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云影天光:潇湘山水之画意与诗情
0.00     定价 ¥ 9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301317242
  • 作      者:
    衣若芬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潇湘”山水的诗画史
展开
作者简介
衣若芬,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原中文系系主任。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家。研究领域为文图学、苏轼、东亚汉文学与文化交流、新加坡文史艺术等。出版学术专著10种,主编及合编论著9种,发表期刊论文百余篇。近年著作有《春光秋波:看见文图学》《陪你去看苏东坡》《书艺东坡》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潇湘”指“清深的湘水”,又是“潇水”和“湘水”的合称,泛指湖南。“潇湘八景”为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以及渔村落照。北宋“潇湘八景”画题,催生了“西湖十景”“北京八景”等各种地方景观。
本书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探讨“潇湘”山水的诗情与画意。作者亲身探访“潇湘”地域,梳理宋代以降的“潇湘八景”文本,结合丰富的文学与美术作品分析“潇湘”山水诗画的文学意象、文化空间和抒情底蕴,并对其在东亚的传布和演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娓娓道来,和读者游观云影天光,宛在“潇湘”画里行。
展开
精彩书摘

“潇湘”以湖南为基本指涉范围,骚人墨客在湖南的地方经验创生了“潇湘”主题的文学与文化。北宋时期,“潇湘八景”山水画开始流行,根据沈括(1031—
1095)的《梦溪笔谈》可知,“潇湘八景”包括“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以及“渔村落照”。

“潇湘八景”本属绘画题材,《梦溪笔谈》中并未记载其中各景的确切地理位置,因此后人经常凭借着“潇湘”文化传统所凝聚的文化记忆探索猜测。

笔者从个人追寻“潇湘八景”进行实地考察的经验出发,反思北宋以来文士对于“潇湘八景”所制造的文化记忆,并以明代画家董其昌为例,析论“地方经验”
与“文化记忆”的相互关系。

“潇湘八景”未必即实存的人间特定地点,仿若《庄子·逍遥游》所形容的“无何有之乡”。

一、追寻“潇湘八景”

当笔者开始研究“潇湘八景”诗画,经常被询问是否去过湖南,游览过“潇湘八景”。这个问题预设的想法是:“潇湘八景”是至今仍有迹可循、实际存在于湖南
境内的景观,亲身体察的经验将会增益对其了解。

如同旅行之前总会参考指南手册,搜集相关信息,我们首先得到的材料,是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

展开
目录
序 山水的名字 / 001
第一章 潇湘八景——地方经验·文化记忆·无何有之乡 / 001
第二章 “潇湘”山水画之文学意象情境探微 / 027
第三章 阅读风景——苏轼与潇湘八景图的兴起 / 069
第四章 宋代题“潇湘”山水画诗的地理概念、空间表述与心理意识 / 093
第五章 漂流与回归——宋代题“潇湘”山水画诗之抒情底蕴 / 123
第六章 浮生一看——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及其历代题跋 / 161
第七章 玉涧《潇湘八景图》东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 / 207
第八章 无边刹境入毫端——玉涧及其《潇湘八景图》诗画 / 233
第九章 “江山如画”与“画里江山”——宋元题“潇湘”山水画诗之比较 / 263
第十章 旅游、卧游与神游——明代文人题“潇湘”山水画诗的文化思考 / 303
后记 行在潇湘画里 / 354
主要参考书目 / 35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