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艾芜抗战文献考录
0.00     定价 ¥ 11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20364317
  • 作      者:
    熊飞宇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抗战时期艾芜创作研究的学术论文专著。虽然不是论文专著体裁,但其呈现的学术视野价值与文献史料价值,堪称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新收获。书中有些辑录固然是专门搞研究的才读的,有些则雅俗共赏,可以津津乐道,既是美文,也是独到、精辟的评论。
展开
作者简介
  熊飞宇,文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研究员,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抗战文史研究》主编。现已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出版专著《中共中央南方局与重庆抗战文学论稿》《重庆时期冰心的创作与活动研究》《深隐的风景线——巴蜀人物散记》,编著《郑宾于文存》《从上海到重庆》。
展开
内容介绍
  抗战时期是艾芜创作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其作品丰产而高质。编著者沉潜于图书馆,涵泳于数据库,爬罗剔抉,多有发现与收获。全书按内容大致分为五辑:“作品集及有关评论”“集外文拾补”“人物与事件”“书信绎读”“他人笔下的艾芜”,收文31篇。书中所录文字,俱从原始资料得来,信实可征。《艾芜抗战文献考录》的出版,对于《艾芜全集》,无疑会具有一定的补佚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夯实艾芜研究的文献基础。
展开
精彩书摘
  《艾芜抗战文献考录》:
  这是件极荒唐的事。毒打了一个英国人一顿,就算是发泄了数十年来积下的怨气?那英国的大块头,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商人还是水兵?流浪汉还是小公务员?而这场争斗是由于这样一个浪漫的事件,而发动的人物又是一群月夜里在树林中伴着年轻女儿们寻乐的青年人,更是荒唐得很。
  倘若作者能在争斗发生以后,从“质”的方面很适当的把它转变过来,也未尝不可。但是事实并不如此。作者没有作到这一步。要想这样作,有两点是应该注意的:第一点是预先安排下一般人对于那个大块头的厌恶和痛恨,以后写争斗的转变才不突兀。第二点是抓住事象的现实性,使它发展开来。但这两点,作者都没有做到。而所有的一点——像第二节里和第三节的故事——却又很生硬,只要和上下文对照看起来,就可以看出像是硬填进去的,而不是自然发展的。至于那场争斗始终是不明显的进行着。然而作者却写着:“每一个男子,每一个女人,每一个孩子,就从此伸直了腰干,抬起了头”,“缅甸一定要翻个身了”。好像那场争斗,打了那个大块头一顿,就是民族革命的样子。这是多么荒唐啊!
  至于文字方面,作者力求华丽,致丧失了朴实的美。如“年岁是苦恼的”,“坚实的农民的胸中,燃起了希望的火了。江水也不能冲没的,海涛也不能打熄的”。这样的句子,很像是牧歌的诗的句子。但是,用在表现争斗的场面上,却不很合宜,因为它们表现不出力量来。从这里,也可以证明文艺的形式是应该由内容来决定;然后,二者才能有统一的美。
  不过,若说这篇小说完全没有价值也是不对的,它也自有它底优点。那就是充满着热情,这情感洋溢在每一段每一节里,尤其是结尾的地方。它很生动的打击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在写实主义的作品里,渗进进步的浪漫主义的成分,渗进向前的热情,这篇作品倒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欧洲的风
  《欧洲的风》是很可注意的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走洋脚”的人们的艰苦生活,和为生存而发生的争斗。
  关于这篇小说,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这个故事的意义。在这里所写的故事,于不知不觉之间就会使读者愤怒,同情。尤其是写出了那要钱不要命的龙虎扳来,说明了他的利害关系,是极深刻的认识。
  其次,应该注意的是,写一般人民反抗意识由模糊而明显,也非常自然。最初是老板为了高价的报酬,催促那些已经疲倦了的脚夫们,不准他们停止。天黑了下来,已经看不见山路了.因为怕耽误了征服山中原始人民的事情,仍不准他们休息,并用枪声来恫吓;于是咒骂的怨声从整个的队伍中传开去。直到有人滚下山底去了,才准他们歇了下来。夜间却又装作野人兵骗他们出发。第二天,他们还不得休息,又发觉了昨夜的骗局,这教他们再也不能够忍受,于是冲突爆发了。作者真真实实的把故事一层比一层深刻,一般比一般紧张的发展下去,最后写出了一个必然的结果来。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是要靠亲身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的。
  ……
展开
目录
辑一 作品集及有关评论
《春天》的早期版本及有关书评
《南国之夜》及其评论
艾芜短篇小说集《爱》及其广告一则——附说“大地文丛”
艾芜短篇小说集《秋收》与陈白尘三幕剧《秋收》
艾芜《翻译小说选》杂谈
艾芜《文学手册》及其批评
艾芜与永安《现代文艺》——也谈《杂草集》
《小说》月刊对艾芜小说的评论两篇
艾芜评论拾遗两篇

辑二 集外文拾补
抗战诗歌五首及诗论一则
抗战文论六篇
艾芜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三篇文章
《救亡日报》所刊艾芜作品拾零
《新华日报》刊文五篇及报道一则
“渝郊散记”二篇
《桂林文化大事记》序一:《桂林回忆》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小说>序》

辑三 人物与事件
艾芜纪念鲁迅的集外文三篇
关于《谈周作人》,兼及《风下》与中外文艺联络社
艾芜贺茅盾“五十寿辰暨创作二十五周年”的集外文
艾芜与陶行知的交谊
艾芜与洪深被辱事件
《高尔基的小说》始末
艾芜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抗战文学研究——一次访问记与两次会议

辑四 书信绎读
艾芜与彭桂蕊的文字交
从黄绰卿谈到《阿黄》与《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也说《冬夜》和《艾芜创作集》
再谈艾芜致“苏联友人”书
《致范用》三简
《当代作家书简》“致艾芜”的三封书简考释

辑五 他人笔下的艾芜
黄果夫《艾芜与沙汀》
从《文人小记:记艾芜》说开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