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圆明,男,2008年至今在贵阳学院美术学院任教,副教授职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师。2016参加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高研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美术方向博士研究生,2016-2017年度获“昌兴艺术奖学金”,“*具潜力艺术家”评选活动参评资格。 作品:《白音都仁的家园》、《冬季草原》、《牧人和他们的草原》等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五届全国(大芬)中国青年油画展,*绘画-第三届中国青年油画展,第五届少数民族高研班作品展,形色之魅-贵州省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课题:主持关于美术学课程改革的贵阳市级课题2016年结项;《美术学专业人体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委托单位贵阳市委组织部。 论文:《约尔格.伊门诺夫的启示----中国当代绘画中精神性与社会议题的关注 》,入选《贵州省首届青年美术理论双年研讨会》2017贵州省文化厅、文联主办。《剖析美术审美特征的三个层面》,发表于《速度》2016第1月 省级期刊。《课程改革要把握美术教育发展趋势》,发表于《时代青年教育》2014第12期 省级期刊。
展开
穿了我38 年来的生活,是这片土地引发的我对人和世界的理解。本画册描
绘的不同高原与我出生、成长、学习、生活的土地联系在一起,我“游走”
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之间,这种“游走”使我属
于这里又不属于任何固定的地域。而我作为“观察者”想把这片土地上的人、
历史、民俗和宗教文化以及当下的变迁在绘画中表达,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
绘画工具、材料和语言,进而决定画什么和怎么画,达到在绘画艺术创作实
践中增进民族文化情感的目标。
本画册是我38 年来成长、生活、学习、创作的梳理和总结,也将是一
段新征程的起点,它聚焦于绘画语言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是对优秀民族
文化主动的传承、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