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辑你自己就是圣者
成功的推动器
乔治·巴顿是美国陆军*出色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海湾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乔治·巴顿立刻被召进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要求他必须在*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世界上*坚固的坦克防护装甲。
接受任务后,乔治·巴顿请求国防部说:“为圆满完成研制任务,我希望迈克·马茨工程师能和我共同进行研制工作。”国防部的官员一听十分不解,因为他们知道,乔治·巴顿和迈克·马茨工程师是一对有名的冤家。乔治·巴顿是美国陆军*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而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迈克·马茨工程师是全美乃至全世界*著名的破坏力专家。前些年,乔治·巴顿和迈克·马茨有过一次十分激烈的论战,乔治·巴顿声称他将研制出什么也不能击毁的坦克防护装甲,而迈克·马茨却十分傲慢地挑战说:“乔治·巴顿研制的所有防护装甲,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一一把它们彻底摧毁!”两个人刀光剑影斗了整整半年,谁也不买对方的账。国防部的官员十分疑惑地询问乔治·巴顿:“你怎么能要求迈克·马茨同你一起从事研制工作呢?你是知道的,你俩是水火难容的一对对手。”
乔治·巴顿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迈克·马茨更出色的对手了,所以我只能选择他。”
国防部谨慎地同意了乔治·巴顿的请求。研制工作开始后,乔治·巴顿和迈克·马茨两个人各带领了一个工作小组,不同的是,乔治·巴顿带领的是防护装甲研制小组,而迈克·马茨带领的则是破坏小组,专门负责摧毁乔治·巴顿研制出来的防护装甲。
刚开始的时候,乔治·巴顿苦心研制出来的防护装甲总是被迈克·马茨轻而易举地炸毁,随着乔治·巴顿一次次更换材料、修改设计方案,迈克·马茨的摧毁显得越来越吃力了,两个人就这样毫不松懈地在“破坏”与“反破坏”之间挖空心思苦苦地较量着。
终于有一天,乔治·巴顿研制的坦克防护装甲安全经受住了迈克·马茨种种的狂轰滥炸,任凭迈克·马茨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击穿乔治·巴顿的新型防护装甲,于是,当时世界上*坚固的M1A2型坦克防护装甲问世了。
在乔治·巴顿和迈克·马茨双双荣获紫心勋章的颁奖仪式上,有记者问乔治·巴顿说:“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竟能研制出如此坚固的坦克防护装甲呢?”乔治·巴顿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因为我给自己找到了一位*出色的对手迈克·马茨,对手才是我成功的推动器!”
说得多么好啊,没有迈克·马茨一次次的破坏,就没有乔治·巴顿一次次的快速改进和*后的成功。
对于许多失败者来说,我们并非输给我们本身的智慧,而恰恰失败于我们没有一个出色的对手。因为,对手往往是我们成功的推动器。
炮轰羽毛
古时候,有位能征善战的皇帝,他帐下有位年轻的将军,这年轻的将军不读兵书,不研究战法,但总是牢骚满腹地埋怨皇帝不提拔和重用他。
一天,年轻的将军又在营帐中大发牢骚,皇帝恰巧走到了这位将军的帐外。皇帝旁若无人地静静听完了他的牢骚,什么也没说,只是进帐吩咐这位将军说:“你随我到炮营去,我们搞一次炮击训练。”将军跟着皇帝来到炮营,皇帝吩咐士兵说:“去,给我送来几枚炮弹和几堆羽毛。”
羽毛?炮营要羽毛干什么?士兵们很不解,但皇帝已经吩咐了,尽管心里有疑团,但他们还是拉来了两车的羽毛,皇帝指着羽毛对那位年轻的将军说:“把这些羽毛装进炮膛里。”将军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把羽毛装进炮膛里,但他还是按照皇帝的吩咐装上了。羽毛装满后,皇帝命令他说:“现在,我命令你点火开炮!”
将军点上火一拉,炮响了,轰出了一团纷飞的羽毛。那些羽毛有的飘落在炮筒上,有的落在草地上,甚至有许多飘落在那位将军的头发上和肩膀上,围观的士兵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皇帝让这位将军连开了几炮,但那些羽毛没有一根能被轰到十米以外的。
皇帝命令士兵把几枚炮弹推进炮膛里,又命令那位年轻的将军说:“现在,我命令你开炮!”
