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情感的演化:20世纪情绪心理学简史
0.00     定价 ¥ 59.8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68064828
  • 作      者:
    (英)露丝·雷斯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近年来,不仅在生物学和心理科学,而且在整个人文科学领域中,情绪俨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充满活力的研究主题。但令人惊讶的是,大家对于情绪的基本性质和运作方式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露丝?雷斯在书中讲述的这段辉煌、万众瞩目的历史是一个充满了争议和分歧的故事。《情感的演化:20世纪情绪心理学简史》聚焦战后情感史研究中一些特定的典型人物、事件,揭示反复出现的经验性、概念性和认识论问题。
揭示过去各种情绪共同体、情感模式的本质,同时把当前的情绪科学作为主要的调查对象。
展开
作者简介
露丝?雷斯(Ruth Leys)
1939年生于苏格兰因内夫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文学院荣誉教授。雷斯早年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生理学和心理学,随后在哈佛大学学习科学史并取得博士学位,早期对托马斯·库恩、福柯,以及德里达的研究在学界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雷斯的学术生涯中,她一直对生命科学史感兴趣,特别是神经科学、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学。1990年雷斯整理编辑了20世纪两位美国精神病学和心理学领军人物阿道夫·梅耶(Adolf Meyer)和爱德华·布拉德福德·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的往来书信,即《定义美国心理学:阿道夫·梅耶与爱德华·布拉德福德·铁钦纳书信集》。随后,雷斯以“创伤”研究在学界闻名,她在《创伤:谱系研究》一书中深刻检视了现代心理创伤概念的历史。2007年,雷斯完成了《从愧疚到羞耻:奥斯威辛及其后》。
雷斯在大学主要讲授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学的历史和理论、神经科学史、创伤理论、身心问题,以及情绪理论研究方法和历史等方面的课程。《情感的演化》主要基于雷斯近年来对于战后情绪研究的理论与实验的关注,她在书中特别分析和强调了这些研究的哲学视角。
展开
内容介绍
情绪究竟是什么?是人类专有的行为能力,或是自然万物皆能展现的本能?是膝反射一般,抑或是社会化塑造出的结果,人性操弄下做出的选择?在各路专家就情绪智能(EQ)大放厥词的同时,情绪的本质及作用仍是众说纷纭。

露丝?雷斯在本书中直接面质各学门对于情绪的理解、误解及自圆其说,经由仔细检视二战后的情绪相关研究,梳理传统情绪理论的脉络,拆解情绪意义派与情绪本能派的立论及矛盾,解析神经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新颖却可能致命的论点。在此书的带领之下,读者得以一窥情绪神秘面纱下的暗潮汹涌。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如今身在何处

2015年,刚被任命为《国际情绪研究协会通讯》(Newslet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esearch on Emotion)编辑的斯卡兰提诺,邀请了两位基本情绪传统中的学者达彻尔·凯尔特纳和丹尼尔·柯达罗,以及该传统的两位最重要的批评者弗里德隆德和罗素来发表宣言,阐述各自的立场,并参与随后的论辩。凯尔特纳和柯达罗提出了基本情绪理论的一个修正版,而弗里德隆德和罗素也总结了他们反对该理论的原因,同时也捍卫了他们如今已经颇为完善的另一种情绪研究方法。对斯卡兰提诺来说,这项活动的目的是看参与者之间是否能达成共识,以表明情感科学领域正在取得的进展。尽管他的立场是做一名中立的编辑和辩论主持,但我们在本书第六章已经看到,他已经作为一个捍卫基本情感理论变体的人被记录在案。在这种情况下,弗里德隆德和罗素都质疑他提出的那几个问题,理由是这些问题假定了存在着彼此不同的或基本的情绪,实际上这正是争论的焦点。
