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商务隐喻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太仓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太仓市范围内
  • ISBN:
    9787520373685
  • 作      者:
    李执桃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执桃,1965年生于江西省兴国县,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商务语言学和商务英语教学。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编著著作共7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商务隐喻研究》以中外隐喻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商务语言的语域特点,对商务隐喻做了系统的研究。首先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商务隐喻主题、喻体、生成机制及其对商务语篇的连贯功能和语篇构建作用;其次把认知隐喻研究的观点运用到实际商务隐喻分析中,重点分析了商务隐喻的喻体及其在商务文本中的应用,分析了商务隐喻中的常见始源域及其投射方式,分析了商务喻体的跨文化翻译和经济领域的隐喻翻译策略问题;最后探讨了如何通过商务隐喻教学培养商务隐喻能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商务隐喻研究》:
  Minsky (1975)在他的论文A Framework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中提出了框架理论(frame theory)。在Minsky看来,框架是代表某一固定情景的事实结构。他把框架划分为四个层次:表层句法框架、表层语义框架、主题框架和叙述框架。Minsky认为“框架”是储存在记忆中的、表征特定情景的信息结构,是含有若干节点和连接的网络系统,人们可从记忆中随时调出框架中的信息作为背景知识来理解新的情景和语句。
  框架语义学的表述形式是框架,用来表示语言与经验、语言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Fillmore (1982)对框架是这样理解的:人类大脑中存储着某种图式或架构,他们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并把其结构和联结关系投射到人类经验的某些方面。这也就是说,知识是以“块状”(chunk)或网络形式组合在一起的。人类大脑中存储着大量的框架。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启用不同的框架。他的框架理论,提出除了词典所列出的客观意义之外,文化背景、百科知识、生活经验和信仰在确定词汇意义时起着关键的作用,仅仅罗列几个语义特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词汇放在特定的框架之中进行分析。
  同其他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模式一样,框架语义学重视使用中的语言。框架语义是一种理解语义。框架语义学认为,一个语词的知识结构就是理解该语词时激发的概念知识。语言交际中,仅用抽象的词典语义是无法完成语义理解的。受话人必须通过自身的语义框架来理解语言。供理解语言的语义框架就是一组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理解语词不仅仅是激活语词的抽象(词典)语义,同时还可以激活更丰富(百科知识)的一组具有整体性的概念语义。一个语词的输入,可以激活该语词的概念,同时还可以激活与该语词概念连通的背景知识。语词的概念与其背景知识构成一个框架,一个整体的系统,其整体性表现为一个语词可以激活整个语义框架;而要理解语词,有时需要激活它的整体框架,因为任何一个框架都是由若干个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一个语词可以启动一个框架,并凸显框架中和语词直接关联的某些方面或成分。被具体语词启动的框架是理解该语词的必需知识结构(程琪龙,2006)。关于词汇语义与整个背景框架的关系,可以这样来描述,语义框架就像一张巨大的语义网,源于人类经验在概念层面上的投射,而词汇意义则是框架的组成元素,词汇意义与语义框架紧密相连,只有在语义框架提供的背景下才能充分理解词汇的准确意义。
  翻译是一项涉及原语解读和译语生成两个阶段的复杂双语转换活动。原语的解读是译者建构原语意义的心理过程,译语的生成则是译者对已建构的原语意义用译语重新进行表达的过程,不论是原语的解读还是译语的生成都是一种激活相关框架的过程。作为一种认知概念和认知结构的框架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先是自己激活了文本的意义,接着又为译文读者创设了特定的意义激活条件。一般而言,文本意义的激活至少依靠两个基本要件:(1)读者既有的语言知识;(2)读者在特定语言环境下对语言进行的解读。没有解读活动便不会有意义的产生。按照认知科学的说法,阅读文本的过程是思考、解读的过程,同时也是概念化的过程。概念化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框架搭建(framing)的过程。概念化与框架搭建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形成完整的理解。只有理解了原文才能进行翻译。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认知与隐喻
第二节 商务语言与隐喻

第二章 认知隐喻理论
第一节 认知隐喻论的发展
第二节 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隐喻的逻辑基础
第四节 隐喻的认知功能
第五节 隐喻的分类
第六节 概念整合理论

第三章 商务隐喻
第一节 商务隐喻的主题
一 机器及其机制
二 动物
三 植物
四 健康与保健
五 战斗与战争
六 体育运动
第二节 商务隐喻的喻体
第三节 商务隐喻生成机制
第四节 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
第五节 概念整合理论与商务概念的构建

第四章 商务隐喻与文化
第一节 隐喻与文化
第二节 商务概念隐喻的文化寓意
第三节 商务隐喻的跨文化性

第五章 商务隐喻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商务经济报刊中的隐喻概述
一 概念隐喻视角
第二节 商务上下隐喻
第三节 商务人体隐喻
第四节 商务动物隐喻
一 动物隐喻的产生理据
二 动物隐喻的文化阐释
三 商务动物隐喻
第五节 商务植物隐喻
第六节 商务战争隐喻
第七节 商务旅行隐喻
第八节 商务建筑隐喻
第九节 商务容器隐喻
第十节 商务水隐喻
第十一节 商务天气隐喻
第十二节 商务饮食隐喻
第十三节 法律隐喻
……
第六章 商务隐喻的翻译
第七章 认知隐喻理论与商务隐喻教学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