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企鹅欧洲史2 罗马帝国的遗产 400—1000(新思文库)
0.00     定价 ¥ 13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21704051
  • 作      者:
    克里斯·威克姆(Chris,Wickham)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克里斯?威克姆(Chris Wickham),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中世纪史荣休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13世纪早期以前的意大利史、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史、社会法律史、社会经济史、比较历史学、欧洲的历史记忆、社会史与考古学等。

威克姆于2005年出版的《建构中世纪早期》(Framing the Early Middle Ages)是综合研究中世纪早期欧洲的巨著。他采用比较视野,结合文献档案和考古成果,改变了中世纪早期研究的范式。该书获沃尔夫森历史奖、多伊彻纪念奖,以及美国历史学会颁发的布雷斯特德奖。《罗马帝国的遗产:400—1000》在《建构中世纪早期》的社会经济史之外更进一步,将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文化、宗教、知识进展也包括在内,完整呈现了罗马帝国制度、记忆的遗产是如何在欧洲延续和变迁的。


展开
内容介绍

有人说,公元400—1000年仿佛野蛮的黑暗之海,古代世界的种种成就是海那边的一束微光,而西罗马帝国在5世纪的陨落是一次根本性的失败。然而,是时候重新审视被误解和迷思掩蔽的中世纪早期了。

公元400年时,罗马帝国统治着欧洲西部、南部,以及地中海地区,在北方完全没有对手。当时谁也不曾想到,不到一百年,这样的景况就在西方终结了。5世纪,西罗马帝国解体,但罗马的模式与精神仍继起的王国中运转。7世纪,东罗马面对阿拉伯人的征服行动,勉力维持,走上了比西方更军事化的轨道。8—9世纪,查理曼及其继承者让道德进入了政治。10世纪,西方的加洛林世界走向终结,东方的哈里发国崩溃,拜占庭帝国开启为期一个世纪的军事辉煌。与此同时在北方,兴起了丹麦人、波兰人、波希米亚人、罗斯人的政权。

从爱尔兰到君士坦丁堡,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在全然不同的社群里,哥特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阿拉伯人、萨克森人、维京人回应着罗马帝国的遗产。这变迁、动荡的六个世纪,塑造出了与古典时期完全不同的欧洲。



展开
精彩书评

★威克姆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驾驭史料的能力和叙事手法都令人惊叹。他在比较视野下呈现了广阔地域中千差万别的社会,眼界宏大,几乎每一页都有迷人的细节和洞见。

——英国《电讯报》

 

★难以逾越的历史巨著。

——英国《文学评论》

 

★威克姆重新审视被误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早期,摒弃了流俗的道德论断、宏大理论和民族主义的迷思,以高超的比较研究展现了至少七股主要势力在六个世纪里的起落。

——美国《纽约客》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3 章

总结:欧洲历史的规律,400—1000

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中世纪早期不仅在整体上需要在当时的语境下分析,存在于这个时期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社会也都需如此,不能做事后诸葛亮。有鉴于此,再做总结似乎已无必要,因为我在书中始终强调各地的差异。我在全书中所做的工作大多是对比,而不是归纳,其目的是尊重这些差异并指出这些差异的意义。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往往用道德批判的方式对待中世纪早期的历史,我反对这种分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认为那个时代的人“和我们一样”,更不应该对那个时代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怀旧情结。这是因为中世纪早期显然和我写书的时代—21 世纪的西欧—截然不同。当代的一些价值观,如自由主义、世俗主义、宽容、讽刺性、对他人观点的兴趣等等,无论在我们的社会里是多么根深蒂固,在中世纪早期的时候都是压根不存在的,最多也就是刚有了一些苗头。实际上,这些价值观在过去的绝大多数社会中都是不存在的。中世纪早期的人无疑是有幽默感的,但是他们的笑点(大部分是嘲弄式的模仿或者令人不快的双关语)跟我们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们也会讽刺,但风格往往相当粗野刻薄。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作者—包括那些信奉《新约》或《古兰经》中平等主义思想的严守教义者在内—都认为社会的阶层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贵族阶层天生具有道德上的优势。这些作者自己大多来自贵族阶层。下等人对上等人的奴性,以及上等人对下等人的自觉压迫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甚至被认为是美德。男人也(就我们掌握的情况而言)被普遍认为天生就比女人优越。当今社会的各种恶行之中只有一样是在中世纪早期找不到的,那就是本质主义的种族主义,不过中世纪早期那种认为异族人低等且愚蠢的泛沙文主义思想填补了这个空白。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古典时代晚期或中世纪早期的所有作者中,是否有人能让我在与之在见面时不感到厌恶。这样的人屈指可数:居鲁斯的狄奥多勒、大格列高利、艾因哈德,或许还有萨拉戈萨的布劳略,奥古斯丁也勉强算一个,这是因为他惊人的智慧和自我认识,而不是因为他的宽容。但是,正因为中世纪早期和我们的时代截然不同,这个时代以及其中各种不同的现实状况才显得有趣。我在本书中尽最大努力描述并展现的,正是这些有趣的地方,而不是这个时代笼统的结构性规律。如果要展示笼统的结构性规律,那么这本书就会变成一本元史学(metahistorical)著作,而当今的元史学叙述大多捏造成分很大,这么说的理由已经在本书第一章里提过了。

不过,中世纪早期的欧洲历史中确实存在趋势,最后一章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趋势提炼出来并解释清楚,尽管本书中已多少提及所有这些趋势。在本书所涵盖的六个世纪的历史中,我认为有六种重要的变化(或称转折),三种在西方,两种在东方,一种在北方。我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分析它们。此外,我还想在本章的最后重点分析一系列基础结构,正是这些基础结构支撑起了这个时代所有的政治和社会体系。


展开
目录

“企鹅欧洲史”系列中文版总序

第1章 引言

第一部分 罗马帝国及其分裂,400—550

第2 章 帝国的分量

第3 章 基督教罗马世界的文化和信仰

第4 章 危机与延续,400—550

第二部分 后罗马时代的西方,550—750

第5章 墨洛温时期的高卢和日耳曼,500—751

第6章 地中海西部诸王国:西班牙和意大利,550—750

第7 章 无国之王:不列颠和爱尔兰,400—800

第8 章 后罗马时代的价值观:文化、信仰和政治规范,550—750

第9 章 财富、贸易和农民社会

第10 章 有形的力量:物质文化与展示,从罗马帝国到加洛林王朝

第三部分 东方诸帝国,550—1100

第11 章 残存的拜占庭,550—850

第12 章 阿拉伯政治势力的形成,630—750

第13 章 拜占庭的复兴,850—1000

第14 章 从阿拔斯的巴格达到倭马亚的科尔多瓦,750—1000

第15 章 国家与经济:地中海东部的贸易网络,600—1000

第四部分 加洛林和后加洛林时代的西方,750—1000

第16 章 加洛林世纪,751—887

第17 章 知识分子和政治

第18 章 10 世纪的继起国家

第19 章 “加洛林的”英格兰,800—1000

第20 章 欧洲边缘地区

第21 章 加洛林世界与“封建”世界之间的贵族

第22 章 农民阶层的囚笼化,800—1000

第23 章 总结:欧洲历史的规律,400—1000

附 录

致谢

注释及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