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四千年:主宰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文明》:
1.初始
根据他们那极为丰富的神话和民间传说,埃及人相信,“天地之初”是完全黑暗的;这种暗昧由无限又无形的水构成,而世上的第一块陆地便是从这水中冒出。
不过,创世并非独有的单一事件,而是每一年都会重复发生:每年一度的尼罗河洪水期间,世界便得到一次再造和新生。按照古代一位目击者的说法,这时,“整个土地又变换成为海洋”。
洪水被认为是发源于埃及南方最远处的一个岩洞。洪水到来的预兆,是升起的晨星(天狼星);埃及人把此星认作是闪亮的女神索希斯(Sothis),“所有神祗中最美的存在,在幸福一年的开端出现”。
尼罗河的洪水受到欢迎。当水位上升,淹没河谷的土地时,实际上也带来了生命,“拥抱田地,于是每样东西都获得了重生”。“洪水浸润两岸,草地欢笑”,人们向水中扔下鲜花,祭祀物品,甚至自己也跳到水里;每当此际,“整个大地都因欢乐而雀跃”。
每年的水位有起有落,这河流的节奏便决定了两岸生活的节律;一年内的循环变化构成了三个季节固定更替的年历——先是漫灌季(akhet),然后是春种季(peret),再接着是夏收季(shemu)。每年,洪水退去后便留下一片重获活力的土地,充满着对新生命的期许。一层肥沃、湿润的黑色淤泥在阳光下闪烁,茂盛的农作物就在这土壤上生长。事实上,淤泥与周边环绕的、荒瘠的沙漠形成的反差是如此醒目,因此明显可知,埃及的土地由两部分构成,它是双重地貌的合体:一块是红地(deshret),一块是黑地(kemet.)。
尼罗河从南向北流淌6600多千米,全程沿岸每年都会看到同样的自然现象。对一年一度的这些事件,埃及的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自然是采用创世传说的形式,不过各地都有自己的神灵担当主角。
在孟斐斯,创世被认为是普塔(Ptah)的手工活儿。这位大神在原初之水中结合了雄性与雌性元素,而它自己出现的形式,则干脆就是水中冒出的陆地。然后,大神直接就那么想了想,世界便显形了。普塔不仅是“众神之父”,还是“生出众神的神之母”;它只是说出各类生灵的名字,活物就那么凭空而来——正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圣经》福音中的老腔调,“太初有言,言与神在”,而这里的创世说便是那老腔调已知的最早版本。
在赛伊斯附近,这个“言即是神”的戏剧场景有着更为热闹活泼的变体,牵扯到奈斯(Neith)那如雷轰鸣的笑声;奈斯是“骇人的至高神”,这位持有武器的创世女神单独生出了太阳。她同时是“能扮演雌性的雄性,也是能扮演雄性的雌性”,能随时随地让天空倾覆垮塌,把她所创造的万物都毁灭;生命与死亡这两个极端在她身上具体人格化,而生与死又是在洪水和太阳之中的固有内涵。
再向南,在赫莫波利斯(Hermopolis)这里,生命被声称由八位神灵联手创造;那是“先于原初之神的父神和母神”组成的联合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