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携手非洲共同发展》:
(四)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债务风险
中国并非非洲国家债务的主要来源,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洲国家和中国不需要对潜在的债务风险保持警惕和忧虑。从短期看,一些非洲国家担心中国会突然减少资金输入。历史上,一些中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都曾因为外资流人的突然减少而爆发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非洲国家目睹了阿根廷等国资本外逃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也担忧这种现象复制在非洲大陆。随着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再加上近年来非洲自然条件的恶化,非洲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受到负面冲击。这种情况下,许多非洲国家担心中国会因为经济下行等因素,短期内大规模减少对非投资和信贷,进而触发债务危机。从长期看,中国与非洲国家仍有较大的合作潜力,但这种潜力有赖于非洲国家的长期增长潜力的兑现以及投资项目本身的持续盈利。目前,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主要围绕自然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展开,相对而言,在制造业和金融业等领域的合作较少。一方面,自然资源大多附着一定的主权性,这容易使中国政府和企业成为西方国家和非洲东道国内不同利益集团攻击的对象。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有资金需求大、投资期限长、投资回报慢等特点。如果相关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速不能达到预期水平,或者投资项目仅停留在建设层面,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的长期投资成本就有可能大于收益,中国相关企业和部门会因此遭受财务损失。
中国在非洲有较多规模较大的项目,这些项目对于提升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强化中非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考察这些项目的经营情况l可以发现部分项目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如果经营不善,则将对这些项目来自中国的贷款偿还产生影响。对于这些项目,我们绝不能讳疾忌医,要贯彻中央精神,提前研究,及时预警,妥善解决,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非洲国家债务风险,中国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第一,针对一些对中国增加非洲国家债务的不实指责,需要做出反驳,需要强化舆论引导,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发声,让受众全面、客观、正确地看待这一问题。另外,要通过舆论引导,稳定非洲国家对中国资金的预期;明确表达中国对非洲发展前景的长期信心以及对非洲国家债务问题的关切,确保中非合作的长期可持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