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三大领域内的业务融合程度也不同,大土木工程设计的6个细分行业,包括市政、公路、铁路、港口与航道、民航、水利水电,它们之间正呈现出业务融合的趋势,如公路行业的一公院、二公院已经进入市政领域。专业工程设计的7个细分行业,包括电力、煤炭、冶金建材、化工石化医药、电子通信广电、机械军工、轻纺农林商物粮,他们之间的壁垒则相对较高,极少会进入彼此的领域,如化工企业做电力不容易,水电企业进入火电领域的可能性也不大。
2.区域壁垒
区域壁垒产生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企业经验和地方保护。企业经验表现为过往工程资料、区域市场内的地勘资料、对区域市场地理人文的熟悉以及业主关系等,这种现象在各个行业领域都普遍存在,在全世界皆然,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地方保护主要出现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等领域,表现为地方政府业主对当地企业的保护,这种区域壁垒是人为的因素,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也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从各个较大的行业来看,除部级院之外,各地均有多个领域的省级院,典型如省公路院、省水利院,大多是由当地交通厅(局)、水利厅(局)等政府下属事业单位改制而成的地方国有设计企业,多数的地方省级院仍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这相应地阻碍了市场竞争,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正是由于过多的壁垒影响了行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多管齐下,试图打破这些壁垒,一些优秀的企业也在区域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区域壁垒正在被加快突破。
在政策层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要求各地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废除不利于全国建筑市场统一开放、妨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在企业层面,并购的案例正逐渐增加,外延并购有利于消除区域壁垒,使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或者跨业务经营,华建集团、华设集团等大型设计企业都有很多并购的案例。
3.专业技术
壁垒设计行业的技术壁垒广泛存在于不同细分领域之间、高中低端市场之间、区域市场之间。不同领域的行业壁垒,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壁垒,这在工业工程领域最为典型——进入难,出来也难。高中低端市场之间也存在技术壁垒,尤其是在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如在大型水电领域,基本上只有传统的七家部级院才有设计能力,同行业内的大量水利水电设计企业,基本不具备这个技术能力。区域市场之间也存在部分技术壁垒,尤其是极端自然地理条件下,如高原冻土技术,基本上只有深耕西部和高原的大型区域设计企业才能掌握该项技术,铁一院、一公院在高原铁路、高原公路上的技术优势就非常明显。技术壁垒在某种程度上是良性的,促使企业通过技术积累提升竞争优势,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4.价值链壁垒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设计、施工两个环节相互独立,形成了价值链壁垒,这种现象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越来越不利。在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大中型设计企业普遍朝业务的上下游延伸,虽然尝试的企业远远多于成功的企业,但经验在不断增加,决心在逐步增大,资源配置和组织调整的速度也在加快。整体来看,除少数设计企业在部分延伸业务上获得了成功之外,多数企业要完成一项业务的成功转型,还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磨炼,主要是两个原因:同一专业领域,上下游业务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能力转型向来不易;不同专业领域,任何专业的设计业务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业务,给专业转型带来了制约和阻力。
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大趋势,提供价值链环节融合的服务是设计企业比较理想的发展方向,这对于大中型设计企业而言,既是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的最有力手段,也是提升收费标准和盈利空间的最佳选择,但这又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