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山西抗战老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幸存的抗战老兵为采访对象, 包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阅兵式的五位老兵。书中文字不重现当年的战争场面,重在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战争年代,他们靠“小米加步枪”的力量神奇亮剑,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使他们成为共和国闪光的历史。从1937到2017,八十年弹指一挥间。生命老去,岁月流逝,战争渐远,今日的耄耋老人,当年的勇猛士兵。隐匿在硝烟里的军魂和血性,给他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心灵印记。他们的名字应该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之上,年轻的我们理应将他们铭记于心。作者走访了近20位当年亲历战争的百姓并深入里庄滩、关家垴等多个抗日战争发生地及村庄,怀着敬畏与感动用十余万字记录下老兵们的心灵回望。
前两天,突然想起那位百岁老兵,今年该是一百零二岁了。按当时的状况,老人一定还很健康。因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执着地再等十年,以老兵的身份,去一趟天安门广场。
电话拨给他女儿时,却听说老人已经于2016年4月份去世了。
女儿深深责怪着自己。她说父亲是因为不小心摔断胯骨无法做手术而在疼痛中离去的。这样的去世方式,让人万般心痛!
等不来的十年
2015年深秋,落叶一路。
从武乡县城一路向东,向洪水镇韩青垴村行进。
之前与武乡县民政局沟通采访对象时,他们并没有把李月胜老人列入,缘由是他年龄太大了,腿脚及语言沟通怕都不顺畅。无意中看到他的出生年月,发现他是这份名单中唯一一名百岁老人。
有些遇见,错过可能后悔一生。
就这样,第一个便走进他的家门。
多年了,没领略过浊漳河两岸深秋的滋味。落叶、芦苇、庄稼在秋风中交织呈现,竞相展现着秋之魅。顺着浊漳河水而下,在洪水镇一处岔道口作别浅浅的河流,自北而上。去往韩青垴村的路弯弯曲曲,但很顺畅干净。尽管是我的家乡,却是第一次走进这个区域——武乡县东部。秋日的乡村路上风景独好,饱满的果实已过了最轰轰烈烈的收割期,只有少量还待在地里,必是家里的主人因事忙碌拖延了带回它们的时间。只剩下秸秆的田地里,散发着淡淡的忧伤气息,满目尽是萧瑟之美。
我在久违里迫不及待。
院门开处,村支书在,李月胜的女儿在。
这是一个像婴儿般干净与可爱的老人!坐在他身边,有一股想亲近他的冲动。岁月残酷,当月整整满一百周岁的老人听力有了严重障碍。但纯净而天真的笑容始终挂在他的脸上,两条腿伸直坐在炕上,两手放在两腿下,上身前后晃动着,嘴里时而还哼唱一些曲调,像被妈妈关在家的小孩无聊玩耍。
他的云淡风轻,瞬间击碎我一颗汹涌澎湃的心。
山河碎过,重整的疼痛也早已成为过往。每一天,风依然翻山越岭吹进太行山,再贴着浊漳河哗哗流动的水漂向远方。
百年历程,早让岁月抹平,顺着风,顺着水,灰飞烟灭。
突然觉得,还有什么不能化解?
李月胜老人看着女儿,“抽根烟吧?”
女儿说:“抽了又要头晕,你看人家这个女娃娃好看不?”
于一百岁的老人而言,我自然是一个女娃娃。于是我们聊天,很大声地,在他的左耳边。
李月胜老人1938年3月参军。那时候,在武乡黎城通往河北涉县的东阳关至响堂铺一带的战斗正撼天动地地打响,八路军129师以386旅771团、772团;385旅769团三个团的兵力,伏击日军108师团辎重部队一百八十辆由黎城开往河北涉县的汽车。
徐向前副师长对阵森木少佐。
那一场战斗,山谷雷动、硝烟弥漫;包围与突围较量,援救与打援争锋!最终以我方胜利宣告结束,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迫击炮四门、歪把子轻机枪十八挺、三八式步枪数百支、黄呢子大衣上百套等。万般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没有驾驶员,日军的一百八十辆汽车在熊熊大火中成为一堆废品。日军四百多名随车军人,除三十几人漏网外全部被歼。
这场战斗,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刘伯承、朱瑞、张浩、徐海东、傅钟、李达等;国民党方面曾万钟、李家钰、朱怀冰、高桂滋、武士敏、赵寿山等三十多名少将以上高级将领,都在预定参观高地进行了现场观摩。这场历时两个小时激动人心的胜利大战,让国民党将领认识了游击战,坚定了两党合作必能抗战的信心。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