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五四”至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状况
第一章 《被开垦的处女地》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节 热情中的兴盛:1933—1949年的译介
第二节 严谨中的深入:1950年至“文革”前的译介
第三节 理性中的繁荣:新时期以后的译介
第二章 我国批评视野中的《被开垦的处女地》
第一节 20世纪30—40年代的革命意识解读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话语阐释
第三节 “文革”期间的批判责难
第四节 新时期以后的批评研究
第三章 苏中集体化运动小说概述
第一节 苏联20世纪30—60年代农业集体化小说概述
第二节 中国十七年时期农业合作化小说概述
第四章 《被开垦的处女地》与中国合作化长篇小说
第一节 相同叙事模式之下的相异美学表现
第二节 相似文本建构之中的不同文化倾向
第三节 人物形象的再现和变形
第五章 译介与接受:《被开垦的处女地》与周立波创作
第一节 相似背景中创作精神的渐染
第二节 相似题材中人物形象的对应
第三节 相似构思中艺术技巧的相同
第六章 敬佩与学习:《被开垦的处女地》与柳青创作
第一节 革命与文学融为一体的创作追求
第二节 史诗效果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文本内容的互文表现
余论
附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