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军工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0.00     定价 ¥ 58.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292214
  • 作      者:
    成森,李林英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军工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分为四篇。
  首篇论述军工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在回顾广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代表人物的同时,明晰了从人民兵工的诞生到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成长路程,明确了军工文化的溯源要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与“红船精神”开始。
  第二篇论述军工文化的内涵要义。军工文化是国防科技工业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标志性内容呈现。传承发展军工文化需要系统把握军工文化结构,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多层面深入系统学习领会。
  第三篇论述军工文化的时代要求。在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研究军工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认真研读有关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资料的基础上,聚焦军工文化,阐发构建强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
  第四篇论述军工文化的传承发展。新时代国防科技工业以中国梦、强军梦为追求,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提出军工文化传承发展的系统实施问题。
  全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底,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军工文化,以期为高校思政课和军工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军工文化传承发展研究》注意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寓丰于约、寓事于论、寓情于理、寓深于浅,立体剖面阐释军工文化的来由、内涵要义、自信、传承、创新、发展,同时为使用者留有一定拓展学习研究的余量。
展开
精彩书摘
  《军工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四)新时代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自创立以来,历经实践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前行进入新时代,证明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凸显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魅力和当代价值,在国际社会重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确立了新坐标,将积累新经验,提供新源泉,使科学社会主义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前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带来了光明前景。
  1.新时代展现新形象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强调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认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劳动人民掌握政权、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条件,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苏联和东欧剧变前,世界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世界上一度出现两种制度并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的格局。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低谷,西方一些人甚至宣称历史已经终结,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实践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正在朝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美好社会奋进。如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向强起来奋进的伟大飞跃。又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遵循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凸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魅力和当代价值,彰显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在国际社会重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形象,新时代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是立足国内、基于国情做出的重大政治论断,也是基于国际比较、国际影响做出的重大政治论断。中国平稳快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同。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交流,都体现出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提升,表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象,证明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2.新时代造就新机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要实现新发展,就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实践经验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活水源头和科学社会主义成长的沃土肥田,离开中国实践经验的积累,就难有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实践的空间、领域、方式得到新的提升拓展,实践经验也将更为丰富鲜活。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源泉,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支点,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确立了新坐标、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源泉。科学社会主义在每一时代都有其需要回答和解决的时代课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每一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并不是任意选择的结果,而是对接时代课题、解答时代课题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军工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革命战争年代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红船精神”
(二)党领导建立人民军队
(三)党领导建立人民兵工厂
(四)党领导建立军工科技教育机构
(五)人民兵工的红色基因特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创建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二)常规武器装备体系初步建立
(三)战略武器装备研制成功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
(一)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
(二)军工能力体系跨越发展
(三)武器装备体系跨越发展
四、军工文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凝练红色文化
(二)吸纳传统优秀文化
(三)研究借鉴外来先进文化

第二篇 军工文化的内涵要义
一、军工精神文化
(一)军工精神文化的典型
(二)军工精神文化的内涵要义
(三)军工精神文化的哲学境界
二、军工行为文化
(一)军工行为文化的典型
(二)军工行为文化的内涵要义
(三)军工行为文化的哲学境界
三、军工物质文化
(一)军工物质文化的典型
(二)军工物质文化的内涵要义
(三)军工文化的传播承载

第三篇 军工文化的时代要求
一、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新时代的重大课题
(二)新时代的内涵特征
(三)新时代的改革开放
(四)新时代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二、中国新时代发展面临复杂国际环境
(一)迎接全球政治格局新挑战
(二)迎接全球科技竞争新挑战
(三)迎接全球军事革命新挑战
(四)迎接全球文化竞争新挑战
三、加快国防科技工业新时代创新发展
(一)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坚强基石
(二)推进新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中国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中坚

第四篇 军工文化的传承发展
一、军工文化传承发展的方位研究
(一)军工文化传承发展的哲学研究
(二)军工文化传承发展的自信研究
(三)军工文化传承发展的践行研究
二、军工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设研究
(一)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二)全面推进军工文化体系建设
(三)推进军工文化传承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三、军工文化传承发展的实施研究
(一)把握培养新时代军工人的正确方法
(二)实施军工文化教育
(三)传承发展军工文化于青年军工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