将军按照命令,点上火一拉,只见炮弹带着火焰射出炮膛,不一会儿,就在几百米远的地方爆炸了,卷起了一团火光和烟尘。
皇帝转身问那位年轻的将军说:“你回答我,为什么炮弹可以射到几百米之外,而羽毛却射不出十米远呢?”
这位年轻的将军立刻回答说:“是因为羽毛太轻没有重量,但炮弹却有自身的重量!”皇帝听了,点点头说:“一样的炮膛,一样的推力,炮弹可以射出几百米远,但羽毛却射不出十米远,一切都因为自身的重量啊,如果你是羽毛,即使我的炮膛再用力,也不能把你射到百米之外,但如果你把自己变成炮弹,有了自己的重量,我的炮膛轻轻一推,你就可以飞出几百米远的。年轻人,你明白了吗?”
那位年轻将军的脸立刻红了。
是啊,谁能把一根羽毛甩出去很远?而谁又不能把一块石头或一个铁块甩出很远呢?一个物体能飞多远,决定它的,不仅仅是别人的用力,而*关键的是自己自身的重量。
让自己飞远,必须让自己有重量,假若你是一根羽毛,即使有力的炮膛也是无能为力的。要想让梦想飞高飞远,必须让我们的每一个日子都有重量。
重量,才是我们梦想飞翔的翅膀。
把成功分段
奥运会的马拉松长跑,一直是举世关注的一项重头戏,如果哪位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的马拉松长跑赛上摘取金牌,那么,他就会一举成名,举世皆晓。
2000年,在悉尼举办的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马拉松长跑无疑是一项*惹人注目的项目。远在比赛开始之前,来自世界各国的选手便开始进行了激烈的心理角逐,在赛前新闻发布会上,来自日本、巴西、南非等国的上百名运动员都十分自信,有的宣称自己在训练中曾把骏马远远甩在后边,有的宣称自己的耐力和一部匀速前行的汽车不相上下,甚至有几位非洲运动员宣称,在训练过程中,他们曾多次跑过驯鹿和狮子。在这场心理角逐中,*沉默的是一位来自肯尼亚的黑人运动员,当别的运动员都在不可一世地自吹自擂时,他却不声不响地找到了大赛的组委会,要了一张马拉松长跑的路线图。
拿到路线图后,他便开始对路线图进行徒步考察,他用一张白纸,沿赛跑线路标下了数个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明白的标志物,他记下的标志物形形色色。有街角的一幢大楼,有路旁的一个公共电话亭,甚至有几棵并不古老也不高大的路边树木。人们不理解他在做什么,甚至有位气焰嚣张的日本运动员讥讽他说:“他不过是担心自己比赛时会来不及欣赏两旁的风景,现在去提前游览罢了。”面对人们的种种议论,这位来自肯尼亚的选手淡然一笑,只是充满自信地做出了一个象征胜利的手势。
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第二十七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开始了,参赛选手们在一声发令枪响后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地向前飞奔。在第壹方阵里,有美国选手、英国选手、韩国选手和几位非洲选手。每个人矫健如鹿,就像一只只狂奔的雄狮。那位瘦小、一头细碎鬈发的肯尼亚选手也在其中,他不急不躁,紧紧跟在前面六位选手之后。赛程过半时,这位肯尼亚选手终于跑到了第壹的位置。
马拉松比赛是一种体力和耐力的竞赛,它的艰辛和精彩在于它的距离漫长。这位肯尼亚选手的不急不躁正是这种竞赛所需要的。当这位肯尼亚选手还在匀速奔跑时,他身后的那些选手都已经气喘吁吁了,赛程进行到三分之二时,这位肯尼亚选手还在轻松奔跑,而且已经遥遥领先了。*终的结果是,这位被亿万观众称为“非洲黑羚羊”的肯尼亚选手,以明显的优势一举摘取了二十七届奥运会马拉松竞赛的金牌。
比赛结束后,蜂拥而至的记者采访这位“非洲黑羚羊”,问他为什么能在竞赛中表现得那么潇洒、那么轻松,这位“非洲黑羚羊”说:“因为我不觉得马拉松长跑是一种多么漫长的竞赛。”
记者十分惊讶,马拉松竞赛已经接近人体运动的极限了,这位肯尼亚选手却称它不漫长。紧追不舍的记者忙问他为什么,他腼腆地一笑,掏出他画的那张路线草图,指着一个个标志物说:“赛程虽然很远,但我已把它分成一段一段了,每当跑到一个标志物时,我都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新的一段赛道,它很近,我可以轻松抵达终点。”他顿了顿又笑笑说,“人们可能会害怕一个10万米的跑道,但却不会害怕一个1000米的跑道,我不过是在心理上把一个10万米分成100个1000米而已,而奔跑1000米,对于许多人来说都不算什么问题。”
多么聪明的一种成功分解!
