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儒林众相——儒林外史人物品评
0.00     定价 ¥ 48.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704847
  • 作      者:
    王黛
  • 出 版 社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黛,山西五台人,文学硕士,热爱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曾在新疆求学和工作九年,先后毕业于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现任职于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青年骨干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曾参加本校校史《朔师春秋》的编撰工作,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若干,有多篇相关论文发表。二零一七年山西省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小学教育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二零一九年山西省第十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教师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语文组比赛荣获个人三等奖;在二零一九年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作品《<采薇>和<橘颂>》荣获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三等奖;二零一九年朔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二零一八年被朔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展开
精彩书摘
  毛二胡子先放短线赢得陈正公的信任,说胭脂巷的秦中书想要借一千两银子,三个月必还,陈正公买丝余下的二百一十两银子,三个月便可以拿回三百两,陈正公听了之后依言拿出银子,三个月后果然得到银色很足的三百两银子,满心欢喜。第二次,毛二胡子又说国公府徐九老爷的表兄陈四老爷凑银子买人参,借一百两银子,两个月拿回二百两,陈正公吃到了头一回的甜头,又拿出来银子让毛二胡子借出去,两个月后又得到了足足二百两银子,欢喜得不得了。
  这时候,财迷心窍的陈正公完全入了毛二胡子的圈套。他的侄子劝他,好好的贩丝生意不做,反而“放起债来”,还提醒他“放债到底是个不稳妥的事”,可着了道的陈正公怎么也听不进去劝。果然,取得了陈正公完全信任,又吊足了他的胃口,毛二胡子开始行动了。他看着家信,故弄玄虚,独自踌躇,把身边的陈正公晾在一边,请他主动上钩。陈正公果然主动问起缘由,毛二胡子借故推脱,不肯说出,还欲擒故纵,说“这事不好向你说的”。陈正公虽然爱财如命,但还没有丧失侧隐之心,加之之前因毛二胡子自己获利甚多,此时正对他加倍信任。一再要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毛二胡子便说出“实情”。原来是他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转让出去,他家想要转过来却缺本钱。陈正公主动献计献策,建议毛二胡子找合伙人。毛二胡子假惺惺说怕合伙人要利息太高,自己白忙活。陈正公赶紧毛遂自荐,把自己推销出去,主动要求出银子资助,只要“二分行息”,一心一意要将银子借给对方。毛二胡子提出要写字据,都被陈正公拒绝:“我知道老哥不是那样人,并无甚不放心处,不但中人不必,连纸笔也不要,总以信行为主罢了。”①陈正公虽然爱钱如命,但还信守最起码的相处之道,殊不知正中毛二胡子的下怀。这一千两银子连借条也没写就瞒着自己的侄子拿给了毛二胡子。
  等到他把卖丝的银子收齐,顺路去嘉兴毛二胡子当铺看时,一看便傻了眼。当铺的掌柜告诉他,这当铺以前是毛二胡子开的,现在已经倒给汪姓主人了。打听毛二胡子的下落也打听不着,吓得他急出一身汗,却也无计可施,只好回家。
  第二日,刚好凤鸣岐来家拜访。陈正公还记得借过凤四老爹的银子,“久应奉还”,只是最近被人骗了,无计可施,一五一十把受骗的经过告诉给凤鸣岐。凤四老爹听完之后当即安慰他“这个不妨,我有道理”,又让他在嘉兴等着,“包你讨回,一文也不少。”凤鸣岐回到南京叫上秦二侉子,一起来到了嘉兴毛家当铺。
  当时陈正公正和店里人吵成一团,凤鸣岐闯进来,朝里喊着“姓毛的在家不在家?陈家的银子到底还不还?”柜台里的掌柜正要回话,只见他“两手扳着看墙门,把身子往后一挣,那垛看墙就拉拉杂杂卸下半堵”。他这举动把大家吓得目瞪口呆。凤四老爹又大叫:“你们要命的快些走出去!”说着,两手背剪着柱子,一用劲儿,柱子歪在一边,厅檐就塌了半边,砖头瓦片纷纷落下,把众人吓傻了,街上围满了人。毛二胡子终于藏不住了,从里面走出来,情愿连本带利一起把账还清,只求凤四老爹不要再动手拆房。秦二侉子说得清楚,“这件事原是毛兄的不是,你以为没有中人借券,打不起官司告不起状,就可以白骗他的。可知道‘不怕该债的精穷,只怕讨债的英雄,。你而今遇着凤四哥,还怕赖到那里去!”①最终,毛二胡子连本带利把银子还了陈正公。
  陈正公拿出一百两银子感谢凤鸣岐,他笑答:“这不过是我一时高兴,那里要你谢我?留下五十两,以清前账。这五十两,你还拿回去。”②凤鸣岐的做法仍然像之前解救万里和收丝客人一样,并不因为帮助他们而接受馈赠。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在世俗利禄之徒看来,实在是难以理解。但关于这件事情,孟子曾经做过探讨。
  《孟子·公孙丑下》中记载,弟子陈臻对于老师的做法不解就此发问。孟子回答道:“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孟子对于别人的馈赠,有时接受,有时拒绝,君子居仁由义,做事情只遵从本心,不为图利不为谋名。君子不会被任何外在的金钱所收买,但当用得着钱的时候,还是会接受别人的馈赠。但这个用得着,是满足生活的刚需,比如远行需要盘缠,环境不安全需要武器戒备,这些都是刚需。如果多出刚需的部分,便是私欲,便是贪财了。而君子不为外物所动,不以物喜,必然不会接受额外的馈赠。
  凤鸣岐三次义举,都是在一时兴起时做的,做完面对别人的感谢,他都不以为然。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并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恩自己,而是本心认为应当这么做,便做了。收丝客人赠送他五十两银子的时候,他接受了,但并不是自己接受,而是给了押解万里的三个差人,他们舟车劳顿,又在人家办公差的时候耽误了行程,给了自己方便,所以凤鸣岐把银子给了差人是一种必要的安慰。为陈正公要回被骗的银子之后,陈正公给了额外的五十两,他却不接受,只拿了本该还自己的五十两,是因为帮陈正公不是为了得到报酬,只是“一时高兴”,也就是遵从本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展开
目录
一 超越功名富贵者
王冕
虞育德
杜少卿
庄尚志
迟衡山
余特、余持
虞华轩
萧吴轩、萧云仙
鲍文卿
郭孝子
沈琼枝
凤鸣岐
马静
四位市井奇人

二 假托无意于功名富贵者
杜慎卿
娄琫、娄瓒
蘧来旬
杨执中
权勿用

三 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
王惠
汤奉、汤奏
王德、王仁
严贡生

四 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周进
范进
鲁编修
严监生
匡超人
牛浦郎
王玉辉
鲍廷玺
聘娘
胡屠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