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所著《文明论概略》作为日本近代化(也即现代化)的蓝图,已经成为经典思想文本,任何试图讨论日本问题的人都无法绕开。20世纪有两部对其进行阐释的著作Z为人所称道,一部为丸山真男《读〈文明论概略〉》,另一部即为子安宣邦这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精读》,对日本思想史和东亚思想史感兴趣,乃至对现代世界建构过程感兴趣的朋友都不容错过。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精读》是日本当代思想家子安宣邦对福泽谕吉的名著《文明论概略》(1875)的再解读。《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近代化走向,后经丸山真男等思想家的阐释,成为介入当代思想生产的经典文本。作者把《文明论概略》放回到日本近代初期的历史语境中,并参照近代日本实际走过的历史轨迹,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思想洞见、偏见和内在矛盾。子安宣邦通过精读福泽谕吉这部为回应19 世纪后期亚洲发生的巨大转换而写就的著作,提出了如何重新审视历史,以应对当今我们所面临的“全球化”处境等问题。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精读》:
关于一国之历史形势的问题,向来被视为“史论”。什么是史论?就如赖山阳(1780-1832)之著作《日本外史》所代表的,以人物为主,采取故事性的笔法阐述一个国家治乱兴亡之历史,通过人物的批判品评来论断历史,就是史论。史论不同于《大日本史》等具备公论性质的史书,而是出自民间立场的历史言说。那些论述历史并加以批评的论者,原本是知名的个人,他们也将读者预设为民间的一般人。19世纪的日本发生过明治维新这一历史大变动,史论盛行,并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明治时期代表性的史论家山路爱山(1864-1917)论述赖山阳时表示:“他是日本人之中的英雄。他以日本人的观点叙写历史。他在情感上是具备历史性的。……他为楠公之死而慷慨洒泪,对北条氏的专权而咬牙切齿。”诚如所言,风行一时的山阳史论,就是一种与英雄的出现一同高亢激昂,又为英雄之悲惨命运而感怀落泪的浪漫主义历史论。《日本外史》的浪漫记述,始于源氏与平家之兴亡,经过南北朝之动乱、丰臣秀吉英雄式地崛起、秀吉之死与东西对决,最后写到德川氏平定天下为止。如爱山所说,这些记述仿佛上演了“日本人的历史剧”。南北朝时代与吉野之地则成了舞台,上演着日本人情感上共有的历史悲剧。
当福泽论述历史与他的见解时,先引述了已得到一般大众认同的史论。不过,他引述这些史论来呈现历史,笔法倒比较近似于史论的解构。例如关于英雄豪杰时运不济的悲伤情节——“道真谪居筑紫,正成必死于凑川”,史论学者评论道:“道真之远谪、正成之战死,罪在藤原氏与后醍醐天皇。”但是福泽在第四章《论一国人民之智德》却说:“如果后醍醐天皇当年没有遵从楠氏之策,难道就真的能让诸事各竟其功,造就今世学者所推想的千载难逢的大功吗?”楠正成之时运不济,真的是因为没遇到优秀的君主吗?福泽不这么认为,他说:“时运不济,意思是英雄豪杰与君王的心意有所落差。”他接着指出:“楠氏战死不是因为后醍醐天皇昏庸,他陷于死境是出于其他原因。”然后分析道:
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时势。就是当时人们的风气,即该时代人们所被赋予的智德状态。
济或不济,是时势造就的,时势是历史动向的趋势,光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无法推动或遏止。但是福泽在谈论时势时,却不认为它是历史深处神秘不可知的力量。他认为时势是“当时人们的风气”,“该时代人们所被赋予的智德状态”。时势,是该时代人民的精神发展状态,也正是社会的文明状态。姑且不论福泽对时势的解读正确与否,重要的是我们要看福泽由什么地方及什么事件,看出了决定历史趋势与动向的关键。
……
中文版序
序为何现在要阅读《文明论概略》
《文明论概略》第一部
一、文明:日本的课题(其一)
精读一:《绪言》
(一)以“文明”为主题的文明论
(二)与异文明的接触及文明化的渴望
(三)“一身二世”的经验与侥幸
二、文明:日本的课题(其二)
精读二:第一章《确立议论的出发点》
(一)为何“议论”成为议题?
(二)以“文明”为本位的议论
(三)激进主义文明论的成立条件
三、日本文明化的基本规划
精读三:第二章《以西方文明为目标》(一)
(一)文明是相对而成的
(二)由文明论划分的世界:文明与野蛮
(三)文明化的第一阶段:野蛮状态
(四)文明化的第二阶段:半开化状态
(五)文明化的第三阶段:文明状态
(六)日本文明化的战略
(七)外在的文明与内在的文明
(八)人民精神的文明改革
(九)文明社会,“多事”的世界
(十)专制的国家:支那论
(十一)日本:权力与权威的二重性
(十二)历史的侥幸
四、文明论对“国体论”的批判
精读四:第二章《以西方文明为目标》(二)
(一)国体论的解构
(二)绝对国体观之解体
(三)何谓“国体”的断绝7
(四)政治体制变革的可能性
(五)血统与“国体”的连续性
(六)必须护持的“国体”是什么?
……
《文明论概略》第二部
《文明论概略》第三部
结语
后记
反思“脱亚入欧”的文明史观
《劝学初篇》与《文明论概略》
索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