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本研究的创新点
上篇 科技悬赏制的理论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 科技悬赏制的发展动态研究
二 科技悬赏制的功能研究
三 科技悬赏制的制度设计要素研究
四 科技悬赏制与科学基金制的关系研究
五 已有研究述评
第二章 科技悬赏制的历史演进
一 科技悬赏奖在空间上的拓展
二 科技悬赏奖在时间上的演进
第三章 科技悬赏制的主客体
一 科技悬赏制的设奖主体
二 科技悬赏制的设奖客体
三 科技悬赏的获奖者
第四章 科技悬赏制的关键要素
一 悬赏任务发布主体的权威性
二 参与悬赏的准入标准
三 参赛者的动机与激励方式、风险及行为
四 解决悬赏难题所需运用知识的隐性程度
五 悬赏设计标准的具体化程度
六 悬赏过程的可沟通反馈性
七 悬赏结束后技术成果的转化
第五章 科技悬赏制的运行机制
一 科技悬赏制的项目“征集-定价”机制
二 科技悬赏制的参与者“激励”机制
三 科技悬赏制的竞赛“奖励”机制
四 科技悬赏制的成果“退出-对接”机制
中篇 科技悬赏制的实践
第六章 科技悬赏制的应用边界
一 识别科技悬赏制的适用条件
二 政府部门科技悬赏奖政策生成机制
第七章 科技悬赏奖的设计
一 设定奖项目标
二 分析利益相关者动机及需求
三 选择科技悬赏奖类型
四 设计奖项内容
第八章 科技悬赏奖的运行流程
一 吸引优质参与者
二 开展奖项竞争
三 奖项颁发
四 奖项宣传
第九章 科技悬赏奖的后期管理
一 促进科技悬赏奖成果转化
二 评估科技悬赏奖并做出改进
三 打造科技悬赏奖“品牌效应”
第十章 现阶段科技悬赏奖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 现阶段科技悬赏奖面临的问题
二 科技悬赏奖未来的发展方向
下篇 国际科技悬赏奖案例研究
第十一章 十大典型科技悬赏奖分析
一 根瘤蚜奖
二 奥泰格奖
三 安萨里X奖
四 “廉价太空之旅”奖
五 千禧年数学大挑战
六 BARDA“生物盾牌”计划
七 无人驾驶车辆挑战赛
八 美国能源部(DOE)挑战赛
九 NASA“百年挑战赛”
十 可穿戴电源奖
第十二章 按领域分科技悬赏奖介绍
一 农业和食物
二 汽车
三 动物防治
四 航空
五 气候、环境和能源
六 建筑设计
七 社会治理创新
八 数学
九 医疗
十 矿业
十一 纳米技术和机器人
十二 航海
十三 软件、计算机和信息科学
十四 纺织机械
十五 不法行为
十六 其他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