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沈从文湘西纪事作品集:精装本(包括《湘行散记》《废邮存底》《云南看云》三部分)
0.00     定价 ¥ 45.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55287391
  • 作      者:
    沈从文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本书作者是中国杰出的作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沈从文。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也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

2.本书是一部描述湘西风土人情的散文集,构筑了一个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不仅展现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也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佳作。

3.书中文字妙趣横生,行文流水,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三言两语间让人神往。世间难得。

4.沈从文的写作就只是写作,是独立于时代的。读沈从文,你会觉得你就是在读人,但这个人不是处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不是处于政治生活中的,而只处于人与自然的世界中。


展开
作者简介

沈从文

湖南凤凰县人,20世纪中国优秀的文学家之一,历史文物研究者。

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笔名休芸芸、甲辰等,先后任教于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

代表作《长河》《边城》《湘行散记》《从文赏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沈从文湘西纪事作品集》精选了沈从文的23篇散文、文论,包括《湘行散记》《废邮存底》《云南看云》三部分,记录了沈从文在湘西、北京、云南三处生活时的所思所想,期间夹杂着他同妻子张兆和的往来书信。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家乡早已不是从前的样子。忆及童年,他心中思绪万千,一路走来,一路看去,一路用笔记录下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人物。

本书语言清丽,风格隽永,静水深流,干净而通透。沈从文通过他笔下的文字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战争时期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文字中也隐含了作者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评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张充和


在《湘行散记》中,我们也很难完整地指认和评析沈从文的生态思想,但是其中关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以及精神生态的描写与思考,却呈现为具体可感的文学表达。而这,也许就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圆融的东方式智慧,是沈从文对汤汤河水的体悟,对有生无生的省察。

——赵慧芳《生态批评视野中沈从文夫妇创作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7月,第98页。


湘西,作为一个地理空间,早已存在于中国的版图之上,但作为一个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的“湘西”则是由沈从文建构起来的。沈从文是湘西世界自然风貌和人文风俗的描述与记录者,《湘行散记》是其中为精彩的一笔。

——王本朝《回到语言 重读经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第39页。


在二三十年代文坛上,沈从文不仅是著名的小说作家,也是重要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以其独有的艺术格调,自立于中国现代散文之林。《湘行散记》与《湘西》代表着沈从文散文的成就。这不仅在于《湘行散记》《湘西》表现出沈从文对人生现实的独特认识,也集中体现出沈从文散文艺术的独立创造,从中显示出沈从文反映人生现实的美学原则。

——凌宇《看云者 从边城走向世界》,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6月,第391页。


展开
精彩书摘

"    我仿佛被一个极熟的人喊了又喊,人清醒后那个声音还在耳朵边。原来我的小船已开行了许久,这时节正在一个长潭中顺风滑行,河水从船舷轻轻擦过,把我弄醒了。

    我的小船今天应当停泊到一个大码头,想起这件事,我就有点儿慌张起来了。小船应停泊的地方,照史籍上所说,出丹砂,出辰州符,事实上却只出胖人,出肥猪,出鞭炮,出雨伞。一条长长的河街,在那里可以见到无数水手柏子与无数柏子的情妇。长街尽头飘扬着用红黑二色写上扁方体字税关的幡信,税关前停泊了无数上下行验关的船只。长街尽头油坊围墙如城垣,长年有油可打,打油匠摇荡悬空油槌,訇地向前抛去时,莫不伴以摇曳长歌,由日到夜,不知休止。河中长年有大木筏停泊,每一木筏浮江而下时,同时四方角隅至少有三十个人举桡激水。沿河吊脚楼下泊定了大而明黄的船只,船尾高张,长到两丈左右,小船从下面过身时,仰头看去恰如一间大屋(那上面必用金漆写得有福字同顺字)。这个地方就是我一提及它时充满了感情的辰州。

    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丘阜,山势既较和平,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渐渐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

    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炫目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险的希望。其中一只货船,大致还是昨天才坏事的,只见许多水手在石滩上搭了棚子住下,且摊晒了许多被水浸湿的货物。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 到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 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 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都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即或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统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但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像上的托尔斯泰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一字排开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用麻头与 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无不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多美丽的一幅图画,一首诗!但除了一个从城市中因事挤出的人觉得惊讶,难道还有谁看到这些光景矍然神往?"


展开
目录

目 录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003

桃源与沅州012

鸭窠围的夜021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030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039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051

箱子岩061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071

老伴080

虎雏再遇记090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100

滕回生堂今昔111


废邮存底

小草与浮萍121

一封未曾付邮的信127

遥夜131

流光147

狂人书简152

废邮存底167

海上通讯181


云南看云

昆明冬景189

云南看云195

怀昆明201

绿魇20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