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唐诗研究 新 中国诗词曲赋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55.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308045711
  • 作      者:
    沈松勤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为浙江省自考教材。全书分七章,分别介绍唐诗的形成与发展,风貌与成就,建立起完整的唐诗学体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唐诗繁荣的标志
第二节 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 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二 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
三 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
四 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第三节 唐诗的分期

第二章 唐诗的演进阶段
第一节 初唐诗歌
一 贞观前后的诗坛
二 “四杰”与初唐诗歌
三 “沈宋”的律诗与陈子昂的“唐音
第二节 盛唐诗歌
一 张九龄与山水田园诗派
二 高适、岑参与边塞诗
三 将唐诗推向巅峰的李白与杜甫
第三节 中唐诗歌
一 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
二 韩盂诗派与柳宗元、刘禹锡
三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四节 晚唐诗歌
一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二 李商隐与深婉绮丽诗风
三 “成通”诗人群与唐末诗风

第三章 唐诗诗体
第一节 唐诗诗体的形态与演进
一 唐诗诗体的辨识
二 唐诗诗体的形态分类
三 唐诗诗体的演进趋势
第二节 以时代论诗体
一 大历体
二 元和体
三 长庆体
第三节 以诗人论诗体
一 沈宋体
二 上官体
三 王杨卢骆体
四 陈拾遗体
五 韦柳体
六 韩孟体
七 元白体
八 张王乐府
九 温李体
十 姚贾体
十一 皮陆体
第四节 以体裁论诗体
一 古体
二 近体
三 杂体
四 新歌行体
五 新乐府

第四章 唐人诗论
第一节 唐人诗论概述
一 唐人诗论的四种表现形态
二 唐人诗论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第二节 唐人重要诗论举隅(上)
一 上官仪的“六对”、“八对”说
二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三 王昌龄《诗格》
四 李白的诗论
五 杜甫的诗论
第三节 唐人重要诗论举隅(下)
六 殷皤《河岳英灵集》和高仲武《中兴问气集》
七 皎然《诗式》
八 以白居易为代表的美刺教化理论
九 司空图《诗品》

第五章 唐诗文献
第一节 唐诗文献的种类、流传和散佚
一 总集种类与源流
二 别集种类与源流
三 作家传记资料
四 敦煌文献
第二节 唐诗重要别集叙录
(一)王勃《王子安集》(二)杨炯《盈川集》(三)卢照邻《卢异之集》(四)骆宾王《骆临海集》(五)陈子昂《陈伯玉文集》(六)孟浩然《孟襄阳集》(七)王维《王右丞集》(八)高适《商常侍集》(九)岑参《岑嘉州集》(十)韦应物《韦苏州集》(十一)李白《李翰林集》(十二)杜甫《杜工部集》(十三)孟郊《孟东野诗集》(十四)韩愈《昌黎先生集》(十五)柳宗元《柳宗元集》(十六)李贺《李长吉歌诗》(十七)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十八)元稹《元氏长庆集》(十九)刘禹锡《刘宾客集》(二十)杜牧《樊川文集》(二十一)李商隐《玉溪生诗集》(二十二)温庭筠《温飞卿诗集》(二十三)皮日休《皮子文薮》(二十四)韩俚《韩翰林集》(二十五)韦庄《浣花集》
第三节 唐诗重要总集叙录
(一)许敬宗等《翰林学士集》(二)崔融《珠英集》(三)殷瑶《河岳英灵集》(四)殷瑶《丹阳集》(五)芮廷章《国秀集》(六)元结《箧中集》(七)李唐成《玉台后集》(八)令狐楚《御览诗》(九)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十)姚合《极玄集》(十一)韦庄《又玄集》(十二)韦毅《才调集》(十三)佚名《搜玉小集》(十四)顾陶《唐诗类选》(十五)胡震亨《唐音统签》(十六)御定《全唐诗》(十七)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十八)孙洙《唐诗三百首》

第六章 唐诗与政治
第一节 武周革命与文学环境的变化
一 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
二 降低士族威望
三 政治与文学中心的东移
四 《三教珠英》的编纂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
五 从“北门学士”到“珠英学士
六 文化环境从儒学化到文学化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唐诗转型
一 文人的爱国之情与书生之气
二 文学重心的多元化
第三节 永贞革新与元和新变
第四节 牛李党争:政治漩涡中的文人命运
第五节 甘露之变与文士全身远祸的心态

第七章 唐诗与宗教
第一节 唐代三教的调和与对抗
第二节 唐诗与佛教
一 佛教对唐诗的影响
二 唐代僧诗考察
三 佛教与唐代白话诗派
四 王维与佛教
第三节 唐诗与道教
一 道教对唐诗的影响
二 三李与道教
三 游仙诗的繁盛与道教的影响

第八章 唐诗与科举
第一节 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 唐代科举考试的流程
二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
第二节 进士试与省试诗
一 唐代的进士科考试
二 省试诗
第三节 行卷风气与行卷诗
一 唐代举子行卷的社会风尚
二 行卷诗
第四节 赴举诗、及第诗和落第诗
一 赴举诗
二 及第诗
三 落第诗
引用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