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导 论
1 享有权利的权利
1.1 失权主体的权利困境
1.1.1 阿伦特的权利悖论
1.1.2 权利话语的换位思考
1.1.3 正当程序的赋权功能
1.2 刑事程序的权利赤字
1.2.1 权利的边缘化与虚置化
1.2.2 改革的渐进性与内卷化
1.3 基于权利共识的正当程序
1.3.1 通过权利共识塑造正当程序
1.3.2 哈特的初级和次级规则体系
1.3.3 权利作为法律的公共产品
2 权利的确认:消极权利
2.1 不被推定有罪的权利
2.1.1 程序上的推定无罪
2.1.2 实体上的疑罪从无
2.2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
2.2.1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与沉默权
2.2.2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与免受酷刑
2.2.3 不被强迫提供其他证据
2.3 不被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权利
2.3.1 强制措施的司法控制
2.3.2 羁押必要性审查
2.3.3 避免不合理的诉讼拖延
2.4 不被非法干预隐私和家庭生活的权利
2.4.1 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基本要素
2.4.2 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类型化规范
2.5 不被非法干预合法财产的权利
2.5.1 财产权与“对物之诉”
2.5.2 “对物之诉”的类型化规范
2.6 不被专断地重复追诉的权利
2.6.1 禁止重复追诉的权利内涵
2.6.2 追求实体真实的程序限度
3 权利的确认:积极权利
3.1 知情权
3.1.1 强制措施的知情权
3.1.2 指控的知情权
3.1.3 权利的知情权
3.2 辩护权
3.2.1 自我辩护的权利
3.2.2 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
3.2.3 获得有效辩护的权利
3.3 公开审判权
3.3.1 公开审判的多元价值
3.3.2 公开审判的权利要素
3.4 公正审判权
3.4.1 由独立和中立的法庭审判的权利
3.4.2 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权利
3.5 程序选择权
3.5.1 审前程序的选择空间
3.5.2 审判程序中的选择权
3.6 救济权
3.6.1 上诉权
3.6.2 申诉权
3.6.3 赔偿权
4 权利的信托
4.1 权利的信托结构
4.1.1 程序权利的基本特点
4.1.2 权利的二元信托机构
4.2 权利的私人信托
4.2.1 辩护职能的信托模式
4.2.2 辩护职能的权利分析
4.3 权利的公共信托
4.3.1 法律监督职能的信托模式
4.3.2 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
4.3.3 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5 权利的救济
5.1 权利救济的核心要素
5.1.1 权利的可诉性
5.1.2 权利的解释机制
5.1.3 权利救济的程序构造
5.2 权利救济的主要方式
5.2.1 停止侵权行为
5.2.2 排除权利妨碍
5.2.3 消除侵权风险
5.2.4 恢复程序原状
5.2.5 排除非法证据
5.2.6 坚持疑罪从无
5.2.7 量刑从宽处罚
5.2.8 赔偿经济损失
余论 构建无罪推定型刑事程序
后记 知行合一的权利逻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