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民族生命本体的现代重构
第一章 “我”的存在即是“人”的拯救
——《野草》与《烛虚》的标志性
第一节 “自救”与“他救”
第二节 尖锐化的生存对立
“我”与“人”
第二章 朝向现代生存的践履亲证
——《野草》与《烛虚》中的“我”
第一节 “五四”与“我”
第二节 “我”的确证
第三节 燃烧自我的快慰
“我”
第三章 难见“真的人”
——《野草》与《烛虚》中的“人”
第一节 “奴才”与“阉寺性的人”
第二节 “看客”与“莫名其妙的人”
第三节 “聪明人”与“知识阶级”
“人”
第四章 在自身中看见神
——《野草》与《烛虚》的生命哲学
第一节 “奴隶时代的循环”与“神之解体”
第二节 “朕归于我”
第三节 神在生命本体中
第四节 “自性”与“神性”
人之为人的应对
第五章 启人生之閟机
——《野草》与《烛虚》的艺术形态
第一节 地域色彩的消解
第二节 “坟”与“百合”
第三节 “独语”的现代性生命启蒙
“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
结语 鲁迅、沈从文与“中国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