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宋末元初大变局
0.00    
太仓市图书馆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205092061
  • 作      者:
    姜越编著
  • 出 版 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王朝拐点”系列,一套10部书,从商朝中期开始说起,剖析中国历史上,前一个强大王朝衰落的原因,并解读新崛起王朝是如何找到切入点,一点点强大并吞噬前一个王朝的,这些变局的内容包括商末周初、周末秦初、秦末汉初、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末唐初、五代十国交替、宋末元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等10个单元。这些王朝大变局的内容,既是对历史品读的享受,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度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姜越,女,现年38岁,大学文化,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辅国名臣”系列,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通俗浅近的语言,讲述了宋末元初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内容包括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横空出世、威慑草原,忽必烈建国、治国等等,各路英雄人物性格尽现,王朝更迭原因一一揭示。史料详尽,体例简洁明了,可读性强,且颇多趣味。


展开
精彩书评


岳飞这个人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条件都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坚持抗金斗争,表现了他忠诚正直的做人品行,这个是值得赞扬的,也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

——凤凰网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沁园春·雪》如此夸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历史上,以他为首的蒙古族曾一度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一展马背民族的风采。蒙古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他们又有着怎样独有的风俗习惯呢?

——浙江新闻网


展开
精彩书摘

贾似道从小娇生惯养,是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不料富贵无常,在贾似道十岁那年,他父亲贾涉忽然病死,贾家失去了依凭,立刻落入了困顿之中。贾似道也由于家道中落,无人管教,从十几岁开始,便不务正业,终日在社会上游荡,以吃喝嫖赌为乐。史书说贾似道“少落魄,为游博,不事操行”。

他依靠“恩荫”在嘉兴谋得个管理仓库的职位。在宋代,朝廷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往往对那些做过高官或立过大功的官吏的子孙授予一定的官职,叫做“恩荫”,所谓泽被后世、荫及子孙。但要想从仓吏熬到当朝宰辅,恐怕是连想都不要想的事情,然而贾似道却偏偏做到了。倒不是他很有才能,越级擢升,而是他有一个美貌的同父异母的姐姐。贾氏不仅人长得超众脱俗,心思也灵慧乖巧,深受理宗的宠爱,被立为贵妃。贾氏得宠后,便念念不忘她这位兄弟,成天给理宗吹枕边风。理宗被贾氏搞得晕头转向,也不管贾似道人品如何,一味提拔。数年之中,贾似道的职位一升再升。

当时南宋的情势危如累卵。蒙古大汗蒙哥出兵三路进攻南宋,自己亲率一军进攻合州,不幸中途负伤身亡。其弟忽必烈率另一路大军围攻鄂州,一围就是数月,但守将压住不报,不使理宗得知。后来大臣们慌了手脚,准备出逃,理宗才知有蒙古人来攻。理宗,不仅不思抗击,反而准备迁都逃亡,这一举措立刻引起了正直朝臣的强烈反对,在文天祥等人的强烈要求下,理宗只好贬逐鄂州守将,让贾似道主政,抵抗蒙军。

贾似道便堂而皇之地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带兵出征,这是他专权误国的开始。这个人玩蟋蟀的确很有一手,但军事上却是个酒囊饭袋。贾似道本是个不学无术之徒,同时也是个惜命怕死的家伙,一见到敌人的刀枪就如同老鼠见到猫。贾似道不敢与蒙古军交兵,便迫不及待地暗自遣使向忽必烈求和。忽必烈起先并不同意罢兵,但是不久南宋合州守将派人告知贾似道蒙哥已亡的消息,蒙古军也因蒙哥汗身亡而人心浮动。

这时,贾似道本应该趁机驱逐蒙军,然而他不但不敢伺机反抗,反而再次派人前去求和。忽必烈由于急于返回漠北争夺汗位,就顺水推舟同意了贾似道的求和要求。贾似道许诺的条件是——“北兵若旋师,愿割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各二十万”。

贾似道就靠这种妥协投降的伎俩,为南宋又争得几年苟延残喘的时间。荒唐的是,贾似道趁着蒙军撤退之机,派兵追打蒙军殿后的士兵,还大言不惭地谎报:“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

昏庸的理宗皇帝信以为真,把贾似道视作“王室有同于再造”的大救星。贾似道也顶着“少傅”、“右丞相”的头衔风光地班师回朝,次月又进为“少师”、“卫国公”,被皇上亲切地视作“股肱之臣”。贾似道为了进一步沽名钓誉,在国家内部加紧了舆论宣传,标榜所谓的丰功伟绩。例如他指使门客爪牙廖莹中、翁应龙等撰写文章,名曰《福华编》,为自己根本不存在的“援鄂之功”歌功颂德。南宋赢得了虚构的“鄂州大捷”之后,以理宗皇帝和贾似道为首整个统治阶层很快又重新过起莺歌燕舞的日子。

