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经典莎剧的中国戏曲阐释研究
0.00     定价 ¥ 48.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8192026
  • 作      者:
    刘昉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昉,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副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南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英国文学、戏剧。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各一项,市厅级课题多项;发表中英文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经典莎剧的中国戏曲阐释研究》从“原汁原味的莎剧”论述开始,扼要介绍了伊丽莎白女王和詹姆斯一世时期的英国戏剧、莎士比亚的演员生涯和创作经历。紧接着论述“莎士比亚的中国之旅”,梳理了莎剧在中国的译介与演出,尤其是莎剧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的编演史。重点论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越剧”,从越剧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分析越剧之所以成为改编莎剧多的剧种,根本原因在于其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并从越剧“主情”、极富“性别感”、“更具现代性”三个方面总结成功的经验。
  同时,《经典莎剧的中国戏曲阐释研究》也注重理论层面的梳理,以泽介学理论、可演性理论、“第三空间”和跨文化戏剧理论为依据,探讨了戏曲改编莎剧过程中译文的选择、内容的增减、形式的杂糅等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经典莎剧的中国戏曲阐释研究》:
  莎士比亚的喜剧大多歌颂爱情和友谊,提倡个性解放、婚姻自主。人们在爱情和友谊中享受美好生活,也在爱情和友谊中陶冶情操,从而使整个社会走向和谐、友善与欢乐。所以,莎士比亚喜剧的基调总是欢快活跃、热烈奔放的。与此同时,莎翁又不排斥揭露与嘲讽,在保证欢快基调得以酣畅表达的前提下,辅之以温和的讽刺,“相反相成”地烘托出主调的欢快性与浪漫性。当然,莎翁喜剧的浪漫抒情风格的形成,还得益于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自然景象的纯朴美好、优美恬适与人物的美好情愫、善良品性结合起来,更显诗情画意、恬美动人。此外,莎翁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明媚艳丽、光彩夺目,焕发出的独特光彩令男性形象相形见绌,这也构成了莎翁喜剧在形象塑造上的一大特色。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高峰时期的最后一部剧,也是他喜剧艺术的巅峰之作。有些学者提出,《第十二夜》是莎翁受女王之命为迎接1601年第十二夜(1月6日)即将到访的意大利大公而创作的,然而该剧直到1602年2月2日才举行首演,二者似乎并无关联。剧中薇奥拉、奥丽维娅、西巴斯辛和奥西诺的相关情节取材于马特奥·班戴洛(MatteoBande110)1554年创作的《故事》中一个浪漫的短篇故事,莎翁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马伏里奥、托比爵士、安德鲁爵士的相关情节。该剧自首演后一直深受观众喜爱,扮演过薇奥拉的女演员不计其数,很多男演员也因在该剧中的出色表演而迈上了成功之路。
  该剧剧名和剧情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所谓第十二夜,就是指圣诞夜后的第十二个夜晚。这天是主显节,又是圣诞节的最后一天,人们常常举行庆祝活动,表示圣诞节假期的结束。圣诞欢庆的醉生梦死、往昔的生离死别均为现实的蓬勃向上做了铺垫。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伊利里亚,贵族女子薇奥拉与孪生兄长在暴风雨中沉船失散,双方都以为对方已死;年轻的女继承人奥丽维娅为死去的兄长而悲痛,一再拒绝奥西诺公爵的求婚。该剧有三条主要情节线索:一、奥西诺向奥丽维娅求爱;二、薇奥拉暗中爱慕奥两诺;三、奥丽维娅爱上了女扮男装的薇奥拉。此外,还有四条次要线索:一、安德鲁爵士对奥丽维娅的追求;二、马伏里奥妄想高攀奥丽维娅;三、托比爵士与玛利娅女仆的结合;四、奥丽维娅与西巴斯辛的误会爱情。上述七条线索相互交错,构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情节体系。
  莎士比亚将所有人物、情节融汇在两个相互关联的环境中。一个是贵族的内室,是剧中主要人物——贵族们的活动场所,他们都热爱生活、向往爱情;另一个是贵族的客厅和花园,那是剧中次要人物——下层人士活动的天地,他们敢想、敢说、敢爱、敢笑,与贵族一样朝气蓬勃、热情洋溢。这两个环境最后都统一在了爱情这一主题下。所以,尽管情节错综复杂,但在莎翁笔下,一切都井然有序。既有一厢情愿、默默追求的爱情,也有一见倾心、无巧不成书的爱情,更有受人挑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爱情。
  莎士比亚的这部剧在人物塑造上极为成功。首先是该剧女主人公薇奥拉。虽然她的身份是男仆,但却处在全剧矛盾的中心点上。几乎所有的人物,所有的情节线索,都与她有关联。她心地善良、品格高尚、坚韧忍耐、富有牺牲精神,表现出一种令人赞叹的“柔韧之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是奥丽维娅,她比薇奥拉更显深沉与成熟。她感情真挚、开朗豪迈、待人和善,与薇奥拉融通互补,形成了“刚柔并济、珠联璧合”的审美格局。马伏里奥也是该剧相当出彩的一个人物形象,甚至有评论家认为,他是这个时期所有戏剧中最精致完美的形象之一。虽然是出现在副线中的人物,却与主线上的薇奥拉、奥丽维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那只重金钱、地位的婚恋观恰好反衬出了两位女主人公爱情的可贵。他的存在也大大彰显了这部喜剧的幽默性和讽刺性。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原汁原味的莎剧
第一节 演员的自我修养
第二节 剧作家的成长
第三节 莎剧概览

第二章 莎士比亚的中国之旅
第一节 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早期译介
第二节 莎士比亚在中国舞台上
第三节 莎士比亚的戏曲变脸

第三章 传统与现代并存的越剧
第一节 越剧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越剧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越剧的发展经验
第四节 越剧对异域经典的改编
第五节 越剧对莎剧的改编

第四章 戏曲改编莎剧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戏曲改编莎剧的理论
第二节 戏曲改编莎剧的方法

第五章 中国戏曲改编莎剧的路径
第一节 “西洋化”改编
第二节 “中国化”改编
第三节 英文戏曲莎剧

第六章 “西洋化”的越剧《第十二夜》
第一节 莎剧《第十二夜》
第二节 越剧《第十二夜》

第七章 “中国化”的越剧《王子复仇记》
第一节 莎剧《哈姆雷特》
第二节 越剧《王子复仇记》

第八章 戏曲莎剧的跨文化传播
第一节 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历史及现状
第二节 京剧《王子复仇记》的跨文化传播经验
第三节 京剧《王子复仇记》海外演出盛况集锦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