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与生态修复
0.00     定价 ¥ 98.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8075312
  • 作      者:
    王宝强,陈姚,刘合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水系统的复杂性,基于多角度、多尺度、多源数据构建了城市水安全评价的综合模型,作为精准识别城市水问题及关键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依据,对于水生态修复策略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对于指导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修复等实践具有理论前沿性、实践指导意义和方法创新性。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宝强,陕西宝鸡人,同济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联合培养城乡规划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韧性城市、城乡生态环境规划、城市与区域发展。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2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与教材4本。
展开
精彩书摘
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城市水循环是发生在城市区域内,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耦合构成的水循环系统,分为自然、人工、经济和社会水循环四类(徐瑾,2013)。
①自然水循环是指将大气和地下水与城市水通过水循环中的相关作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具体作用包括蒸腾、蒸发、降水、地面径流、土壤渗透等(朱坦,2003)。自然水循环主要考虑在水循环大系统中运用自然因素,包括重力、太阳辐射等。
②人工水循环由城市的给水、用水、排水和处理等部分组成,通过部分水量的消耗、污水的产生与处理等手段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城市用水一部分蒸发,一部分利用后变成污水,经过环境工程及生态工程处理成为回用水资源,其余部分渗滤成为地下水或者通过蒸发及降水成为城市水资源。人工水循环主要通过污水深度处理和回水循环利用对水资源、水环境作出贡献(陈康贵,2003)。
③社会水循环是人工及自然水循环建立的保障,指通过增强人的保护意识,促进水环境恢复与水循环系统完善。通过尊重水系统的自然规律,合理使用水资源,将废水净化后加以回用,促进已恶化或循环利用效率低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逐步良性运转,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水资源。在社会水循环过程中,污水处理厂起到净化城市污水、制造再生水的作用,是维持社会水循环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张杰,2004;刘俊良,2003)。
④经济水循环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及一系列经济杠杆,增强自然水循环,规范社会取水量、促进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达到经济水循环的良性发展。
展开
目录
第1章城市水系统的构成与特征(1)
1.1城市水资源及其特征(1)
1.2城市水循环(4)
1.3城市水文(6)
1.4城市水系统的构成与特征(7)
1.5本书研究内容概述(14)
第2章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水系统问题(17)
2.1城市水资源匮乏问题(17)
2.2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20)
2.3城市水灾害频发问题(23)
2.4城市水生态破坏问题(26)
2.5城市地下水危机问题(28)
2.6本章小结(30)
第3章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模型构建(31)
3.1城市水系统安全概念(31)
3.2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综合模型构建思路(33)
3.3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范围确定(34)
3.4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指标选取(34)
3.5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方法(47)
3.6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结果分析方法(60)
3.7本章小结(62)
第4章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实证分析(64)
4.1襄阳城市发展概况(64)
4.2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范围及分析单元确定(89)
4.3襄阳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95)
4.4襄阳城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110)
4.5襄阳城市水灾害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123)
4.6襄阳城市水生态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137)
4.7本章小结(153)
第5章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规划(155)
5.1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的政策背景(155)
5.2水系统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159)
5.3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规划的内容(161)
5.4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技术(163)
5.5襄阳城市山水格局保护(171)
5.6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目标及空间布局(176)
5.7襄阳城市水系统资源保障规划(181)
5.8襄阳城市水系统环境改善规划(185)
5.9襄阳城市水系统灾害防治规划(194)
5.10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恢复规划(200)
5.11以绿地系统修复为核心的水源涵养规划(206)
5.12本章小结(212)
第6章城市水系统综合防治展望(214)
6.1研究结论与局限(214)
6.2城市水系统综合防治展望(216)
附录(220)
参考文献(23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