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人间草木 汪曾祺散文集 万物有时,寄以风华,汪曾祺写给草木的丰盈之美
0.00     定价 ¥ 49.8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2706529
  • 作      者:
    汪曾祺
  • 出 版 社 :
    读者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1、《人间草木》分为“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五个章节,精选汪曾祺近40篇代表作,呈现作者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精华。

2、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让艺术以生活之态,慷慨地融入文字,以抒情的笔调叙述永不过时的人文关怀,此间有真趣,格调与新意都尤胜想象。

 

3、沈从文、莫言、贾平凹、苏童、毕飞宇、金庸等名家鼎力推崇

 

4、汪朗先生特授权插入汪曾祺书法绘画,更加全面展现汪曾祺其人在艺术上的成就和生活中的品位。

 

5、封面设计隽美静素,裸书脊锁线装帧展合自如

   精选插画体现内敛温雅的文人气质

   特种水纹纸突显腰封的旧报纸设计

   用朗朗可读的文字为古朴设计增添了一份繁美

 

6、书签仿活字印刷工艺,有从中式古韵中融萃出的风雅

   在感怀汪曾祺那业已灭绝的文人士大夫气息时,

   摘选了李白、苏轼、姜夔等人的名句

   追寻岁月如水东逝中一份难能可贵的静谧与拙朴。

   书签一套共8张,每本随机赠送1张书签,为降低重复率,《人间草木》与《人间滋味》只赠送四字书签;《人间有戏》与《人间自在》只赠送五字书签。

 

7、购买四本套装额外赠送汪曾祺大幅高清字画,

   构图洗练,设色研美,文人气息浓郁。

   宣纸印刷,可装裱,可观赏。

 


展开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师从沈从文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他的文字调和了时代的不羁与刚性,余味温雅、甜熟而平稳。书卷气浓而不酸腐,独立味重而不闭塞,是心性之挥洒,亦是对自我的无上坦诚,体现了知识分子与潮流并行的浪漫主义生存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人间草木》分为“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五个章节,精选汪曾祺近40篇代表作,呈现作者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精华。

作者以甜熟平稳的笔触,写花鸟虫鱼、四方游记、读书趣闻、烟云往事,无不开阖有度、雍容徐缓。这些自然惬意的给予、随遇而安的心意,让难熬的时节被标记上安逸愉悦的脚注,也将平庸的日常活动升华为充满生之乐趣的体验,在平和从容中多了些天真的意趣和俗世的温暖气息。

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让艺术以生活之态,慷慨地融入文字,以抒情的笔调叙述永不过时的人文关怀,此间有真趣,格调与新意都尤胜想象。

 


展开
精彩书评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态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爱的还是态度,“荣辱不惊”!

——沈从文

 

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遍视当时文坛,能具汪先生那般散淡心态者,确也寥寥无几。

——莫言

 

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贾平凹

 

汪曾祺的腔调就是业已灭绝的文人气,就是业已灭绝的士大夫气,这种气息在当今的中国极为稀有。汪曾祺的背后站立着一个人,那个人就是陶渊明。

——毕飞宇

 

呈现出大家的风范,其风格似九曲流水,空谷清音,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块闪亮的瑰宝。

——苏童

 

汪曾祺的白话句子,成精了,随手便是。

——阿城

 

汪曾祺是文学界的一位大师,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铁凝

 

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

——金庸

 

就像一碗白粥,熬得刚刚好。

——梁文道

 

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史航

                             

 


展开
精彩书摘

生 机

芋 头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蚝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每天两顿饭,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还顿顿如此。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只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渺茫。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真是无聊呀。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豆 芽

秦老九去点豆子。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作“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谚云:“懒媳妇种豆。”还剩下一把。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妈的。”又把石头放下了。

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咦!”

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

 

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东湖挨近钓鱼台。“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作铁蒺藜。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东湖被圈禁起来了。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湖中的堤上还可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久,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钓鱼台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拍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钓鱼台看两眼,心里想: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

“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东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展开
目录

一 人间草木

生机 002

紫薇 006

北京的秋花 010

果园的收获 015

蜡梅花 019

冬天的树 022

人间草木 030

草木春秋 035

岁朝清供 044

 

 

二 世间风物

草木虫鱼鸟兽 048

夏天的昆虫 053

昆虫备忘录 056

北京人的遛鸟 061

香港的鸟 064

录音压鸟 066

熬鹰·逮獾子 069

猫 071

三 行者无疆

胡同文化 076

泰山片石 081

天山行色 098

湘行二记 120

昆明的雨 130

四川杂忆 134

初访福建 149

四 记忆的味道

花园 160

葡萄月令 171

夏天 178

冬天 182

罗汉 185

果园杂记 189

五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194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204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216

闻一多先生上课 221

金岳霖先生 224

西南联大中文系 230

新校舍 236

老舍先生 24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