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综合概述
第1章 抗震设计概述
1.1 常见自然灾害类型
1.2 我国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
1.3 我国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
1.4 2020年我国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分析
1.5 近年世界地震发生概况
1.6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的区别
1.7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的区别
1.8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变化简介
1.9 我国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简介
1.10 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第2章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1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与抗震规范的历史渊源
2.2 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的历史
2.3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防控风险的作用
2.4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版实施的重大意义
2.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版的几个新亮点
2.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版北京地区主要变化
2.7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版不同场地类别特征周期的选取问题
2.8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与《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的对应关系
2.9 今后结构设计时是否需要考虑场地类别对地震动参数进行调整
2.10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版附录A与附录C规定不一致时,如何选取
第3章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编制简介
3.1 编制工作背景与任务来源
3.2 编制l丁作的基本过程
3.3 原则性要求和底线控制
3.4 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强条全覆盖
3.5 避免交叉与重复
3.6 主要编制内容
3.7 本规范的主要特点
3.8 与本规范有关规范标准中废止的条款
3.9 如何理解被本规范废止的强条
3.10 为何《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某些强条在本规范中找不到
第二篇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部分条款解读
第1章 总则
第2章 勘察、设计和施工
第3章 鉴定、加固和维护
第4章 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
第三篇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解读
第1章 总则
第2章 基本规定
2.1 性能要求
2.2 地震影响
2.3 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2.4 工程抗震体系
第3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
3.1 场地抗震勘察
3.2 地基与基础抗震
第4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4.1 一般规定
4.2 地震作用
4.3 抗震验算
第5章 建筑工程抗震措施
5.1 一般规定
5.2 混凝土结构房屋
5.3 钢结构房屋
5.4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房屋
5.5 砌体结构房屋
5.6 木结构房屋
5.7 土石结构房屋
5.8 混合承重结构建筑
第6章 市政工程抗震措施
6.1 城镇桥梁
6.2 城乡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
6.3 地下工程结构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