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机理解析
0.00     定价 ¥ 45.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2287055
  • 作      者:
    李慧民,柴庆,张广敏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目录
第1章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机理构建基础
1.1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机理的发展现状
1.1.1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机理内涵
1.1.2 国外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机理研究
1.1.3 国内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机理研究
1.1.4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机理研究瓶颈
1.2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机理的理论基础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2 城市触媒理论
1.2.3 城市经营管理理论
1.2.4 共生思想理论
1.2.5 韧性理论
1.3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机理的构成框架
第2章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机理构建内涵
2.1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机理要素
2.1.1 物质要素
2.1.2 非物质要素
2.2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动因
2.2.1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价值
2.2.2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驱动力
2.3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模式
2.3.1 按投资主体划分
2.3.2 按保护程度划分
2.3.3 按再生功能划分
第3章 既有建(构)筑物再生利用机理解析
3.1 既有建(构)筑物再生利用机理解析内涵
3.1.1 既有建(构)筑物再生利用机理框架
3.1.2 既有建(构)筑再生利用要素
3.2 既有建(构)筑物再生利用的价值
3.2.1 建筑本体价值
3.2.2 功能发挥价值
3.2.3 提高土地利用率
3.3 既有建(构)筑物再生利用的实现
3.3.1 既有建筑空间重构
3.3.2 既有建筑结构改造
3.3.3 既有建筑风貌修复
3.4 既有建(构)筑物再生利用的形式
3.4.1 原有结构优化
3.4.2 既有空间拓展
3.4.3 新老建筑共生
第4章 既有道路交通再生利用机理解析
4.1 既有道路交通再生利用机理解析内涵
4.1.1 既有道路交通再生利用机理框架
4.1.2 既有道路交通再生利用要素
4.2 既有道路交通再生利用的价值
4.2.1 历史文化的传承
4.2.2 使用功能的要求
4.2.3 社会发展的需求
4.3 既有道路交通再生的实现
4.3.1 特殊道路再生利用
4.3.2 厂区内部路网再生
4.3.3 交通方式结构完善
4.4 既有道路交通再生利用的形式
4.4.1 保留原有交通片段
4.4.2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
4.4.3 城市空间立体融入
第5章 既有综合管网再生利用机理解析
5.1 既有综合管网再生利用机理解析内涵
5.1.1 既有综合管网再生利用机理框架
5.1.2 既有综合管网再生利用要素
5.2 既有综合管网再生利用的价值
5.2.1 传输介质作用
5.2.2 工业美学价值
5.2.3 灵活组合价值
既有综合管网再生利用的实现
5.3.1 输送机制再生重构
5.3.2 管线本体再生重构
5.3.3 管网位置再生重构
5.3.4 管网功能再生重构
5.4 既有综合管网再生利用的形式
5.4.1 保留原有功能
5.4.2 提升基础设施
5.4.3 完善艺术小品
第6章 生态环境绿色再生利用机理解析
6.1 生态环境绿色再生利用机理解析内涵
6.1.1 生态环境绿色再生利用机理框架
6.1.2 生态环境绿色再生利用要素
6.2 生态环境绿色再生利用的价值
6.2.1 资源再生利用
6.2.2 生态环境修复
6.2.3 低碳与节能
6.2.4 工业遗产保护
6.3 生态环境绿色再生的实现
6.3.1 废弃物及垃圾处理
6.3.2 土壤及水体再生
6.3.3 植被及地形修复
6.3.4 绿色再生技术应用
6.4 生态环境绿色再生利用的形式
6.4.1 景观环境营造
6.4.2 绿色发展理念推广
6.4.3 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7章 社会稳定和谐机理解析
7.1 社会稳定和谐机理解析内涵
7.1.1 社会稳定和谐机理框架
7.1.2 社会稳定和谐构成要素
7.2 社会稳定和谐价值
7.2.1 促进经济发展
7.2.2 增加区域就业
7.2.3 推动文明和谐
7.3 社会稳定和谐实现途径
7.3.1 进行分级保护
7.3.2 实现情感补偿
7.3.3 融入新的功能
7.4 社会稳定和谐表现形式
7.4.1 增强区域影响力
7.4.2 增强社会稳定性
7.4.3 提升政府形象
第8章 文化保护传承机理解析
8.1 文化保护传承机理解析内涵
8.1.1 文化保护传承机理框架
8.1.2 文化保护传承要素
8.2 文化保护传承的价值
8.2.1 实体再生
8.2.2 行为引导
8.2.3 精神升华
8.3 文化保护传承的途径
8.3.1 保留重要面貌
8.3.2 展示既有资源
8.3.3 文化品牌传播
8.4 文化保护传承的形式
8.4.1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
8.4.2 文化创意产业兴起
8.4.3 城市形象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