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叶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0.00     定价 ¥ 7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20521550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叶县是革命老区县。早在大革命时期,叶县的共产党人就迎着时代风雨,踩着民族解放的鼓点,创立党的叶县地方组织,首次登上叶县政治舞台,无论是对叶县全部历史,还是揭开叶县党史第一页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中共叶县地方党组织即使在自发状态中均同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开展不屈不挠的斗争。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叶县民主抗日政府,党组织再度执政,又树立一个里程碑,叶县老区实至名归。
  在叶县这片热土上,红九军、红二十五军曾布下红军精神;八路军、新四军曾撒下抗战精神。在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期间,有近百位开国将军于此洒下汗水和鲜血。刘少奇、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陈赓、刘华清等历史巨人也曾留有光辉足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叶县这个半老解放区首先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各项社会改革,激发起人民的建设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在战争废墟上,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恢复国民经济,完**民主主义历史使命。开展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等运动,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叶县老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五”计划实施,揭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都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逐年改善。社会主义在探索发展中,人民群众激情四射、奋发图强的精神弥足珍贵。
展开
精彩书摘
  《叶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一、党政军人员奉命南撤并参加中原突围
  1945年8月底,国民党调兵遣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中原政治形势日趋紧张。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为避免内战,顾全大局,叶舞支队、叶县独立团、叶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刚恢复的中共叶县县委奉命随八路军河南军区三支队撤离,南下桐柏山区,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会合。9月初,先与豫中游击兵团会师崦岈山,建立豫中地委、专署和豫中军分区。
  9月18日,泌阳县保安团坚持与共产党为敌的顽固立场,豫中军分区决定将其彻底消灭,派出一个团和叶舞支队、叶县独立团联合攻打象河关,夜间偷袭未克,次日凌晨强攻,守军王贯斗率部逃遁。战斗中,陈继尧身先士卒打头阵,冲开封锁线,粉碎了敌人的拦截;独立团副参谋长冯景禹率200余人担任主攻,负重伤牺牲。
  同月,豫中军分区的八路军、新四军打破原建制,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独三旅第七、第九两个团。叶舞支队、叶县独立团编入第七团,陈继尧任副团长。叶舞两县的地方干部编入由王泽民领导的干部队。10月,陈继尧所在的部队编为中原军区十五旅四十三团,陈仍任副团长。从这时起到1946年6月,王泽民的职务随工作需要不断调换,担任过“叶、舞、方、泌指挥部”政委兼舞阳县委书记、豫中地委组织部长、桐柏县县长、信南县七十七团政委和军区干部队队长等职。武定一编入叶县干部队同王泽民一同撤到鄂北中原军区,由组织分配到随县县政府任财粮科长。
  在叶县党政军人员奉命撤离的同一时间内,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假和谈、真备战,一步步地加快夺取中原的步伐。中共中央为避免内战,从大局出发,继重庆谈判之后,通过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又同国民党方面进行了中原谈判,签订了相应的停战协议。但国民党军队根本不执行国共重庆谈判的《双十协定》和中原谈判的十余条协定,调动35万兵力,进一步围攻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声称在48小时内歼灭中原人民解放军。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研究制定了突围方案,突围的兵力部署是:(一)皮定钧率中原军区一纵一旅向东佯攻,掩护主力向西突围。(二)主力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三)张体学率鄂东军区独二旅坚持大别山斗争。(四)黄霖率河南军区部队在平汉路西侧掩护主力突围,然后随主力转移。
  北路,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二纵主力向陕南挺进。王泽民奉命带领原河南军区干部队随李先念部行动。王泽民等随主力十三旅三十八团于7月17日进至南化塘,与三十七团、三十九团联合,与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军”展开激战,杀出血路,8月初,到达陕南商(州)洛(南)地区,十三旅三十八团前进到山阳、镇安和湖北郧西等县,下旬成立第一军分区,王泽民任“山(阳)、郧(西)、镇(安)办事处”主任、工委副书记,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南路,由王树声率第一纵队二、三旅和第二纵队十五旅向鄂西北挺进,其中十五旅所属的四十三团,陈继尧任副团长,团以下官兵大部分来自原叶舞支队和叶县独立团的叶县人。他们作为突围主力的一部分,在王树声指挥下,冒着夹击的枪林弹雨,奋勇作战。7月1日突过平汉铁路,避开敌人主力,插向鄂西北。11日,部队在流水沟、垭口抢渡襄河,7月下旬到达武当山地区,与先期到此的江汉军区部队会师,建立了鄂西北根据地。
  ……
展开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中共党组织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2年5月~1927年7月)
第一节 政党活动和五四运动
一、政党肇始
二、五四运动对叶县的重大影响
第二节 中共叶县地方党组织的创立
一、早期共产党人的主要活动
二、叶县地方党组织的诞生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7月~1937年7月)
第一节 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革命活动转向农村
一、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
二、中共叶县独立支部
三、早期农村党组织
四、建立常村地下游击队
第二节 第一届县委在时局动荡中创建
一、县委创建前党内党外的概况
二、中共叶县第一届委员会的创建
第三节 第一届县委的主要活动
一、继续夺枪和配合省委开展许昌学兵营暴动
二、建立农民组织“光蛋会
三、共产主义青年团叶县委员会成立
四、第一届县委和团县委遭破坏
第四节 中国工农红军对叶县的深刻影响
一、红九军军部在叶县组建
二、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叶县边境
第五节 中共叶县工作委员会自发组建
一、在外工作的党员回县恢复党组织
二、自发组建中共叶县工作委员会
第六节 县工委开创性工作
一、夺取武器,进行武装斗争
二、领导支持学生运动
三、在遂平县开办”四方商店
四、县工委主要人员参加鄂豫边区建设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一节 中共叶县地方党组织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青年抗战工作团和抗敌后援会
三、中共叶县委员会的再建与改组
第二节 县委在抗战前期的重大活动
一、党组织的大发展
二、段庄党支部是豫中一类支部的典范
三、多次选派人员参加在竹沟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四、豫西自治派在全县建立联防队,党组织掌握地方武装
五、动员青年学生赴延安学习
第三节 县委机智应变和有计划撤退干部
一、开展党组织整顿和隐蔽工作
二、开封孩子剧团叶县行
三、叶县籍党员干部参加延安整风
第四节 汤恩伯部驻叶期间,叶县共产党员的抗争活动
一、党员以社会职业为掩护开展工作
二、段永健领导武装借粮
三、党员们的反迫害斗争
第五节 日军侵叶和抗日游击队的组建
……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第五章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8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发展(1956年9月~1976年11月)
第七章 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1976年11月~2012年10月)
第八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2年11月~2018年12月)
附录一 著名英烈英模生平简介
附录二 红色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