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百家》丛书是青年报社对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130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访谈的结项成果。丛书主编为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清川。以130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新作品为主线,在文人、文章、文脉、文鉴这一逻辑下,致力捕捉那些既可以沉淀为历史,又可以预见未来的文化视点,关注那些不是流行的、潮头的,但一定是动态的、发展的、有力量的、有灵性的,为年轻人指引正确方向的精神血脉。
001 二月河 纸质书不会消失将会成为奢侈品
015 凡一平 无论生活创作我都有慈悲心肠
029 王 蒙 语言文字是符号化的硬通货
045 王跃文 在生活中不能做戏子
059 王 刚 故乡总是让我们流泪
073 王祥夫 生活的面目一如做菜
087 尹学芸 文学能维护人起码的精神高度
103 方 方 遗忘是为了好好生活
113 邓一光 自然是人类最后一个上帝
127 东 西 热爱是抵制诱惑的利器
141 冯 唐 没有镜子不会活不下去
155 冯骥才 我的文学之心始终不死
169 艾 伟 人像宇宙之谜等着去探寻
183 叶 弥 观察动物的生存状态让我不自大
197 关仁山 为人民写作是我的理想
211 吕 新 我有很多很白痴的地方
225 孙惠芬 救赎是从赎开始的
239 朱 辉 我不当作家一定能成为好侦探
253 次仁罗布 文学的终极目标是让人看到希望
267 衣向东 庆幸没有失去向阳而生的力量
283 红 柯 用千年的目光寻找生命的暗道
297 刘 庆 把文明的种子种进人心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我对青年报社编辑出版的《新青年》周刊,自觉运用大众媒体来向青年读者推介当代著名作家的工作,充满敬意。他们选择的当代著名作家艺术家,是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自觉继承者,弘扬他们卓越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总结他们在文学上的精神血脉,扩大他们的创作影响,对于传承新文学传统的血脉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许他们现在做的工作,只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风车大战,但终究是“石在,火种就不会灭”,人文精神需要代代相传。现在青年报社把《新青年》周刊上的130余位中国作家的对话录编辑成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希望这套六卷本的书能够获得更多的青年读者的喜爱。
——著名评论家,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文科资深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