到了理宗晚年,南宋已脆弱不堪,史书上评论这一时期的形势是“犹如用坏胶烂纸糊起来的纸坛子,只要用力一戳,便会碎成万片”。但理宗还算幸运,享乐了几十年撒手而去,终于未做亡国之君。理宗之后是度宗,度宗本是理宗的皇侄,因过继为理宗子而即位。后代史学家认为南宋真正的亡国君是度宗,而不是帝昺,而帝昺却一直顶着亡国君的帽子。

度宗上台之后,曾一度亲理政事,限制贾似道的权力,显得干练有为,也确实干了几件好事,朝野上下为之一振,觉得度宗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当贾似道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时,一些正直的大臣纷纷上书弹劾贾似道。这使贾似道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自己将会有灭顶之灾。于是他又开始耍弄手腕,向度宗要权了。

贾似道以退为进,弃官隐居,然后让亲信吕文德从湖北抗蒙前线假传边报,说是忽必烈亲率大兵急攻下沱,看样子势不可当,有直取临安之势。度宗正欲改革弊政,励精图治,没想到当头一棒。他立刻召集众臣,商量抗蒙之事,可万万没有想到,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人能提御兵之策,更不用说为国家慷慨赴任,领兵出征了。

正当度宗心急如焚的时候,贾似道却归隐林下,优哉游哉地过着他的隐居生活。度宗无可奈何,只好借皇太后的面子,请求贾似道出山。谢太后写了手谕,派人恭恭敬敬地送给贾似道。贾似道先是搪塞不出,继而又要度宗大封其官。度宗万般无奈,只好给他节度使的荣誉,尊他为太师,并封他为平章军国重事,自此大权再握。

贾似道风光无限地奔赴“前线”,到“前线”逛了一圈,无事而回。度宗和朝臣见是一场虚惊,额手相庆尚且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追查是谎报还是实报。贾似道就是凭借这样的鬼把戏,再一次充当了救国于危难的英雄。

这样,贾似道“出征”回来,度宗便把大权交给了他。满朝文武大臣也争相趋奉,把他比作是辅佐成王的周公。通过这场考验,年轻的度宗对朝臣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治理朝政的信心和热情,把大权往贾似道那里一推,纵情享乐去了。

此时,蒙军严重威胁南宋统治,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贾似道不顾民族的大义、国家的安危,不仅消极抗战,而且竭力加强对人民的剥削。此等汉奸之举,大大激化了国内矛盾。

贾似道腐败堕落,而且腐败得十分霸道。贾母去世时,贾似道返回老家台州以国葬为母治丧,全国仿佛死了国母一般,太后以下的皇亲国戚和朝中大臣都要家家设祭,有的人家把祭台搭到数丈高,为装祭品还跌死了好几个人。度宗皇帝亲往祭奠,百官也陪着奉丧,不巧操办仪式那天恰逢大雨滂沱,山洪猛涨,众人站在水中被大雨淋了一整天,竟没人敢挪动一步。贾似道把丧事安置完毕,便跑到绍兴私宅住下不肯回京料理国事,直至同年七月,才在度宗的再三恳请下返回临安上朝。

而这个时候,抗蒙前线战事早已告急,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秋。远在北方的忽必烈已然确立了牢固的汗位,并且再次将兵锋转向了南宋。忽必烈侵宋前,也曾先礼后兵,派密使郝经敦促贾似道履行承诺。没想到贾似道翻脸不认账,把郝经秘密关押起来,只当先前的妥协投降不曾发生过。忽必烈很震怒,率大军围攻襄阳和樊城。

不久,元军攻破樊城,襄阳危在旦夕。但在广大爱国军民的誓死抵抗下,元军围攻襄阳城长达五年而不下。襄阳城内粮尽援绝,城中拆屋当柴烧,缝纸币做衣穿,守将吕文焕不断向朝廷告急。军情如此危急,贾似道不能不有所表示。但他又很怕死,因此他一面假惺惺地向皇帝要求亲临前线,一面又暗地里指使谏官上奏皇帝,要把自己留在朝中。

吕文焕万般无奈,献出襄阳城投降元朝。消息传来,贾似道对度宗说:“如果早让我去前线,决不会造成今天这种局面。”这样,贾似道既巧妙地把襄阳失陷的责任推给了别人,又乘机表现了自己的“爱国热忱”。同时,贾似道又假装十分着急地说,若再不让他去前线,后果将不堪设想。胆小无能的度宗偏偏死死地拖住贾似道。这正中贾似道下怀,于是他便在宰相衙门中建立了一个所谓“机速房”,居中“指挥军事”。

