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青藏高原来了科考队 探秘无人区
0.00     定价 ¥ 32.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2231131
  • 作      者:
    杨丰美
  • 出 版 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着重讲述青藏科考队深入羌塘高原、阿里高原、可可西里等无人之境进行科学考察的生动故事。在无人区,科学家们遭遇了风吹、雪打、陷车、干渴、饥寒等艰难险阻,可他们不放弃,不畏难,一个神秘世界在他们的科考脚步中徐徐展现。
展开
作者简介
杨丰美,湖南浏阳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湖南报告文学》编辑部主任,长沙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长篇报告文学《先声》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作品散见于《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湖南报告文学》等多种刊物。
展开
内容介绍
无人区,对人类而言是禁区。在这片荒凉之地,多盐湖,水源缺乏,气候变幻莫测,土地贫瘠荒芜……但就是这样的无人区,蕴藏着丰富奇特的自然奥妙。特有的动物、植物因为少了外界生物的打扰,在这里快活地生长着。哪怕在北边的极寒之地,亦有生命顽强地、艰难地、执着地生长着。藏野驴是赛跑家,逮着谁就要与谁比个赛;野牦牛的脾气不太好,这里是它的领地,任谁都不许侵犯;藏原羚温顺,它们总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怡然神态;还有盘羊、棕熊,以及无数的珍禽异鸟,它们和谐地在无人区的广袤环境中蓬勃生长。近几十年上百年来,一批批科学家们深入青藏高原无人区探秘,挖掘这片未知世界的宝贵科学“财富”。
展开
精彩书评
无人区,以其原始奇
特的样貌吸引着人们的目
光。《探秘无人区》以中
科院科学家在西藏无人区
进行科学考察的真实历史
足迹为主线,为青少年读
者层层揭开无人区的神秘
面纱,让我们跟着科考队
员,一起去认识那些生活
在羌塘高原、阿里高原、
可可西里等地区的神奇动
物,去探索无人区的奥秘
吧!
——科学探险家、中
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高登义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科
考队深入青藏高原的无人
之境进行科学考察的生动
故事。无人区不仅有许多
“高原精灵”,更有生机勃
勃的鸟岛、珍贵的蕨类化
石、“鸟鼠同穴”的奇象…
…无人区究竟还藏着多少
科学奥秘?让我们一起去
书中探索吧!
——古环境学家、中
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
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陈万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独行侠”闯进“无人区”
乌云铺在头顶上,一场雷暴如箭在弦!
中国植物生态学先驱之一刘慎谔撩开盖在脸上的枯草般的长发,望了望头顶的天和远处沟壑纵横的地,竟没有发现一处可以安身的地方,连一棵像样的树都没有。
果不其然,雷雨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刘慎谔浑身被淋了个遍,满脸的胡须也洗了个澡,雨水穿过破衣烂衫渗进皮肤,冷得他直打寒噤!
“这鬼天气!”刘慎谔无可奈何地哆嗦着。
“鬼天气”仿佛听到了他的不满,把太阳叫出来看热闹了。太阳一出来,态度不太友好,强烈的紫外线穿过稀薄的空气,像明灿灿的火,晒得人眩晕,仿佛是在哂笑这个闯入“生命禁区”的人。
刘慎谔的破衣衫很快被烘干了。他只觉得脸火辣辣的,像被灼伤了一般。他竟开始怀念刚才的雨,可太阳没打算放过他。
“这鬼天气!”刘慎谔张合着被晒干的嘴唇。
这是1932年藏北高原上的一天。
北平研究院植物所主任刘慎谔,刚刚完成西北考察团新疆考察任务,取道西昆仑古里雅山口,穿行藏北高原西侧,准备进入印度境内。
这一年,刘慎谔35岁。可藏北高原酷寒的风雪已经给他种上了胡子,又抹上了一层泥沙般的土黄,使他看起来像个衣衫褴褛的老头。
他不是不知道藏北素来被称为“无人区”,进入藏北无疑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可身为植物学家的他实在抵挡不住来自神秘之地的诱惑,他必须去探一探究竟。
正当他如饥似渴地采集着标本,沉浸在新的发现中时,突然听到有人说话。他抬起头,看到一个奇怪的汉子正拿刀对着他,嘴里说着一些听不懂的话。
刘慎谔先是被吓了一跳,在这人迹罕至的荒原上,竟能遇到人!
汉子也被吓到了,彪悍中又有些惊慌失措。
两个人连比带画地交流了半天,刘慎谔才弄明白,对方只是想谋些钱财,并未打算要他的性命。
刘慎谔大方地摊开行李,汉子喜出望外,继而又大失所望。这个奇怪的人冒着生命危险途经此处,并不是运送什么珍贵的东西,身上甚至连一件像样的东西都没有,只是背了一行囊“没用”的废报纸和花花草草。可气的是,这个怪人还将这些东西视若珍宝,一直用恳求的眼神望着自己,请求自己不要损坏其中的任何一样。
抢劫的汉子再三翻看,实在一无所获,只得失落地放行。刘慎谔侥幸躲过了一劫,继续上路,踏入了他也不曾了解的苍茫大地。
一年多时间,刘慎谔杳无音讯,家人和朋友无不以为他已葬身于藏北的酷寒禁区。直到接到他从印度发来的求寄路费的电报,这才确认,他已经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壮举。
那一年,刘慎谔带回了2000多号标本!
二、藏北小分队出发了
40多年后,科学界又有一些后来者,循着刘慎谔等前人的足迹,来到藏北这片无人禁区,开始了一场大范围的科学探险之旅。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穿越北羌塘。
自1973年青藏队成立,青藏科考大获丰收,这令青藏队员们欣喜,他们的初衷便是填补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空白。时间来到1976年,眼看着大部分地区还没走到,青藏队员们着急了。在这年4月的交流大会上,青藏队决定,从1976年4月开始,科考队分为5个分队,一队往昌都,一队到拉萨以北的那曲,一队到“高原的高原”阿里,一队专门做地球物理考察,还有一队则去往藏北无人区羌塘高原。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藏北小分队成立了。藏北小分队的考察目标,就是羌塘高原。
羌塘,一个美丽的名字,藏语的意思是“北方高平地”。藏北羌塘高原,用当地人的话来讲,就是“荒凉可怕的不毛之地”。最低海拔也有4800米的羌塘高原,完全无人的区域有30多万平方千米。
P5-9
展开
目录
引子 无人区的火苗
第一章 生命禁区擅入者
第二章 爱耍性子的古海洋
第三章 有个性的动植物
第四章 先遣小分队
第五章 向喀拉米兰山口冲刺
第六章 藏北的收获
第七章 西藏最西的阿里
第八章 英雄地
第九章 可可西里历险记
第十章 无人区的歌者
后记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