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与鹭共舞:驻村干部的精准扶贫战事
0.00     定价 ¥ 50.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6092068
  • 作      者:
    吴奇兵
  • 出 版 社 :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奇兵,做过语文老师、记者编辑和政府宣传的工作,现为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派驻肇庆市某村的第1书记兼扶贫队长,先后为单位和个人赢得广东省扶贫开发的先进荣誉称号。
  在《瞭望》《短篇小说》《南方日报》《湖南广播电视报》《湖南经济报》《三湘都市报》等发表诗文100余篇(首),有散文、诗歌和歌词编入地方书籍。获中山“百年小平”文艺大赛优秀奖、中山首届社区文艺大赛金奖、中山“魅力火炬”全国诗歌大赛首名、全国袖珍文学大赛优胜奖、中山报告文学南朗采风第二名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伟大时代的扶贫记录,一部乡村发展的壮丽史诗,一段芬芳悱恻的湾区爱情。
  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帮扶粤东革命老区村为背景,以精准扶贫为题材,主要运用非虚构手法,深入刻画了第1书记陈建威,独居山上的水库移民钉子户麦老太,前期懒散应付扶贫的梁实,凭智慧和勤力成为致富带头人的颜盛强、黄干婵,老支书彭维群等人。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是全国脱贫攻坚的基层人物代表和缩影。小说生动还原了扶贫一线跌宕起伏的场景,内容涉及官场、人性、爱情和亲情,从不同维度反映了乡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艰辛进程,弘扬了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和革命老区精神。
展开
精彩书评
  ★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行动,也是帮助改变中国乡村面貌的战略安排。作为工作一线的扶贫队员,能够用文学笔墨,真实书写自己的所见、所历和所感,是非常有价值的写作,也是文学回归现实和大众的重要方式。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文学,也需要这样的创作者。
  ——贺仲明(厂东省作协副主席,暨南大学教授)
  
  ★扶贫题材是近年的热点,出了一大批作品,多是报告文学,小说也有,数量上明显要少一些。用小说来处理扶贫题材,对作家的要求非常高,虚实尺度很难拿捏。《与鹭共舞》让人惊喜,它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有着出色的文学质地。
  ——王威廉(小说家,中山大学文学博士)
  
  ★讲好中国故事当然要植根于中国现实,《与鹭共舞》有着坚实的现实土壤,可以说是从中国大地上生发出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接地气,通人心,自然也会让读者喜欢。开阔的视野,精准生动的叙事,让这部小说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
  ——赵志明(小说家,《青年文学》编辑)
  