元军占领襄阳后,很快便攻下鄂州。太学生和群臣上疏,一致要贾似道亲自督师抗元。贾似道不得已,只好在临安设立都督府。但他很惧怕元军威势,迟迟不敢出兵。最后实在拖得没办法再拖了,才抽调各路精兵十三万,从水路出发。

贾似道带了大批辎重,船只首尾相接达百余里。途经安吉,他的座船因过于庞大搁浅在拦河坝上,虽千人下水,也无法拖动,只得换船继续前进。队伍开到芜湖,贾似道便又做起卖国的勾当。他与元朝江州知州吕师羹联系议和,又从芜湖放回元朝俘虏,并送荔枝、黄柑给元朝丞相伯颜,同时派宋京去元军,请求称臣输岁币。伯颜以贾似道曾经失信,拒绝议和,并继续进兵至安庆、池州。

贾似道计穷,只得命孙虎臣统领精兵七万屯驻池州下流的丁家洲,又命夏贵领战船二千五百艘横列江上,他自己则率领后军驻扎在鲁港。此时,夏贵毫无斗志,元军统帅伯颜令军士全力冲击孙虎臣的部队,又用威力巨大的“回回炮”猛轰。孙虎臣、夏贵一见敌军攻势猛烈,毫无战心抱头鼠窜。贾似道惊慌失措,宋军一溃千里,被杀和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军事物资和武器全被元军抢去。

贾似道只好鸣锣退兵,并在夜晚召集夏贵、孙虎臣商议退路。夏贵倒也干脆,表示无力应战,解舟离去。贾似道就与孙虎臣乘小船,狼狈逃往扬州。宋军也全部溃散。

贾似道逃到扬州后,不仅不思重整旗鼓,而且上书朝廷,建议迁都,要求皇帝往海上逃跑,结果,因朝臣们的反对而未成。贾似道兵败之后,元军主力顺长江东下,很快逼近临安,赵宋王朝已处在灭亡的前夕。贾似道鲁港兵败,丧师辱国,朝野震动,群情激愤。原来依附贾似道的枢密使陈宜中,见贾似道失势,便上疏请诛贾似道。太皇太后谢太后竭力庇护贾似道,只罢免了他的平章军国重事和都督诸路军马的官衔。

贾似道罪大恶极,谢太后对他的从轻处分,不足以平息众怒。七月,太学生及台谏、侍从官纷纷上疏请杀贾似道,谢太后不许。这时,贾似道也送来奏表,一面将责任全部推给夏贵、孙虎臣,一面乞求活命。朝廷便削降他三级官职,命他回绍兴私宅去给他母亲守丧。可是贾似道却死死赖在扬州不肯回去。左丞相王粤认为贾似道既不死忠,又不成孝,应下诏严厉责罚。

贾似道没有办法,只得回绍兴,但绍兴的地方官关起城门来不让他进去。于是朝廷改命贾似道去婺州居住,婺州百姓听说贾似道要来,就贴出通告,把他赶走。贾似道犯下滔天大罪,人人不容。最终,一代巨奸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而且贾似道亡命于茅厕,也如同他卑污肮脏的一生一样,充满了让后人所厌恶的气息。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偏安一隅,屈辱求和

宋高宗和秦桧003

岳飞抗金斗争005

绍兴和议之辱012

岳飞含冤之死015

孝宗北伐失败021

签订隆兴和议025

 

第二章  奸佞当道,朝政腐败

韩侂胄专权031

史弥远乱政035

史嵩之擅权042

董宋臣受宠046

丁大全骄横050

贾似道误国053

 

第三章 一代天骄,威慑草原

黄金家族的崛起061

铁木真横空出世064

一代名将木华黎070

统一蒙古大草原076

 

第四章 蒙古铁骑,横扫世界

蒙古征服西辽095

西征花剌子模100

拔都进行西征103

蒙古灭亡西夏108

蒙古灭亡金朝112

忽必烈灭大理121

木剌夷被征服123

叙利亚的陷落126

 

第五章 争夺汗位,手足相残

忽必烈先发制人133

史天泽活捉李璮136

阿里不哥终失败143

海山海都大决战148

 

第六章 始祖称帝,建立大元

攻宋策略157

突破襄樊161

浮汉入江165

进占建康168

会攻临安172

追歼二王176

 

第七章 元灭南宋,宋民抗争

蒙哥登基181

蒙哥伐宋185

南宋覆亡191

余玠守蜀198

宁死不降202

合州之战209

 

第八章 儒法治国,一统天下

重用汉人治国215

实行行省制度219

发展农业经济223

世祖治理财政22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