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社会视角下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型构与重塑
0.00     定价 ¥ 68.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9660874
  • 作      者:
    王岩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岩,女,副教授,大连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工商管理专业负责人。现为辽宁省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2016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多年来,一直从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近五年来,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6部,主持并参与省级以上教改和科研课题20余项。曾多次被评为大连科技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曾获得辽宁省优秀民办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1 7年荣获大连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多年来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省级科技创新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视角下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型构与重塑》认为,从企业危机管理视角看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非常可取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企业都处在危机事件的包围之中。如果企业主没有危机意识以及危机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使企业受到伤害,甚至会倒闭。我国研究者对企业危机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且大多数的研究都只是一种介绍性和引进性的工作,很难见到有针对我国企业而进行的危机管理研究。因此,该书以中国企业为例,深入探讨我国企业在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是如何进行企业危机管理的,企业危机管理的途径和过程是怎样的,其功效如何等问题,试图唤起人们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关注以及为建构我国企业的危机管理理论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视角下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型构与重塑》:
  (二)确定决策目标
  目标是指管理者在特定条件下要达到的结果。能否正确地确定目标是关系到决策成败的关键。正确的目标一般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目标要有根据、要具体明确,决策目标的表达应该是单义的,可以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单位,这样执行者都会明确领会目标的含义。二是目标要有具体的衡量指标,如费用指标、效益指标,目标应该尽量数量化,否则可用评分法将决策目标划分为一些等级。三是目标应该分清主次。在进行多个目标的复杂决策时,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目标的个数,因为目标越多,决策难度越大。然后将目标确定一个优先顺序,先集中力量实现必须达到的重要目标。如果多个目标之间不是协调一致的,上下级的目标存在矛盾冲突,要按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采取适当的办法来解决。四是要确定目标的约束条件。对于有条件目标,所附加的条件就是约束条件,这可能包括人、物、财等客观存在的限制条件,也可能是一定的主观愿望。有条件目标的实现必须满足它的约束条件,否则,即使达到目标,与付出的代价相比,后果也可能令人不满意。
  (三)探讨并拟订各种可行方案
  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只有一种解决方案,只有经过比较、选择、决策才能趋于合理。即使是最好的方案如果没有人发现,它也不会被选择和实施。因此,拟订各种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可以通过大胆设想和精心设计两个阶段。大胆设想即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设想出各种各样的可行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尽可能广阔的思考与选择的余地,为最佳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提供条件。拟订方案的人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创新的基础,有超人的思维创造力作为创新的保证,以及冲破习惯势力与环境压力束缚的精神。精心设计正好与大胆设想相反,它要求拟订方案的人用冷静的头脑和求实的态度进行分析,以确定方案的细节和预测方案的实施后果,如组织工作、日程安排、经费落实等,同时还要预测客观环境变化对各种方案预期效果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工作做得越细,决策方案的选择越有把握。
  (四)方案的评价、比较与选择
  1.方案的评价、比较和选择一般标准
  (1)价值标准。即方案的作用、意义、效果等,用来衡量方案的好坏。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决策目标,越接近决策目标越好,这就是方案的价值标准。
  (2)满意标准。方案要好到什么程度才是符合要求?收益最大、成本最低,是传统意义上的准则,这种“最优原则”在理论上是适用的,但是在复杂的管理决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即使采用最优化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等科学手段,也难以实现绝对最优。现代决策理论给出了一个现实的标准,即“满意标准”,认为只要决策“足够满意”就可以了。
  ’(3)期望值标准。对于确定性决策机构,决策者可以根据上述两个标准进行方案选择。但对于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一个方案在执行时可能产生几种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标准通常采用最大期望值标准,这里的期望值是指按各种客观状况的出现概率计算的平均值。
  2.具体方法
  有了选择标准和评价标准后,根据有效、经济的原则从中选出满意的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1)经验判断法。对于牵涉到较多的社会因素、人的因素的决策问题,主要靠经验判断法。决策者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掌握的材料,经过权衡利弊,做出决策。在现代决策理论中,采用了一套决策的软技术,如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等,这些方法充分利用了专家的集体智慧来进行决策,已经有了一套理论和具体方法,这些都是经验判断法的新发展。
  (2)数学分析法。当为达到决策目标而设定的变量是连续变量时,需要依靠数学分析的方法使决策达到准确优化,如果是单目标连续型决策变量,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出最优值。
  (3)试验法。即先采取试点进行实验,在试验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方法。
  ……
展开
目录
上篇 企业危机管理理论
第一章 危机
第一节 危机的含义
一、一直以来人们是如何来界定危机的
二、“危机”“突发事件”“紧急事件”“风险”比较
第二节 危机的判断
一、危机是客观的
二、危机是具体的且有针对性的
三、危机会有生命的周期
第三节 危机的基本类型
一、学术界达成共识的分类
二、根据危机管理的主体划分
三、危机分类的意义
第四节 危机的基本特征
一、危机的隐蔽性
二、危机的突发性
三、危机的不确定性
四、危机的公开性或传播性
五、危机的连带性
六、危机的复杂性
七、危机的双重性
第五节 危机的意义
一、危机可以帮助管理者探索危机的规律,即“久病成医”
二、危机只是让你换个活法
三、危机有机会让你赢得常态下无法得到的机会
四、自信的管理者是从来没有危机的
第二章 危机管理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基本含义
一、管理的基本定位
二、危机管理的定位
第二节 危机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危机管理的内部因素
二、危机管理的外部要素
第三节 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危机管理的三大入门准则
二、危机管理的最高准则
三、危机管理的其他准则
第四节 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及意义
一、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
二、危机管理的意义
第三章 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企业危机管理
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含义
二、企业危机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企业危机管理阶段论
一、危机的避免
二、危机管理的准备
……
中篇 企业危机管理实务——
型构、重塑
下篇 社会视角下的企业危机管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