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设计与装饰:一种生成论显现学的建构
0.00     定价 ¥ 59.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18077656
  • 作      者:
    黄思华
  • 出 版 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黄思华,广东梅州人,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哲学博士研究生(在读),曾任武汉纺织大学《服饰导刊》责任编辑、武汉科技大学外聘教师。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与理论、艺术现象学研究,以及时尚、艺术与文化评论。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级项目2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1篇,作品7幅。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旨在揭示设计艺术的生成性构成,以及当代设计遭 遇的现代性与文化认同的问题。作者从当代设计的现代性问 题出发,以描述审美经验的方式,将现象学的基本方法在设 计艺术的领域进行了拓展运用,并对当代设计的技术化倾向 进行了批判,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思想与现象学思想的互文。 在生成论显现学的语境之中,设计艺术建构在了以文本、经 验与存在为基础的生成性本体之上,装饰就作为一种有无相 生的可感要素,让创制在有感要素与无感要素的交织中进行 着生成游戏,呈现出明镜止水的审美境界。设计师通过新技 艺在生活世界的施展,从而彰显出了大道,日常设计造就的切身化体验,让设计之美走向了世界之美。
展开
精彩书摘
作为一种思想建筑于生活世界的设计艺术

在美的生成过程中,生成论显现学建立在文本、经验、存在为基础的生成性本体之 上,并于设计艺术的领域中进行了拓展与运用。作为一种传统现象学的当代建构,生成 论显现学在结构层次上进行了完善与细化,在融合实践创作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体现 了中国传统思想与现象学方法的互文。首先,文本指的是符号学的基本运用,其中涉及 能指、意指与所指,符码通过在文本中的编织过程生成了作品的美,艺术(美)的生成 就作为一种生成性的文本,文本通过审美经验的介入,并借此与存在相遇,作品之美由 此通向了生活世界之美。其次,经验指的是基于审美经验的诠释学运用,即通过描述切 身化的审美经验来遭遇存在,当设计活动关注了人的生存活动,就把握了核心问题,“为 个人所做的设计,结果可能对一部分特定的目标人群非常出色,但是与其他的人并不匹 配。为活动而设计,其结果适用于每一个人”。①

让设计艺术以日常化的形态融入生活 世界,生活世界的美由日常设计的美展现出来。最后,存在则是指以“走向事情本身” 为原则的现象学基础,艺术的生成成为这个事情的本身,在悬置一切外在预设的前提下, 创制以关注人的生存活动为基点,经由技艺彰显大道,作品显示出了明镜止水的审美境 界,让本真的美得以还原。

设计作品与装饰的关系,在美的生成过程中体现出一种明镜止水般的映照关系。世 间万物的关系,能够使用更加丰富的语言去描述,这是因为,“世界与大地的关系绝不 会萎缩成互不相干的对立之物的空洞的统一体”②。正是由于处于如同圆镜般相互生成 的状态之中,它们在反映对方的同时也反映自身的存在,元素基于文本而进行理念的视 觉传达,设计物由于装饰生成了美,任何一方都不能完全包含另一方,双方的共生将超 出单独的任何一方,作为二者之间的沟通方式,意向性作为连接两者的桥梁。处于无的 状态之中,装饰的特性才得以展开:装饰的实与虚,成为处在光影之间的游戏,呈现的 是变化的美;静即是动,止水般的静才造就了波澜般的动,由于在细节上的注意,才进 而造就了审美表现的动静结合,由此设计物的审美表现才具备了无限的张力。

与此同时,无克服了多与少的两端,消解了设计语言的技术化倾向,并转向为诗性 语言。作为一种生成性的设计语言,在美的生成中进行着大道的言说,可以说,设计活 动是一种可感要素在文本上进行编织的过程,装饰让美显露了出来,可感要素包含着有 感要素与无感要素,由此构成了有与无的游戏。在设计过程之中,装饰是设计理念在现 实的赋形形态,有恰是从无中而来,只有在有与无的交织中,设计作品的美才得以完整 地表现出来。在设计活动中注重了装饰的意向性,也就是注意到了作为无的装饰本性, 设计物只有在无形中融入了装饰,才让设计呈现出自然的美。这种作为无的装饰将装饰 隐蔽的一面展露了出来,当文本替换或者磨损的时候,就让美体现出了陌生化的审美感 受。此时,无感要素正是一种隐蔽的装饰,设计美感与自身的审美经验连接起来,这种无的特性就表现为感受到白的经验。在受众那里,意向性就体现为感性层次的想象,意 识就被吸入白之中。

