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转型时代的文学镜像——20世纪末中国市民小说研究
0.00     定价 ¥ 42.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1830170
  • 作      者:
    王丽霞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丽霞,山东泰安人,文学博士,现为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当代作家评论》、《改革》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课题十余项,撰写的调研报告多次获得省级领导批示。
展开
内容介绍
  《转型时代的文学镜像——20世纪末中国市民小说研究》紧密联系20世纪末社会经济文化转型这一宏观历史语境对市民小说的深刻影响,主要从主题话语、人物形象、叙事追求等方面,对20世纪末市民小说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叙事风貌进行整体性观照与系统性研究。同时,将20世纪末市民小说纳入宏阔的文学史视野,通过比较厘定其文学史价值与意义,并从整体上剖析其局限与不足,力图客观、公正地评判20世纪末市民小说。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偏重局部和静态考察、忽略新变和整体研究的不足,拓展了20世纪末市民小说的研究视野,丰富、拓展和深化了现有研究成果。
  同时,《转型时代的文学镜像——20世纪末中国市民小说研究》对“市民”“市民小说”“世俗化”等学术概念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与比较细致的阐释,有助于推进和深化有关市民小说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对“世俗化”“世俗性”概念的阐释,有助于纠正人们将“世俗化”“世俗性”等同于“庸俗化”“俗气”“世故”的错误理解。阐释20世纪末市民小说的世俗性特征,不仅有助于理清其与其他历史阶段市民小说叙事的关系脉络,更好地认识与理解其对20世纪市民叙事传统的发展,而且能够挖掘出其为以往研究话语所遮蔽和忽略的独特内涵。
展开
精彩书摘
  日常生活是人生在世的本体性存在状态。20世纪末一些作家站在平民立场上去体察和呈现人在这种日常状态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本质品性,由此构筑了一种富有世俗生活气息的凡人话语。
  不同类型的文学叙事话语由于创作目的与主题表达不同,对人的书写角度和侧重点自然也不相同。主流文学侧重表现人的崇高精神境界、英雄主义气概和无私奉献精神等崇高品质。精英知识分子启蒙叙事出于“立人”的启蒙目的,其所倡导的人性、人格不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世俗人群为参照和模本,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和提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化的描述或者说是一种话语虚构。既然这种“人”的话语是一种理想话语,就不免会回避和剔除个人在世俗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理想规定的、但却是真实的本性。普通市民在平淡庸碌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真实而自然的生存品性,比如,卑微、凡俗,却多是为这两种文学话语所忽略的。
  20世纪末的市民小说与此不同。作家们深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洞察到了普通人在世俗性的生存状态中所表现出来的凡俗属性。与此相适应,他们把城市平民放在世俗性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书写,着重表现他们在日常生存状态中所流露出的各种自然属性,从而还原了被以往的某些主流文学和精英知识分子启蒙文学所忽略的真实人性,构筑起一种新的“人”的话语。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创新性意义。
  平凡是人在世俗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品性。20世纪50至70年代的主流文学、80年代的精英知识分子启蒙文学即便是描写普通人,也要极力从其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来。20世纪末的市民小说恰恰相反。作家绝对不刻意去升华人物的平凡品性,而是把这种平凡非常本色地凸显出来。从《一地鸡毛》中的小林、《落日》中的丁家子孙、《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一直到王安忆《富萍》中的娘姨船工,他们在文本空间中都是生活在尘世中的平常男女,是彻头彻尾的凡夫俗子、庸碌无为的芸芸众生,只知道在世俗生活中平平淡淡地活着。范小青最擅长描写平凡的普通人,刻画他们于平凡生活中透露出来的淡然、超脱的精神气质。《清唱》《晚唱》《伏针》《瑞云》中的普通市民,都是以顺其自然、随缘自适的良好心态遵照日常生活本身的逻辑平心静气地活着,满足于平凡的生存状态。《清唱》里的评弹老艺人蒋凤良,人生极为平凡,为人谦和随性,没有因为自己是有一些名气的资深艺人就恃才傲物,或者对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心有不甘。他就像千千万万普通的市井细民那样,安于自然、平凡的生活,守着普通人的本分:听说了老张的病情后他也忍不住难过;他向来不轻易收徒授业,收了徒弟也不许徒弟以他的名头在外面招摇;为了居委会书场,蒋先生出于热心四处张罗。《晚唱》描写了一个小学教导主任余觉民平淡的退休生活。余主任在任的时候忙忙碌碌,退了休也闲不住,只是忙碌的都是平常的小事情:和老友们下下棋,聊聊天,喝喝茶,有兴致时写点小文章或者到外面去讲讲课。生活尽管平淡,但也不乏情趣和乐趣,余主任就这样闲散、自在、悠然、又兴致勃勃地享受着退休后的清闲时光。《伏针》中的陈先生,是一位民间名医,有一手高超的祖传针灸技术,曾经治好了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面瘫。可是时代变了,他的子女们都不愿意传承祖上的医术。即便这样,陈先生并不认为这是多大的遗憾,他既不伤心也不生气,日子照旧平淡如水地过下去,后来收了亲戚家的孩子当徒弟。《瑞云》中的主人公残障女孩瑞云,始终安安静静地生活着,以与世无争的态度淡然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街谈巷议、小孩子的取笑,还是诈骗性的认领,又或者带有利益考虑的爱情。她始终以一颗富于包容性的平常心来看待纷纷扰扰的世事人生,不在乎生活中的得失恩仇,也不会因为得意失意而烦忧焦虑,只是一心一意经营着服装店的生意。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再寻常不过,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但他们却又于平凡中表现出一种淡泊、达观的精神气度。
  作家们对普通市民的平凡人生没有进行激进的批判,而是以身在其中的体察肯定了它的价值:“所谓人生的价值,所谓生命的意义,根本用不着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去苦苦寻觅,而原本就在于日复一日地凡俗人生中。”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界定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第2章 历史源流:不同时空中的市民小说
2.1 宋元明清时期:缘起与成型
2.2 20世纪初:改良与过渡
2.3 20世纪20-40年代:转型与发展
2.4 20世纪80年代:复兴与繁荣

第3章 写作语境:社会与文化的世俗化变迁
3.1 现代市民社会的崛起
3.2 消费性文化语境的生成

第4章 主题话语:日常生存哲学的阐释与张扬
4.1 日常生活的重新发现与价值阐释
4.2 凡人话语的平民化建构
4.3 婚恋本质的世俗化还原
4.4 物质诉求的多元化书写

第5章 市民形象谱系:凡人面貌的真实书写
5.1 彰显务实禀性的普通市民
5.2 专注个人成功的职业白领
5.3 放纵感性欲望的都市另类
5.4 勇于闯荡都市的新式移民

第6章 叙事追求:可读性文本的倾力打造
6.1 故事传统的现代演绎
6.2 趋同大众趣味的叙事策略
6.3 伸张感性品格的叙事语言

第7章 意义与局限:20世纪末市民小说的价值评判
7.1 20世纪末市民小说的文学史价值
7.2 20世纪末市民小说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