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当代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历史沿革研究
0.00     定价 ¥ 59.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15410388
  • 作      者:
    李静波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这部论著以当代中国竞技体育领域的举国体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际与国内相联系的宽广视角,围绕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通过比较剖析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中角逐现代奥运会所经历的波折、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系统总结了当代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20世纪50年代初步萌芽、80年代基本定型、90年代渐趋成熟和21世纪后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李静波,历史学博士,山东体育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博物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体育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并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教学及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2部,获得省级科研表彰奖励1次。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当代中国角逐现代奥运会的曲折历程、辉煌成就及面临的困难,系统梳理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萌发、成熟及改革完善的历史进程,客观全面评价了举国体制为中国竞技体育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并最终实现“赶超”发展做出的历史贡献,又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具体剖析了举国体制管办不分、难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等现实局限,批驳了全盘否定或刻意诋毁举国体制的自由主义观点,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对策建议,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自信奠定了基础。


展开
精彩书摘

绪 论(节选)


国家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竞技体育既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又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竞技体育以其特有的形式而具有特殊的魅力,被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誉为“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又被称为“特殊的、礼仪化的战争”,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并在商业和市场的裹挟下获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现代竞技体育起源于欧洲,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并随着资本主义全球扩张而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当今世界竞技体育的最高殿堂非奥林匹克莫属。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代奥运会已经成为参赛国家最多、影响最广的国际体育赛事。竞技体育的特性决定了包括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奥运会的竞争,甚至将在奥运会的胜利视为国家荣誉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但是,竞技体育传入中国和中国人民学习竞技体育以及中国参与现代奥运会的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田园牧歌式的,而是伴随着国家和人民的血泪心酸、挣扎呐喊,记载着无数屈辱的影像、案例。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的雅典举办,迄今奥运会已经走过了120余年,历经31届。其间,原本定于1916年、1940年、1944年举办的第6届和第12届、13届奥运会由于两次世界大战未能举办。120年间,从1932年刘长春首次参加奥运会,到1984年许海峰夺得首枚奥运金牌,再到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相继经历了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又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参加奥运会、夺得奥运金牌、成功举办奥运会可以振奋民族精神,也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平发展主张,凝聚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强大正能量。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在现代奥运会上的表现天壤之别,“老大帝国”“东亚病夫”早已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回顾中国百年奥运历程,可以清晰地印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结论,而其中极具社会主义特色的举国体制更是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


一、选题缘由

长期以来,体育界也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一些人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领域,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过市场力量和社会组织发展竞技体育的模式,罔顾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从全部事实的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而是从“片面的和随便挑出来的”个别案例出发,肆意攻击、诋毁、歪曲、抹黑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试图以此为突破口达到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我们党领导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正当性的目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举国体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而且为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举国体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举国体制历史沿革研究可以为推进竞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经验借鉴,为实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到2020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打下基础。

具体而言,之所以选择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演变作为研究主题,原因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也是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关键一招”。全面深化包括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从中观的角度,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竞技体育实力明显增强,成为奥运会等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的金牌大国。同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又面临着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足球、篮球等市场化、职业化程度高的竞赛项目成绩下滑,与我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不相称,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不相符,传统的管理体制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另外,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型升级,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发挥竞技体育的拉动和示范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增加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等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我国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体育事业的重要性提到了更高的层面,为深化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再次,从微观的角度,在于个人兴趣和工作需要。本人在山东体育学院从事《中国近现代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理论课教学工作,授课对象主要是体育专业本科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讲清楚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我和我的学生经常面对和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与近代中国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讲清楚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历史就成为正确理解上述重大理论问题的关键点。


二、选题意义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正确评价其历史贡献,客观认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仅直接关系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确立和政策选择,而且影响到体育强国战略的顺利推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增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道路的自信。总体来看,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中关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研究的选题也较为集中,但是也存在研究方法实效性不高、研究队伍结构单一等问题。已有研究成果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不足,难以合理解释中国体育的“历史性成就”,也不能够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缺乏说服力,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上“中国声音”影响力还较小,与中国竞技体育大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符合。研究队伍局限于体育界人士,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联合攻关不足,还存在着“用单一的知识和简单的方法分析复杂问题的先天缺陷”。据此,本文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实证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现代奥运会为研究样本,作为透视和剖析举国体制的中心线索,为深化举国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选题的理论意义在于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客观梳理举国体制的历史沿革,结合特定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驳斥竞技体育领域出现的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错误思潮,科学界定举国体制的内涵和外延,准确解释当代中国竞技体育取得的成就,客观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哲学和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实践意义在于开展举国体制历史沿革相关研究,总结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可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举国体制改革,“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历史借鉴。举国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我国竞技体育参与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国际体育竞争的制胜法宝,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管理制度的标志,并有机内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也可以为其他方面的改革积累经验,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夯实基础。另外,对举国体制参与奥运竞争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对奥运会的认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深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国更好参与国际体育治理,推动国际奥委会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从而为解决全球体育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展开
目录

001  绪 论


001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基本问题


001  第一节 体育与竞技体育概念界定

001    一、体育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辨析

005    二、竞技体育的本质及其功能趋势

021  第二节 现代奥运会组织及理念

021    一、现代奥运会组织机构

024    二、现代奥运精神理念

029    三、奥运会危机及其改革

042  第三节 举国体制内涵与外延

042    一、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047    二、举国体制概念界定


052  第二章 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历程


054  第一节 近代西方体育的传入及发展

055    一、近代西方体育的影响

061    二、中国近代体育的初创

067  第二节 近代中国与现代奥运的聚散离合

068    一、现代奥运的曲折发展

071    二、近代中国的奥运梦想

073    三、开启现代奥运之门

080    四、奏响现代奥运凯歌


084  第三章 举国体制的历史沿革


085  第一节 萌芽初创时期:1949—1978

085    一、举国体制的诱因及雏形

091    二、历经曲折与艰难调整

094  第二节 探索形成时期:1979—1994

094    一、“名古屋模式”打开奥运之门

100    二、奥运之旅扬帆起航

105  第三节 成熟发展时期:1995—2012

106    一、“奥运争光”统领竞技体育发展

118    二、举国体制进入法制保障阶段

120    三、申奥成功促进举国体制趋向成熟

126    四、奥运时代举国体制更加完善


136  第四章 举国体制的历史贡献及局限


136  第一节 举国体制的历史贡献

136    一、中国道路:创造世界奥运奇迹

144    二、中国精神:诠释奥运价值理念

149  第二节 举国体制的历史局限

150    一、举国体制存在的不足

157    二、全面剖析举国体制积弊


163  第五章 举国体制改革的背景与前景


164  第一节 举国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64    一、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趋势

167    二、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格局

169    三、举国体制争论焦点的新变化

186    四、美俄奥运竞争的实质及启示

192  第二节 举国体制改革的前景

193    一、实施奥运战略必须坚持举国体制

199    二、实现竞技体育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举国体制

207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


213  结 论

218  主要参考文献

224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