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零集》:
1.《“说话”的艺术》(2009.10.9.写于西北大学桃园校区)
昨天,一位我认识的工科大学毕业生来家闲聊,对我说:
“我认为:人,只要具有专业真本事,便能走遍天下。不是有人说嘛:‘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至于会不会说话,是否能说会道,关系并不大!”
我摇摇头,谈了我的看法:
“学会实干的真本事,当然是青年人的首事。油嘴滑舌,也不值得追求。但倡导‘会说话’,学会说话,可也绝对是一件‘真本事’呀!”
他用怀疑的眼光,盯着我说:
“但我听人常说‘听其言,必观其行’。是说耳听是假,眼见为实。看人,行为和成果第一。听其说话,则远在其次!”
我一笑:“这是对的。俗语说:‘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德国谚语也讲:‘上帝给每人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巴,就是要人们多听多看,但要少说’。如果是针对夸夸其谈、常说空话的具体对象,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这都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仍然认为:千万不可轻视说话。的确,会说话很重要!”
“真的吗?”他继续瞪着疑惑的眼睛。
我说:“你看,作为人,来到世界上,第一个人世准备就是咿呀学语;掌握说话的能力,成为人生第一课;离开这个世界时,最后一件事就是闭上嘴巴,把说话的功能留给活人世界。可见,说话这个本事,生前不能带来,死后也不能带走,是伴随人生于始终的一种才能!”我又举例说:我国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写过一篇散文《说话》,开篇就讲:“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最容易,因为三岁孩子都会说话;最难,因为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
“啊!”他来了兴趣:“您老还真会说话。那您给我说说,会说话都有哪些表现?都有哪些好处?”
“别表扬我,我直到现在还在学习说话。但我越来越感到:一个人会说话,一生受用不尽!你瞧,发音为说话,交流靠说话,哑语即说话,文字也是说话。当语言和文字无法表情达意时,音乐(使用音符、旋律)、舞蹈(使用形体、动作)、绘画(使用线条、色彩),便是说话的延长和补充,成了另一种‘说话’,所以人们俗称‘艺术语言’。如何把话说得准,说得巧,说得深,说得圆,说得美,说得真切,说得适时,说得动人,说得人心悦诚服,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不断探讨的一个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
“喔!”他惊异地瞪大了眼睛:“照您这么说,说话还真成一门学问了?”
“没错儿。我国古人认为:《左传》是外交家的说话,《战国策》是纵横家的说话,《世说新语》则是清谈客的说话,曾被称为会说话的三部经典。目前大学中文系开设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教会学生说话(包括用文字说话)。此外,关于说话的重要性,我国古圣孔子就有很多名言:如‘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君子不以言举人,亦不以人废言。“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丧邦。“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等。”
“我懂了,说话还真不是件小事,它连接着大干世界!孔子可真是个‘知言者’!看来,只因我不以‘言’为专业,向来轻视说话,所以我也是个不会说话的人。那么请问,孔子是否说过,哪些是‘不会说话’的表现呢?”
“他总结过,说话中应当忌讳的毛病,如‘言未及之而言(不该言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该言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不看情势而言)谓之瞽,。‘躁’(急躁)‘隐’(隐晦)‘瞽’(盲目)三字,就是‘不会说话’的典型表现!
他深思了一会儿,点点头又问:“还有吗?”
“当然有。在我国的古圣先贤中,孟子也可谓‘知言’者。公孙丑问孟子:‘何谓知言?’孟子日:‘波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什么是波辞、淫辞、邪辞、遁辞?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翻译过来就是:不全面的言辞,我知道它的片面性之所在;过分的言辞,我知道它失足之所在;不合正道的言辞,我知道它背离正道之所在;躲闪的言辞,我知道它理屈之所在,理屈则辞穷嘛。至于‘生于其心……害于其事’四句,是讲它的危害性。可见,能识别‘波“淫“邪“遁’这四种言辞者,也属于知言之人。所以有人说:我们既要‘知言’,更要‘慎言’。比如,外交家的许多话,就常常不便‘老实说’!”
“是的。那么,怎样‘慎言’呢?”
“一,迟说。即察言观色、审时度势之后再说;二,少说。因为言多必失,还是少说为佳;三,不说。沉默是金,能不说尽量不说。懂得了这三条,也叫会说话。”
“这么说来,我们每天在人际交流中,在生活的干言万语中,不仅要会说话,还要会听话;不仅自己要学会说话,还必须懂得他人各种说话的内涵和方式,学会识别各种语言!”
“说得对。说话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直言、婉言;有颂言、讽言;有繁言、简言;有真言、假言;有晶莹清澈的语言、也有模糊朦胧的语言;有实话实说的语言、也有虚情假意的语言;有坦诚率直的语言,也有弦外之音的语言;有逻辑推理的语言、也有形象描绘的语言等。”
“啊,按照您的理解,说话很不简单,内藏的学问很深呐!”
“是的。它是人们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我想:其中的思维能力,无疑占据着中心地位。”
“您是说,思维和说话的关系最密切?嗯,让我想想。”
他陷了人沉思,像是在自言自语,缓慢地、低声地边想边说:
“您看:口齿笨拙,那是思维迟钝的表现;语惊四座,那是思维独到的表现;表述不清,那是思维混乱的表现;条分缕析,那是思维明晰的表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