正是如同,那些尝试操控他人的设计或者强迫进入视线的设计总是 让人心烦,当我们碰到那些无意中与自己想法吻合,或者与意识想象有所感应的设计, 总是会会心一笑。这是因为,设计物在与人的接触中,最先影响的是人的情绪,这些被 隐藏的一面就体现在装饰的意向性之中。如此,创制活动就成为一种有与无的游戏。 在设计师那里,创制过程将理念融入材质之中,让美在现实显现出来。在被设计的 空间内,物的聚集形成了被设计的场域,设计活动改善了人们对于空间的感受。设计物

在时间内产生变化,在磨损之处生成了独特的设计美感,这种细微处恰是具备着吸入意 的空间,设计师将设计理念置入其中,那些最细微的改变,成为渐变式的创新。作为 一名有良知的设计师,需要在创制过程中把握善、美、真,这样始终肩负着社会责任的 人,才能让设计理念超出今生今世,从而被历史所铭记,“至于就分享这份至善的希望 而言,唯一能够归于创造物的是对于他那经过考验的意向的意识,旨在根据他迄今为止 从恶劣到道德良好的进步,以及根据因此而为他认识到的始终不渝的决心,希望这个进 步益发不间断地持续下去,而不论他的实存可以达到多么长久,甚至可以超出此生”。①

设计师的人生境界这才能在作品上体现出来,从事设计活动则是需要将自我融入其中, 又经由装饰释放出来,自我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达了全人类的意识。那种回归的无在作 品中体现为无限性,无乃是无我,无我成为对自我的超越,归于无则海纳百川,这种处 于内部的无,则是具有生成性的无,得以凝聚为精神并传达于每个受众。可以说,技艺 的施展过程亦是显示大道的一条路径,设计师处于物我两忘之中,致使创制活动在内外 美的合一中,将美通过设计作品,在生活世界中显现了出来,在创制过程中亦是问道、 体道、悟道的过程,也只有少量漫游者,从幽静路径走向大门。

在生成论显现学的语境中,现代意义上的设计与艺术,所呈现的二元分立获得了意 向性的连接,并以此走向了后现代意义的设计艺术。基于此,设计与装饰成为明镜止水 般的相互生成的亲密关系:明镜则为外在美的表现的关系,而止水则为内在美的反映。 在明镜止水的意境之中,生成了陌生化的装饰,创制的过程也即是游戏的过程,体现为 无中生有,再回归到无,无作为装饰的本性,才使得设计的审美表现得以完整。与此同 时,生活世界持续地受到日常设计的影响,将设计作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设计 之美才得以走向世界之美。设计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从 设计物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到了设计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影响到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所以说,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下的设计活动有着深刻的启迪,我们并非要回到古代, 而是要让旧有的思想在当下获得新生。设计活动不仅要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更要在视 觉传达中传递美的感受,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正是在这种美的熏陶中产生的,这样,“构 成艺术品的东西决不再是它的物质体现物或它的视觉的或绘画的再现,不是被我们的感 官感知的东西,而是被我们‘悟’到的东西”。② 当代的设计语言只有把握了技术的边 界,才能克服现代性带来的弊病,现代技术不会取缔设计师的工作,而是能够对设计活 动起辅助作用。因此,设计活动不仅需要体现创造性的思想,还需要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如此才能成为一种基于科技与文化的艺术,由于设计师将创造性的思想建筑在生活世 界,这才由新的技艺彰显出了大道。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做的是:聆听先人的智慧,跟 随大道的指引,接受思想的召唤。
展开
目录
导论:一条由美的生成逐步显示的道路 1
第一章 装饰所遮蔽的现代性问题 8
第一节 装饰成为当代设计的现代性之表征 8
第二节 语境的局限造就了创制活动的被妥协 15
第三节 技术理性作为现代性问题之思想根源 20
第二章 设计元素的生成性构成 27
第一节 关联于意识表层的材质层次 27
第二节 营造意向性体验的应用层次 34
第三节 意识在语言层次的深层传达 40
第三章 创制作为一种有与无的生成游戏 48
第一节 有感要素:材质、线条与色彩 48
第二节 无感要素:留白、飞白与空白 55
第三节 游戏何为:经由技艺彰显大道 61
第四章 美的生成所牵涉的文本与语境 71
第一节 生成性:文本的选择与美的关联 71
第二节 设计的语境:场域性、阶层性与民族间性 78
第三节 创制之奥义:中国传统思想的当代化体现 86
第五章 审美境界的显现:走向明镜止水 95
第一节 美作为在显与隐之间运动的镜像之光辉 95
第二节 设计美感:关联于时间、空间与人的存在 102
第三节 诗意地居住:从设计之美通达世界之美 112
结语:作为一种思想建筑于生活世界的设计艺术 124
参考文献 127
后记 132
补记 13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