  ★吴奇兵的《与鹭共舞》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他驻村长达十年,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圆满完成了扶贫工作。他拿出的这部厚重的作品,则显示了一个作家的高度自觉,如何观察生活,如何书写时代,都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马拉(小说家,中山市作协主席)
展开
精彩书摘
  《与鹭共舞:驻村干部的精准扶贫战事》:
  陈建威想知道屋主人到底想什么,决定进屋探个究竟。
  黄锦荣五十出头,小个,精神矍铄。他请陈、金二人坐大树根茶台边饮茶。
  陈建威单刀直入:“你挺能干,去年家庭收入多少?”黄锦荣说:“不到十万。”陈建威说:“收入挺高,为什么申请贫困户?”黄锦荣不答。金敬德说:“陈书记说你太富。”黄锦荣说:“房子兄弟二人共建,两兄弟共有。一厅对四门,兄弟俩各占一边。林木八年才卖出一回,收入十二万多,两兄弟分。我想去桂洲村买地建房,估计得三四十万啊,哪够钱?”陈建威笑道:“你三个子女,长子及儿媳在外打工,二子读技校,女儿读高中。负担不重。”黄锦荣说:“大儿子生了个儿子,想独立门户。我供养两个小孩读书和一个老人,负担不轻。不去桂洲村建房就想去镇上开个家具厂,投资二三十万吧,你们可否帮我,或者合作?”陈建威说:“我们来帮贫困户脱贫,你生活富足,想二次置业或者创业,我们目前无法帮你或合作。”
  离开黄锦荣家,摩托车沿机耕路往回开。
  金敬德说:“在村里找个地方,你们帮忙搭个铁棚屋租给他办家具厂,租金收入可以作为村集体收入。”
  陈建威觉得办法有待论证,便说:“你看能不能找到地方,我找找政策依据。”
  前方响起高亢的歌声,准确地说是谁也听不懂的吼叫声。一个穿校服、背黄布书包的少年边唱边大踏步前行。瞧那右偏的脑袋,就知道是“梁家老大”梁天超。近了,陈建威让金敬德停车。梁天超不唱了,继续行走。陈建威下车抓住他的胳膊,让他张开嘴。他盯着陈建威,看不出高兴还是忧愁。陈建威指着自己的牙齿说:“牙齿怎么样了?下周带你复检。”他仍没反应。陈建威张开嘴,龇牙说:“平时要刷牙。”他忽然眯眼扯开嘴唇,笑了。他牙齿虽然不白,但牙龈和嘴唇呈现健康的红色。他的笑昙花一现,绝对是笑。陈建威笑呵呵地说:“你小子不错,终于笑了。”
  梁天超偏仰着头往前走,趾高气扬,背影真有点像老大。
  摩托车接近桃山村居后拐上山路。金敬德踩响油门说:“去桃园爬山,坐稳。”
  颠簸爬过几座山头,进入丛林。陈建威摘下草帽,凉风习习。在林间泥土路穿梭,上坡,心悬身晃久了,腰酸臀痛。水声哗哗,山窝里出现座发电站,陈建威喊:“休息一会儿。”
  两人站路边,聊发电站的事。来处的山头隐没。
  发电站由镇政府所建,已卖给私人经营。镇政府和私人老板共安排两个人管理发电站和山上水库,村委协管。
  陈建威问:“这么说村集体有收入?”
  金敬德说:“协管费每年四千八百元。”
  摩托车又爬行几分钟,巨型混凝土大坝横亘两山间,蔚为壮观。车子拐上山腰的红砖平房旁。突然爆出狗吠,一白两黄三只大狗奔出,混杂鸡鸣鸭叫。金敬德停好车,用本地话驯狗,喊人。没人答应。鸭子们朝坡下呼喊着摇摆而去。陈建威对狗吹口哨,狗们安静下来。
  “水库管理办。靠山吃山,这两人在此搞副业,找又不见人。”金敬德说着,带陈建威抄小路上大坝。大群散养的鸡在屋后的果园里觅食。
  陈建威问:“村委怎么协管?”
  金敬德说:“监督。我打电话通知他俩到位。‘
  经天梯似的水泥台阶登上大坝平台。三面山体巨大突兀,山下风景掩映于折叠的翠绿之中。阳光透明,水域开阔澄碧,尾端绵延大块柔嫩的草甸子。周边散布着村屋,点缀着几块鲜绿的稻田。
  陈建威叹道:“人间仙境。”
  “水库提供桃河镇和城东镇的部分饮用水,为保护生态,牛羊赶下了山,不再种经济林。”金敬德说。
  “水稻谁种的?”陈建威问。
  “麦老太、黄锦荣、水库管理员。”金敬德说。
  陈建威说:“谁种都不容易。麦老太住哪儿?”
  “就在前面。”金敬德扬起左手。
  走几分钟,一位瘦小的老妇人以泥砖房为背景匆匆走来,她包菜头,小眼睛,满面皱纹,穿灰色细花衬衫,卷蓝裤脚,趿破烂解放鞋。
  金敬德喊住她。她着急地说了一通话。
  “麦老太,她家里的米用完,要去管理站打米。拖车坏了,先去管理站借车。我去帮她拿车,你去她家。”金敬德说。
  陈建威跟在麦老太身后问:“你种稻谷?”
  她回答:“种得少,女儿和锦荣帮我。”
  和她沟通没有语言障碍!陈建威劝道:“大把年纪不要种田了。”
  “自己种的好吃,桃花米。”她说。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天降大任
1.桃北村的味道
2.兵马动,粮草行
3.我两天没饭吃
4.-个遗忘的村落

第二章 烽烟四起
5.为什么不公示我
6.基地
7.修路先行
8.不如回香山
9.标的物

第三章 正面对决
10.你是不是书读多了
11.裂缝
12.您是位好支书
13.水利
14.赔偿

第四章 乘势而上
15.她已出嫁
16.丰收
17.李谷花被打
18.产业第一

第五章 再战风云
19.小母黄牛
20.示范村
21.桃花灯饰厂
22.两万元
23.大路

第六章 大爱无疆
24.台风
25.真相
26.我们的赤丰
27.声讨书
28.博士县长

第七章 并非尾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