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19世纪的埃及现代社会改革家研究
0.00     定价 ¥ 75.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20340380
  • 作      者:
    马和斌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马和斌,1964年生,甘肃省正宁县人,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阿拉伯语专业副教授,文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末出国留学,1996年7月学成回国,1997年1月被派遣至西北民族学院(现西北民族大学)刨办阿拉伯语专业,并做教学与管理工作,曾任阿拉伯语专业教研室主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等职。2011年9月-2014年7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师从蔡伟良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1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多次参加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交流发言;在《兰州大学学报》《西北民族研究》《青海社会科学》《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国穆斯林》《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撰写专著2部,教材1部,尚有多部教材和专著待出版。2018年11月,被教育部聘请为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19世纪的埃及现代社会改革家研究》从西方强行推崇殖民主义文化的历史为切入点,阐述埃及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与民众积极的应对作为。19世纪,埃及政界、学界等方面的有志之士面对西方与东方、现代与传统、进步与落后等多维冲突所展开的旨在推动埃及社会发展和民众幸福的社会改革,涌现出了以穆罕默德·阿卜杜胡为代表的大批改革家及其改革举措。诸社会改革家在政体、教育、司法、妇女权益等方面的改革作为,即便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19世纪的埃及现代社会改革家研究》: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推进器,能使人们摆脱愚昧的困扰,向文明迈进。自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教育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与推崇的永久命题;历代学者对教育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理论。蔡元培(1868-1940)先生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其实,一个民族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国家层面的巨大工程。教育旨在塑造完美个性人格,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方面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戒除急功近利。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地区,自古人们投入教育事业中的精力远远大于其他方面。教育是民族兴旺与国家强盛的基石。一般情况下,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制定相应的教育法则,并通过专业人员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全面实施。其实,在独立国家概念尚未出现之前,普通人对待教育的态度是先壮大自己,再晓谕他人。也就是说,历史上个体的教育观念在民族发展与进步过程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提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进行尝试,推广教育观点,秉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基于此,学者们利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通过业已成熟的民族文字和语言将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记录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之中。19世纪末,穆罕默德·阿卜杜胡在其生活的埃及提出教育改革理念,反映出彼时埃及学界知识分子对民族未来的担当与责任。虽然他的教育改革观主要针对埃及社会,但在今天看来,其教育理念业已惠及了包括埃及在内的整个阿拉伯世界。
  第一节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教育改革思想
  ——19世纪末以前埃及的教育环境
  据史料显示,穆罕默德·阿卜杜胡自幼接受教育的环境不尽如人意。概括起来讲,彼时的埃及教育环境令人窒息,知识老化,律例古板,老师沉浸在乏味的照本宣科中,学生则被要求认真阅读教科书的旁注和背记冗长的原文,年轻人固有的探索天性被扼杀。更有甚者,教师根本不顾及学生是否对所讲内容感兴趣,或者是否具备接受所讲授知识的能力。很多教师在照本宣科式的讲授中寻求自我陶醉,学校的教育秩序处于半瘫痪状态。所有状况是基于穆罕默德·阿卜杜胡在清真寺学习时的感受与在爱资哈尔求知时的思考。这是埃及那个时期教育的表面状态,产生这种犹如半凝固状的教育环境有其深远复杂的因素。
  18世纪末,当法国殖民者声势浩大地踏人尼罗河谷地,古埃及人民勤劳与智慧的杰作被拿破仑的随从洗劫一空;而且还迫使他们效仿或追随法国文化的足迹。半个多世纪后,一些富有民族情感者誓死要恪守祖先留下的文化印迹,随着西方殖民程度的不断深入,他们的做法愈加偏激与固执;有的人甚至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看守祖先们用阿拉伯语撰写的文化精髓。虽然一些历史文物被挖掘甚至被运出埃及,但前辈们遗留下的文化典籍仍是埃及本土人的看家宝物。那些人作茧自缚式的保守措施未必能让年轻人掌握对抗殖民者的有用知识和真正本领。也就是说,当时的很多埃及人尤其是埃及学者,擅长坚守而不会出击,更不具备还击的战略战术。其实,自遭受法国殖民者的文化侵蚀,当时的埃及政府也曾经谋划着增加教育投入,选派优秀青年到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学习先进技术。能够获选的年轻人数量不多,学成回到埃及后发挥的引领作用的影响毕竟有限。因为整个埃及民众的教育水平还是相当的落后。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殖民者的文化侵蚀与反殖民应对
第一节 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阿拉伯社会
第二节 1789年以来的埃及社会简况
第三节 阿拉伯学界反殖民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第二章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改革思想综述
第一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生平简介
第二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改革思想渊源
第三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改革思想的基础

第三章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教育及司法改革概述
第一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教育改革思想
第二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教育改革和阿拉伯语语言规范实践
第三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司法改革概况
第四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司法改革实践

第四章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的妇女权益观和政治观
第一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的妇女权益观
第二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妇女权益观的影响
第三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政治观简述
第四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政治观之影响

第五章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改革思想的再审视
第一节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埃及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运动
第三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改革思想的影响概述
第四节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改革思想的现实意义

附录一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的学术历程
附录二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的作品
附录三 穆罕默德·阿卜杜胡的书信
附录四 国外学界研究穆罕默德·阿卜杜胡的成果

参考文献
名词对照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