流连花间,但更多还是在日常中按部就班,陪伴至亲至爱,经营恒心恒产。不想辜负此时此刻一生一命,也同时渴望更深远处的世界。也辛苦,也迷茫。也无力,也纠结,但只要心中那庭院深深,竹林细细,桃花流水,风烟干净,始终都在。微博@离亭之宴。
展开
内容介绍
  《十花记:中国古代雅士圈的花事》是一本文艺类的,探讨古代典籍中美好花草与当代女人心性之美的散文书籍。
  《十花记:中国古代雅士圈的花事》拟先从花卉入手,以清朝古籍《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的体例编排、内容构架为基础,选取十种今人熟悉的花卉,分别沿用典籍中较为全面的分类(即释名、艺文、选句、纪事),有针对性地还原古人对其中每一种花卉的名称、情感、思绪、意象及相关的奇闻异事并对其进行原创点评,打通古代和现代的花木、诗书中的和人们身边的草木的鸿沟,将古人的草木文心呈现给现代人。
  人间岁月,花木有情
  古典文学中的花木雅趣、奇闻异事
  讲述中国人与十种花的相处之道
  呈现精致浪漫的中华生活美学
  中国的自然与中国的人
  寄于花草之中的有趣灵魂
  十种花草讲述中国
  古代文入的精神世界
  花美而不自知,人却能够感知,为之留下痕迹。于是原本没有历史没有故事的花木,一进入人类世界,从此也有了历史有了故事。
  落花轻拍肩,悄然忽已远。千年以后,太多的人和事都消失了。但这些花事却被留了下来,我们的生活需要被点缎上这些关于花的往事。
展开
精彩书摘
  《十花记:中国古代雅士圈的花事》:
  梅先众木花,春在它开放后才缓缓归来,于是群芳之中,只它有舂使的风范。梅色很美,品类也极多,红梅、黄梅、英梅、杏梅、江梅、绿萼梅、鸳鸯梅、重叶梅……一种是一种的风情,凑在一处,又立刻撑出一花当先的排场来。南宋名臣范成大喜爱梅花,他所著的《范村梅谱》,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记载梅品与梅花栽种方式的著作。《梅谱》一开篇就郑重其事地对世人说:“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此言底气十足。
  梅在古代典籍中,常与“杏”形影不离。两者树形、木叶、花形都很相似,前人在为《诗经》作疏时,就曾提到“梅杏相类”的情况。
  李时珍曰:“梅,古文作呆(髁),象子在木上之形。梅乃杏类,故反杏为呆。书家讹为甘木。后作梅,从每,谐声也。”
  或云:“梅者媒也,”媒合众味,故《(尚)书》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而梅字亦从某也。”
  反杏为呆,媒合众味,这段记录或可视作“梅”得名之源。中国古代许多风物的名字先天就带有一种莫名的契合感,总有一种天然如此的感觉。譬如桃之为“桃”,梅之为“梅”,看起来都是严丝合缝的合适,若对调过来,或是再另用一个其它名字,就会别扭起来。这当然也有人们源源不断地给它渗入信息的缘故,时枝日叶地增添,终至根深蒂固。
  梅花先春而花,自古备受人们瞩目,而梅树盛长之地也多见于诗文典籍。秦地自古有梅花,《诗经·秦风》中唱道:“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山上有梅花,当时一定已是蔚然大观,才会被记入诗中。《山海经》中记载的灵山、岷山、崌山、岐山、云山之上也多见梅树。不像山中桃李灼目亲人,山林中的梅花,或许郁然成林,或许零星独立,自有一番野趣。《诗经》和《山海经》中都没有具体言明当中记载的梅花的品种,但看起来,此花该是江梅。如今常能在园林庭院中看到人工移植来的这种梅花,但在古代,它多是随意长在山林之中的野木。
  江梅,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
  凡山间水滨荒寒清绝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疏瘦有韵,香最清,实小而硬。
  文中说得很笃定,凡山间水滨荒寒地生长、颇具清绝之趣的,都是这种花。江梅虽然是野生,但却因一派天然,反而最符合梅花给人的清绝印象。江南春早,其它梅花二月方才烂漫,唯有江梅冬至前便已开花。“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杜甫的诗作《江梅》直言此花花期很早,开在腊前与年后之间、冬春交界之时,是一春梅花的领袖。
  早梅的开放像是打开了某个莫名的机巧,备类梅花跟着次第开放。古人为它们一一命名,并将它们记载在不同的古籍中:
  官城梅消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
  百叶湘梅红梅杏梅花腊梅
  ——《范村梅谱》
  玉蝶梅时梅冬梅墨梅鹤顸梅双顶梅
  侯梅紫梅同心梅紫蒂梅杏梅冰梅
  ——《群芳谱》
  照水梅品字梅丽枝梅九英梅台阁梅
  ——《花镜》
  且不说舂时原本就有百花繁茂,单看这梅花属中的各类品名,就叫人忍不住向往春的生机。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湘梅等,都是梅中名品,各具特色。古梅,顾名思义,一看就是古意盎然的品种。中国古人在梅花身上寄寓了高贵的品格和气质,其中,苍劲古朴就是它的气质之一。
  古梅.会稽最多,四明、吴兴亦间有之。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
  枝干曲折有致,苍苔遍及树身,苍褐色上苍青渐染,确是沧桑有年头的样子。时人也将这种枝干上长满苍苔的梅树称作“苔梅”,然而这种样态其实也并不绝对和年头相关,也有年成不久的树苗上布满苍苔的。苔藓密集,虽然会封闭梅树的气眼,但梅花在苔藓的缝隙中冒出来,仍能因“气之所钟”而“丰腴妙绝”,这种奇异的样貌,恐怕就是姜夔词作《疏影》里的“苔枝缀玉”。两种看似毫不相关的植物,在此同生共长,彼此成全。古梅是梅花品类之一,如今人们时常言及的“古梅”,大多仍是指年头已久的那种。《梅谱》中特意记录了两株,一是一株名叫“梅龙”、相传为唐朝物的卧梅,二是一株大如数间屋、树下可围坐数十人的巨梅。人生几代,花开几回,古梅带来悠远的时空感,它是德高望重的树木。
  古人云:“梅以韵胜,以格高,其香清幽而淡雅,其姿苍古而清秀。”梅花以有韵为胜,这是世人约定俗成的看法。比如同是春花,古人就曾取桃花与梅花相比,说梅花之美是源于香,而桃花之美是源于色。这说法有些主观了,或许只是世人为了证明“天下之美不可兼得”而强与的说辞。其实,即便是最寻常的梅花,淡然伫立在冬末春初的料峭微寒中,它的清丽也不输桃花,更何况还有各种奇种异品悦人心目。
  重叶梅被认作梅中奇品,此花花头甚丰,花叶重叠数层盛开,状如白莲。最为奇异的是“花房独处而结实多双”,变化多端。今人不多见这品梅花,但从南宋辛弃疾的《生查子·重叶梅》中的那一句“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可以揣测,它开花时该是颇为繁茂的。还有同样别致的绿萼梅,不像其它梅花花蒂多为绛紫色,此花枝梗花蒂皆为绿色,被比作道教仙女萼绿华,人间不多见,更为时人所重。
  ……
展开
目录
梅花篇 疏影暗香
桃花篇 桃之夭夭
海棠篇 海棠春睡
兰花篇 空谷幽兰
牡丹篇 国色天香
芍药篇 芍药将离
蔷薇篇 蔷薇卧夏
荷花篇 芙蓉照水
菊花篇 采菊东篱
桂花篇 月桂香满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