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运河双城记——镇江与扬州的城市形态变迁
0.00     定价 ¥ 98.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4181697
  • 作      者:
    柴洋波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脉络之一,沿线曾诞生了一系列繁华城市。目前随着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和党中央提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战略,运河城市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本书以镇江和扬州为例,针对运河城市的形态变迁展开研究,意图为大运河文化带提供理论支撑,并引导运河城市走向以文化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本书首先研究了镇江和扬州在古代城市形态演变的过程,认为运河通过对城址选择、城市肌理与城市布局的影响塑造了运河城市的形态格局。近代时期,镇江与扬州经历不同的现代转型。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本书总结出影响近代运河城市形态变迁的长期因素是自然环境与城市基础,短期因素是政策与军事的影响,根本因素是城市功能和交通区位的转变,潜在因素是绅民保守观念与西方新思想的冲击。最后,本书针对当前运河城市的发展策略提出建议,希望在新形势下发挥运河的文化价值,使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互相协调,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运河时代的城市分布
1.1 早期运河沿线城市
1.2 隋唐大运河沿线城市
1.3 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
1.4 小结:运河沿线城市的分布与类型
上篇 运河时代的双子星
第二章 城池方初现:京口与广陵
2.1 长江两岸的军事要塞
2.2 南朝时期的侨民之城
第三章 江河交汇地:润州与江都
3.1 隋唐时期的漕运枢纽
3.2 南宋时期的边防要地
第四章 繁华鼎盛时:镇江与扬州
4.1 运河绕扬城
4.2 城河依镇江
第五章 运河与城市形态的关系
5.1 运河与城池选址
5.2 运河与街巷肌理
5.3 运河与功能布局
下篇 后运河时代的命运分野
第六章 江河日下扬州府
6.1 清末时期的城市变革(1840—1912年)
6.2 民国时期的城市建设(1912—1937年)
6.3 战争时期的城市停滞(1937—1949年)
第七章 起起落落镇江城
7.1 清朝末期的城市转型(1840—1860年)
7.2 开埠之后的城市扩张(1861—1908年)
7.3 民国初期的城市衰落(1908—1928年)
7.4 省会时期的城市更新(1929—1937年)
7.5 战争时期的城建停滞(1937—1949年)
第八章 城市形态变迁与比较
8.1 近代镇江城市形态变迁的特点
8.2 近代扬州城市形态变迁的特点
8.3 近代镇江、扬州城市形态变迁的比较
8.4 小结:近代运河城市形态变迁的基本特征
第九章 城市形态变迁影响因素
9.1 长期影响因素:建设环境
9.2 短期影响因素:军事政治
9.3 根本影响因素:经济技术
9.4 潜在影响因素:社会文化
9.5 小结:运河时代的终结
第十章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