其实,人生的成功也是这样的。太遥远的目标和太艰巨的付出往往腐蚀掉了我们追求成功的信心,如果我们能把成功分解成无数个小成功,去积极摘取一个个的小成功,那么日积月累,无数个的小成功就会成为我们人生的一个大成功。
巨大的成功,是无数次小成功的不停积累。多么伟大的成功,都是从一个个细微的小成功开始的。
人生不只一步
年轻的时候,他沉迷于声色犬马,往往在酒吧里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摇摇晃晃地回家。亲朋好友和那条街上的邻居都知道,他是一个酒鬼,一个年轻的酒鬼。他没有什么都可以,但没有酒绝对不行,如果有朋友相邀,他会求之不得地兴冲冲赶去,然后醉得不知东西南北地被人扶回来。当没有人相邀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坐在家里自斟自饮,不把自己喝得烂醉如泥就绝不罢休。邻居们都见过他的醉态。有时在暗夜里的大街上,他醉倒在地上找不到家了,有时在街边的角落里,他醉得一塌糊涂倚着墙呼呼睡着了,他的每一个英镑都换成了烈性威士忌,后来他即使没醉的时候也四肢无力,眼睛红红的,连眼皮也懒得睁开,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亲人们劝过他无数次,甚至骂过、羞辱过他很多次,但就是无法让他同酒精诀别。他也信誓旦旦地说:“除非让我死掉,否则我是决不会离开酒的!”
大家都替他惋惜,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就要被烈性威士忌给彻底毁掉了。
束手无策的亲朋好友们为了挽救他,不得不用上了一个*残酷的办法,那就是彻底断掉他的经济来源,让他无钱买酒,逼迫他去找工作。他向亲人要钱,亲人们冷着脸不理睬他;他向朋友们借钱,朋友们找出各种理由去拒绝他。没办法了,他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工作,试图挣些钱来买酒喝。
他找了几家公司,终于有一家公司录用了他。但上班没多久,公司看他整天有气无力的样子,坚决把他辞退了。
无所事事的他没办法,只好又强撑着自己被酒精噬空了的年轻躯体开始了第二次艰难的求职,好不容易被一家公司录用了,但发现他上班总是醉醺醺的样子,忍无可忍的经理很快又解雇了他。
亲朋好友们以为这些挫折足可以使他回头了,但谁也没料到,穷困潦倒的他又交上了一些臭名远扬的无聊政客,这些可恶的政客十分欣赏他的思维敏捷和言辞善辩能力,他们带着他出入大大小小的酒吧和形形色色的夜总会,他醉得更厉害了,甚至有一夜醉倒在酒吧的盥洗间里昏昏沉沉地睡了整整一夜。
“完了,他彻底毁了!”亲朋好友们不禁深深为他感到痛惜,就连他的母亲也对他不抱任何希望了。因为他在读大学时偷偷吸鸦片,三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不是每天睡懒觉睡到中午,就是沉湎于威士忌中不能自拔,人生的路,他走错了太多,向深渊里滑得太远了。
连他的母亲对他都如此绝望,还有谁能对他有那么一点点的期望呢?对他的后半辈子或一生我们似乎也可以像他的亲朋好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