论辩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发展之一是,凯尔特纳和柯达罗明确承认艾克曼最初提出的基本情感理论失败了。正如他们在宣言中承认:“随后的批评引出了在识别这些情绪表达的过程中,普遍性程度的问题(罗素,1994年),关于此类表情表示着什么的问题(弗里德隆德,1991年),关于研究中涉及的反应模式的问题(罗素,1994年),以及关于这类夸张的原型表情的生态学有效性的问题,这些卓有成效的论辩激励了后续的研究潮流,在根本上推动了基本情绪理论的进步。”在回应此类批评的过程中,凯尔特纳和柯达罗主要采用的新方法是主张彼此不同的情绪并非像艾克曼最初声称的那样,属于主要涉及面部和自发系统的“单一形态”反应,而是“多形态的动态行为模式,涉及面部行为、发声、身体动作、凝视、姿势、头部运动、触摸、自发反应甚至气味等”。
换句话说,他们提出将情绪类别的列表扩大到数量有限的“基本情绪”原型表达之外,以囊括在情绪事件中变化更多以及包含了比以往设想的具有更丰富元素的表达。在最初的基本情绪理论中,关键在于瞬间的面部表情,即可以通过快照的方式捕捉到的摆拍表情静态照片与几种假定的情绪类别进行匹配。而凯尔特纳和柯达罗则认为,情绪“是扩展了的、多种形态的动态行为模式,其中,情绪信号由一系列面部和非面部的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只能共同地、随着时间推移而传达相关信息”。在这些修正的基础上,他们声称找到了彼此不同的普遍情绪的名单证据,这个名单从艾克曼最初设定的6种“基本情绪”扩展到现在的20种,包括尴尬、骄傲、敬畏、感激和爱等,其中许多情绪据说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动物中也有对应的状态。
至关重要的是,凯尔特纳和柯达罗否认任何单一的情绪成分能作为不同情绪的必要条件(sine qua non)。甚至将感觉,或者说“感受性”(qualia),以及独特的面部表情也排除在了必要的特征之外,这是对基本情绪理论早期修正版的主要更正。因此,在“新的基本情绪理论”中,没有任何特定的面部肌肉动作或其他行为生理组成部分与每种不同的情绪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作者们指出,“相反,这种方法暗示了多态行为与情绪发生之间的可能性关联。”凯尔特纳和柯达罗甚至在情绪表达中赋予“语境和意向”以重要位置,“就像弗里德隆德所说的那样”,尽管作者们继续把情绪体验和意向作为独立的因素来看待,但这与弗里德隆德的观点完全不同,正如我们所见,弗里德隆德强调面部信号的意向性,但拒斥了“情绪”的概念,理由是这个概念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太模糊了。
简而言之,凯尔特纳和柯达罗接受了弗里德隆德、罗素和其他学者的批评,即特定情绪和标志性表情或特定的自发反应模式之间的假设关联,并没有艾克曼最初在基本情绪理论中预测的那样紧密。相反,他们强调“在伴随着情绪共同出现而同时变化的行为模式当中……每种情绪范畴都会有重要的变化”。凯尔特纳和柯达罗试图以这种方式适应基本情绪理论所面临的批评,同时坚持一种新颖的、扩展了的普遍情绪分类。他们认为,即便是“基本”情绪这个词带来的问题也要比它所解决的多,他们建议用“经过充分研究”这个词来替代。他们诉诸艾克曼的各种著述来论证自己扩展的、多样态的情绪研究方法。
但弗里德隆德对此不以为然。依照先前已经成熟的论点,他提出了一系列反对意见。他采取的策略是表明多年来,艾克曼已经修正了他最初的基本情绪理论模式,这从根本上破坏了他的立场一致性,正是基于这些不稳定和不连贯替代版本,凯尔特纳和柯达罗如今寄希望于此。艾克曼理论修正的重要性并未引起许多情绪科学家注意,虽然他们将其纳入自己的研究规划当中,因此,弗里德隆德对这场争论的贡献之一就是让人们关注这些变化,以凸显这些问题的含义。
展开
目录
导论搭台布景|001
第一章西尔万·汤金斯的情感理论|036
第二章保罗·艾克曼的神经文化情绪理论|098
第三章拉扎勒斯的评估理论(一)
——作为意向状态的情绪|165
第四章拉扎勒斯的评估理论(二)
——战斗已经打响|216
第五章一个没有伪装的世界?
——弗里德隆德的行为生态学理论|272
第六章争议尚存——范式变革还是换汤不换药?|329
第七章对情感转向的批评|379
结语我们如今身在何处|433
附录一|455
附录二|462
名词索引|46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