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娘》:
正在结婚的老郝家,新郎找不到了。
消息,就像山里的风一样,快速地,传遍了这个不大的小山村。
村里的亲戚、朋友,当然也包括那些想看热闹的村民们,蜂拥而至,投入到了寻找新郎的行列之中。眼看到了夕阳西下、倦鸟归巢时分,可新郎还是音讯全无。操持婚礼的老支书便找来婚礼上帮忙的人,逐个询问他们见到新郎的最后时间和地点。当查问到一个在外面帮忙请亲朋赴席的亲戚时,他吞吞吐吐地说好像看见新郎往供销社的方向去了,但因距离太远,不敢十分确定。 老支书一听,马上派新郎的家族长辈二大爷去供销社打探消息。时间不长,二大爷回来说,供销社主任确认郝文英搭乘县汽车队送货的汽车去县城了,同行的好像还有本村的赤脚医生,一个叫李芳的姑娘。
听到这个消息,文英的母亲就像遭到了五雷轰顶,眼前一黑晕倒在了地上。
这个病人膏肓的老人,被亲戚朋友抬到了炕上,进行着最简单的急救,掐人中的掐人中,灌水的灌水,还有人大声地呼喊着老人的名字。过了好一会儿,老人才苏醒过来,却又开始了号啕大哭,嘴里还不停地念叨:“我这是造的什么孽呀!这、这怎么对得起人家雨燕啊!”
听到老人的这句话,在场的亲戚朋友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敢接话。他们大都知道这段姻缘的始末,郝文英和李芳,原本是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玩伴和同学,两个人相好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年前还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只因李芳的妈妈嫌弃老郝家太穷,不愿意女儿嫁给郝家,张口要了天文数字的彩礼,老郝家无论如何拿不出这样一大笔钱置办彩礼,所以这门婚事就算黄了。
其实,老郝家原来家境还算不错,只是一年前文英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的顶梁柱一倒等于天塌一角,而且为治病欠下了大笔的债务;文英的妈妈由于过度的操劳和忧虑,也很快病倒,连治疗的医药费用都是向亲戚朋友挪借的。老郝家因病致贫,哪里还能拿出这样一大笔彩礼钱呢!
村里人也都明白,李芳妈狮子大张口,不是嫌弃文英,主要还是因为老郝家太穷,根本就不想把女儿嫁到那个火坑里去。
而文英的妈妈,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担心自己撑不住几天,就下决心舍弃了李芳家这门亲事,想给自己的儿子再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穷媳妇,也好帮助自己料理这个破败的家。
恰好此时有人过来给郝文英介绍金雨燕。雨燕当时已经25岁,因受父母牵连被遣返回乡务农,始终没有找到对象。她不要彩礼只图人好,所以痛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而文英则坚决不同意,找出了许多理由拒绝,最大的理由就是雨燕比自己大三岁。但是架不住亲朋好友的劝说,什么女大三抱金砖!找个大媳妇,一辈子幸福等等。
最后还是母亲出面,比长道短,说明了自己家庭的困难,再拖下去,怕是没有人家闺女肯嫁过来,而且语重心长地说道:“我没几天活头了,就希望看着你结了婚,你的这些弟弟妹妹们有了依靠,我就可以撒手西去了。”
话说到此,文英虽然满心的不乐意,但看着母亲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息着,软语跟自己分说,也就摇头不算点头算地接受了。
原本确定的是秋收忙过后再结婚,可母亲感觉自己一天不如一天,担心撑不到儿子结婚的那一天。于是,就找来亲朋帮忙,做文英的工作,商量早一点结婚。亲戚朋友们也希望通过文英的结婚,用喜气冲一冲晦气,促使母亲的病情好起来,于是就把婚期定在了农历四月初二。
哪承想文英这孩子是个闷头驴,嘴上不说心里有自己的主意。这不,到了结婚这天就玩儿了个失踪。此时在场的亲戚朋友们,虽然都不敢说出来,但心里想的却都是一个概念:文英和李芳,八成是逃婚私奔了。
郝家本就已经乱成一团,却又突然听见大门口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和指名道姓的大骂声。原来是李芳的妈妈听说自己唯一的宝贝女儿和文英一起跑了,怒不可遏,边哭边骂找上门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