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良译爱情与自由》隶属“中国翻译家译丛”第三辑,收入苏格兰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罗伯特·彭斯的六十首诗歌。其中《爱情与自由》是一篇出色的长诗,既逼真、生动地呈现了下层社会,挑战了统治阶级的虚伪道德。其中的独唱个性鲜明,豪放的大合唱传达了聚集在小酒店里的流浪者的情绪。彭斯的诗风朴素、新鲜、生动,音乐性强,首首可唱。
此外还收录王佐良所译威廉·布莱克、约翰·弥尔顿等逾二十位诗人的百余首诗作或片段。
七五生辰有感(兰陀著)
不与人争,无人值得我争,
爱的是自然,其次是艺术。
生命之火前我把双手烘烤,
火焰低落了,我准备离去。
民谣
苏格兰民谣早在口头流传,写下来则是后来的事。它们饱含民间的智慧和情感,用词简单,句子和结构常有重复,戏剧性强,音乐性也强。
这里所选两首,一首讲海上航行遇险故事,既表现水手们的英雄气概和宿命论,也表现国王的残忍。这首民谣有几种本子,我选译的是较短的一种。第二首通过乌鸦的眼睛看苏格兰社会,爵士被杀(可能死于决斗)之后妻走家散,只剩他的白骨暴露野地,任风飘荡,形象鲜明,寓意也深远。简洁是两首民谣共同的特点,故事的意义不是靠作者点明而是让读者根据情节去自己领会的。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他认为,翻译的理论不能永远停留在只是津津乐道于前人总结的“信、达、雅”三个字上,而应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他自己的主张是:“一、辩证地看——尽可能地顺译,必要时直译,任何好的译作总是顺译和直译的结合;二、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在诗歌翻译方面,他更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不论是翻译外国诗歌或中国诗歌,都不仅要在音韵和节奏等形式因素上接近原作,而且应忠实原作的风格和意境,“传达原诗的新鲜和气势”。他还特别强调,翻译中应注意处理好全文和细节之间的关系,并谈了自己的体会:“如果译者掌握了整个作品的意境、气氛和效果,他有时会发现某些细节并不直接促成总的效果,他就可以根据所译语言的特点做点变通。这样他就取得了一种新的自由,使他能振奋精神,敢于创新。他将感到文学翻译不是机械乏味的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努力。”
——王佐良先生次子如是叙述王佐良先生的翻译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