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文化凝聚中国——新时代文化建设读本
0.00     定价 ¥ 59.8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03264672
  • 作      者:
    戴有山,秦强
  • 出 版 社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戴有山,管理学博士,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传统文化专家、中国民生问题研究专家。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国家文化安全、“互联网+”、中西文化比较与认同、新媒体发展趋势、区域文化产业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文化强国战略、影视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秦强,山东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陕西省爱国主义志愿者协会宣讲团特聘专家。现任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研部副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既包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也包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起源发展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先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同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要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凝聚中国——新时代文化建设读本》:
  四、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论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总书记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文化的作用,要在“三个自信”之外专门强调增加“文化自信”?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倡导的“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且需要全国人民时刻牢记、努力践行。因为,我们的文化不仅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从事实上证明了,我们确实有理由自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第一节 文化的界定、分类与功能
第二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第三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

第二章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节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三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二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本质与实践要求

第四章 坚定文化自信
第一节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文化自信的历史与逻辑
第三节 文化自信的社会与实践

第五章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第一节 文化安全的界定
第二节 文化安全现状分析
第三节 国家文化安全建设

第六章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一节 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的新需要
第二节 构建双效统一的文化体制机制
第三节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七章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一节 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第二节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第三节 以党内法规构建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