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的地理、文化、历史及现代社会发展为阐述对象,并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囊括其中,是一部既新颖又厚重的反映当代中国新面貌的百科全书式通俗读物。
2上海市
上海市位于我国东部海岸中段,长江入海口处。春秋时属吴国,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地。隋置华亭镇,唐设华亭县,宋绍兴时设上海镇,以吴淞江支流上海浦而得其名。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上海县。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开始筑城。清属江苏省松江府。1913年置上海道,次年改称沪海道。20世纪20年代初称松沪市,1927年设为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为上海市。
上海东北有河名沪渎(吴淞江近海段古称沪渎),故上海简称沪;黄浦江古称春申江,故上海又简称申(也有说其西部地为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故名申)。
19世纪中叶,上海被辟为对外开放口岸,帝国主义国家在此设立租界。1949年5月,上海人民政府成立,上海成为华东行政区代管的直辖市。1956年2月,上海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
上海全境为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不超过5米。南端大金山岛海拔约1037米,为本市最高点。北部长江入海口由泥沙冲积而成的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郊区河港密布,黄浦江、吴淞江(周家桥以下称苏州河)流贯市内,为太湖主要泄水道和航运要道。
上海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多集中在5~9月),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6℃左右。
上海为我国最大城市,面积约6340平方千米(市区约2648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常住人口2424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海市工业产品以消费品为主,是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已建成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钢铁、机械、造船、仪表、电子、化学、纺织、医药、印刷等工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汽车、通信信息设备、钢铁、石油化工、电站设备、家用电子电器六大支柱产业,还建有宝山钢铁总厂、金山石油化工总厂等大型企业。上海市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也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上海是我国沿海南北航线的中枢和对外贸易港,是长江流域出海门户,有国际航线通往国外,有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和沪宁、沪杭甬高速公路通往全国各地。
上海于1984年被辟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成立浦东新区,扩大开放。
上海也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中心之一,既有著名的科学研究机构,也有著名的大学,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还有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
名胜古迹: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其地在今卢湾区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1921年7月,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推派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进行到一半时,为了安全,大家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开会。
(2)中共中央驻沪办事处旧址
中共中央驻沪办事处旧址又称“周公馆”,其地在今卢湾区思南路73号(原107号)。1946年6月,根据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达成的《双十协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沪设立办事处。由于国民党的施压,该办事处对外只能称“周公馆”。在与国民党和谈期间,周恩来4次来到上海,都住在此处。
(3)孙中山故居
其地在今卢湾区香山路7号。1920年,孙中山迁居于此。他在此写了《实业计划》《孙文学说》(《心理建设》,是《建国方略》的一部分)。1922年8月,他还在此会见了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李大钊、瞿秋白、林伯渠和苏联特使越飞等人。
上海的著名景点还有外滩、鲁迅公园、豫园、龙华寺、玉佛寺、古猗园、淀山湖等。此外,人民广场、东方明珠(上海地标性建筑)、海洋水族馆、野生动物园也值得游人驻足。
目录
Contents
序:何谓中国/001
前言/001
第一篇地理中国00
一、国情概况/00
二、省市介绍/00
(一)四直辖市/00
(二)二十三省/0
(三)五自治区/0
(四)特别行政区/
第二篇文化中国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华优秀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仁爱/
(二)和为贵/
(三)王道/
(四)诚信为上/
(五)义气为重/
(六)家庭至上/
(七)孝为先/
(八)勤俭持家/
(九)中庸之道/
(十)汉字/
(十一)中医——博大精深/
(十二)在科学技术方面对世界也是有贡献的/
(十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第三篇历史中国
一、历史久远/
(一)/
(二)/
二、伟大工程/
(一)长城/
(二)京杭大运河/
(三)坎儿井/
(四)都江堰/
(五)灵渠/
(六)长江上最早的一座浮桥/
三、中华伟人/
(一)大政治家管仲/
(二)大思想家孔丘/
(三)大哲学家老子/
(四)大军事家孙武/
(五)大改革家商鞅/
(六)大航海家郑和/
第四篇近现代至当代中国
一、经常挨打备受欺凌/
二、奋起反抗屡受挫折/
三、新生中国很不顺利/
四、改革开放飞奔向前/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请使用太仓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