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百年光阴里,鸿春园在乌鲁木齐,乃至全疆的名气,源自其几代名厨的高超技艺。在食客记忆中,该饭店的看家菜有糖醋里脊、熘三片、过油肉、软煸里脊、糖醋锅烧鸡、假鸡片、里脊丝等。
鸿春园的盛誉与陈兴顺分不开。他高超的厨艺,为鸿春园闯出了牌子。此外,他还热心带徒传授手艺,又不断钻研,先后增加失传的各式名菜240余种,常与顾客见面的有170多种,以脆皮鱼、素烧条、炒豆腐、软煸里脊、涮锅羊肉最受欢迎。
鸿春园第三代名厨董泉根,在《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十七辑中记述,1959年,他刚到鸿春园当学徒时,陈兴顺担任饭店的技术主任。陈兴顺的水石鱼、高丽丸子名气很大,他制作的“挂浆西瓜”还有一段小故事。20世纪60年代初,几位客人用餐后喝得飘飘然,胡诌了一个菜名“挂浆西瓜”,点名要陈兴顺做。于是,陈兴顺将西瓜瓤分给同事吃,用两块瓜皮下锅炒制,没想到客人们吃得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董泉根印象中,名师还有赵顺清,制作的软炸鸡和炒鸡很受欢迎。赵庭业的糖醋里脊和过油肉最为出色,糖醋里脊冷了还脆,老食客们都爱吃他的菜。主厨冷荤的杨克云,他的冷拼讲究造型,注重口味,如:元宝拼、四双拼等。擅长剔切的杨金礼,剔肉又快又干净,做到肉不带骨,骨不带肉;享有新疆“三把刀”之誉的李振兴、李富仁(另一位是天山大厦的李禄)更是刀工精湛,切的食材粗细均匀,厚薄一致,经名厨烹炒十分美观。
此外,白案师傅魏桐海的提花包子十分有名,李多寿擅长制作各种点心,高春荣的油条首屈一指,面点制作高手还有何玉林、孙伯林、贾连奎等。没几年,华福民也成长为鸿春园第三代白案师傅代表,拿手的传统面点有银丝卷、一窝丝(清油饼)、葱花饼等,很受欢迎。
在这些白案师傅们的努力下,鸿春园除去经营南北大菜,还开设了甜食店、包子馆、馄饨馆、牛肉面馆,经营情况均不错。
现年66岁的许改梅,与丈夫宋文英均是鸿春园职工。1978年,许改梅进入鸿春园的包子馆工作。当时,包子馆坐落在小十字西北角,两三间平房,十几张桌子,生意相当红火。“每天蒸多少包子都能销售一空,一天要用十几袋面粉。到了饭点儿,客人掂着桶、端着盆,排着长队开票领包子。”
小小包子馆的好口碑,得益于“货真价实”。许改梅说,包子主料是猪肉加葱姜。食材采购的是整扇猪,去除边角料,肥瘦搭配。二两五个的小提花包子,褶子不能少于十五六个。再加上小笼蒸制,外观口感俱佳。
西点名噪一时曾引领边城新一轮食尚
在大半个世纪的时光里,鸿春园扬名于红案。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鸿春园的白案崛起,西餐西点曾引领了边城新一轮饮食时尚。
1981年,鸿春园新建的位于小十字西北角的五层大楼正式营业,餐饮部分为中餐厅和西餐部,这是全市第一家西餐厅,华福民担任西餐部主任。1981年,华福民和同事前往上海红房子西餐厅学习西点制作半年。
“我们回来推出奶油蛋糕后,因是全市独家,每天制作几百个都供不应求,样品都来不及做。订蛋糕需提前几天排长队,不少熟人还找我开后门。”当时,奶油蛋糕成了乌鲁木齐最时髦的礼品。蛋糕坯子上,可现场裱花和字样,除了“生日快乐”,人们还喜欢过节送蛋糕,写上“节日快乐”。没过两年,又流行在生日蛋糕上放模子范制的属相,也有新潮的情侣为结婚订制蛋糕,将代表新郎新娘的巧克力小人儿置于蛋糕上。华福民说:“我们制作的蛋糕未放任何添加剂,口感很好。蛋糕坯子用鸡蛋、面粉和糖烤制,奶油是将黄油加糖打出来的。蛋糕尺寸分单层、双层、多层,最大尺寸也不过12.5元。”
同时,西点部其他西点也富有特色,很畅销。说到此,华福民找出当年的工作笔记,翻开泛黄纸张说道,制作的面包有棍子面包、葱油面包、辫子面包,馅儿有豆沙、奶油和果酱的,其他糕点还有江米麻团、沙琪玛、开口笑及牛舌酥、玫瑰酥、桂花酥、奶油羊角酥等。
置于纸杯内的“朗姆水果蛋糕”很受年轻人青睐。制作时,先将果脯切丁,浸入进口朗姆酒,再搅进蛋糕糊烘焙,出炉后香味独特。华福民说,当时年轻的恋人点朗姆水果蛋糕,一般还会来杯咖啡。咖啡由未经研磨的咖啡豆,熬煮两次,炼乳和方糖食客依据口味自己添加,“端上这两样后,桌上飘着浓郁香气,加上西点部环境雅致,营造的氛围很浪漫。”
西点部走俏后,南北疆很多餐厅常年派人到鸿春园学习。华福民本人也获得“新疆面点大师”“中国烹饪名师”等荣誉。如今,他的很多徒弟已成为饭店白案名师或技校教师。
1993年,鸿春园饭店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乌鲁木齐获此殊荣的还有“三星照相馆”“凝德堂药店”“新盛泉浴池”等几家行业领头羊。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假日、环球、海德、银都等酒店及一些民营蛋糕店兴起,鸿春园人才流失,加之体制僵化,老字号渐渐风光不再。2003年9月18日,鸿春园即将迎来百年店庆时,1995年才投入使用的18层大楼被爆破拆除,鸿春园的发展轨迹戛然而止。
不知道鸿春园是否有重新开张的可能,华福民心中是这样盼望的——作为老员工,他期待着百年老店能再一次焕发青春,让鸿春园的味道重现在乌鲁木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