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
每一个学生,黄大年都要精心雕琢。他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
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同时也是目光高远的教育家,他培养学生不仅是“授人以渔”,更是为了学科发展的未来、人才建设的未来、国家战略的未来。
“中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黄大年这段话,体现的正是他致力于培养国家高精尖人才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009年秋,黄大年为新生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周文月为能听到这样一场大科学家的报告感到幸运。更幸运的是,这位大科学家后来还成为了她本科到博士期间的导师。黄大年的悉心指导让她感动不已,“光是课题‘汶川震区地球物理及地壳运动特征研究’就不知改了多少遍,每一个细节,黄老师都不放过。”
2010年,吉林大学启动“名师班主任计划”,黄大年担任第一届“李四光实验班”的班主任,还自费为班里24名学生每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他说信息时代就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搜索手段,追求先进的理念必须从细节开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首席科学家当起了本科班主任,很多人不理解。而对于黄大年来说,这是理所当然。在国外,越是名师越要给本科生上课,如果学生在本科阶段接触到一流的教授,会受益终身。在这件事上,黄大年有亲身经历。他在读本科时,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院士的一次讲座,让他一下子打开了眼界,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走出去看一看”。
这是一种深远的师承。
“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这是黄大年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他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家国情怀,不能只做国内的佼佼者,应视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学生为对手。
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跟我搞研究将会很苦,但一定很值得。”每带一届学生之前,黄大年都会和学生说同样的话。
黄大年的办公桌旁有两张椅子,两台电脑。倒不是因为“阔绰”,而是专门为学生准备的。学生来了,就坐在黄大年身旁,一人一台电脑,讨论清晰高效。
他办公室的窗户无论冬夏,都开一条缝。“思考需要氧气!”黄老师的连珠妙语经常把学生逗乐。
办公室对面,是一间小有名气的“茶思屋”,这是黄大年专为学生开辟的“造梦空间”。这里原本是杂物间,简单装修一下,几组沙发,两套茶具,一个吧台,就是一处休闲的所在。学习累了,心情差了,大脑一时“短路”了,都可以到这里来喝喝下午茶,许多“脑洞”也许就轻松打开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