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抗战文献考录》:
这是件极荒唐的事。毒打了一个英国人一顿,就算是发泄了数十年来积下的怨气?那英国的大块头,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商人还是水兵?流浪汉还是小公务员?而这场争斗是由于这样一个浪漫的事件,而发动的人物又是一群月夜里在树林中伴着年轻女儿们寻乐的青年人,更是荒唐得很。
倘若作者能在争斗发生以后,从“质”的方面很适当的把它转变过来,也未尝不可。但是事实并不如此。作者没有作到这一步。要想这样作,有两点是应该注意的:第一点是预先安排下一般人对于那个大块头的厌恶和痛恨,以后写争斗的转变才不突兀。第二点是抓住事象的现实性,使它发展开来。但这两点,作者都没有做到。而所有的一点——像第二节里和第三节的故事——却又很生硬,只要和上下文对照看起来,就可以看出像是硬填进去的,而不是自然发展的。至于那场争斗始终是不明显的进行着。然而作者却写着:“每一个男子,每一个女人,每一个孩子,就从此伸直了腰干,抬起了头”,“缅甸一定要翻个身了”。好像那场争斗,打了那个大块头一顿,就是民族革命的样子。这是多么荒唐啊!
至于文字方面,作者力求华丽,致丧失了朴实的美。如“年岁是苦恼的”,“坚实的农民的胸中,燃起了希望的火了。江水也不能冲没的,海涛也不能打熄的”。这样的句子,很像是牧歌的诗的句子。但是,用在表现争斗的场面上,却不很合宜,因为它们表现不出力量来。从这里,也可以证明文艺的形式是应该由内容来决定;然后,二者才能有统一的美。
不过,若说这篇小说完全没有价值也是不对的,它也自有它底优点。那就是充满着热情,这情感洋溢在每一段每一节里,尤其是结尾的地方。它很生动的打击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在写实主义的作品里,渗进进步的浪漫主义的成分,渗进向前的热情,这篇作品倒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欧洲的风
《欧洲的风》是很可注意的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走洋脚”的人们的艰苦生活,和为生存而发生的争斗。
关于这篇小说,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这个故事的意义。在这里所写的故事,于不知不觉之间就会使读者愤怒,同情。尤其是写出了那要钱不要命的龙虎扳来,说明了他的利害关系,是极深刻的认识。
其次,应该注意的是,写一般人民反抗意识由模糊而明显,也非常自然。最初是老板为了高价的报酬,催促那些已经疲倦了的脚夫们,不准他们停止。天黑了下来,已经看不见山路了.因为怕耽误了征服山中原始人民的事情,仍不准他们休息,并用枪声来恫吓;于是咒骂的怨声从整个的队伍中传开去。直到有人滚下山底去了,才准他们歇了下来。夜间却又装作野人兵骗他们出发。第二天,他们还不得休息,又发觉了昨夜的骗局,这教他们再也不能够忍受,于是冲突爆发了。作者真真实实的把故事一层比一层深刻,一般比一般紧张的发展下去,最后写出了一个必然的结果来。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是要靠亲身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